人究竟有多容易被集體改變?為了拍攝以文革為背景的電影,大陸導演葉京想讓年輕演員體驗文革時期,將演員都關進與世隔絕的工廠裡,天天背毛語錄、模仿文革時期的舉止話語。然而演員們的「入戲」,卻意外再現了60年到70年代文革時期的批鬥現場。當「鬥私批修」、「自私自利」的罵聲此起彼落,不由的讓觀者也毛骨悚然,猶如德國電影《惡魔教室》的劇情,竟然在紀錄片中真實上演。

原是要拍攝電影幕後演員生活狀況紀錄片的導演董雪瑩,後來將這段真實發生的事件剪輯成《入戲》,近日將於城市遊牧影展播映,「這部片對我來說是個意外,也帶給我許多的痛苦和負罪感,畢竟演員們都不希望在螢幕上呈現這樣的一面。不過我想呈現的是,在集體主義下,人是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產生異化的。」

董雪瑩跟著這些演員先在北京培訓兩個月,每天看文革時期的影片、聽葉京描述當年的事,重新認識這段歷史。一開始演員們練習喊口號、比著動作時,還頻頻笑場。文化大革命,似乎對這群80後90後演員而言,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大陸的課本上是沒有講文革的,這段歷史是被刪掉的,我以前也只有聽過發生什麼事。」

然而當演員們被關進模仿文革時期佈置的山上的兵工廠裡,過著不能使用手機、電腦、網路對外聯絡,也不得請假的文革體驗生活時,原先還覺得好笑的服裝、道具和口號動作,似乎變得愈來愈真實。當其中一名演員江思遠企圖以家人生病為由請假,因而危及電影拍攝時,氣氛急轉直下,上演了殘酷的批鬥現場。其他演員給他帶上高帽、身上掛著「打倒江思遠」的牌子,眾人邊罵邊哭,說各自為拍這部電影的犧牲與付出,甚至伸出手打了他的頭幾下。

董雪瑩表示,後來葉京看過批鬥的影片之後,才讓演員們知道他是故意要他們經歷這段批鬥,「他後來也帶演員去山下喝酒,說了一些感人的話。」最後葉京的文革電影因為一些原因沒能上映,但對於衍生出的紀錄片《入戲》,葉京很滿意,認為自己真的透過這群演員重現了真正的文革感受。

雖然後來葉京的確激化了更多批鬥事件的產生,但董雪瑩表示,第一次的批鬥情緒非常真實,「當時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意外。原本江思遠要為家人請假的事其實沒人知道,副導演原本也有意私下讓他回去一趟,但正好江思遠向導演提了請假的事,導演可能是看到了恰當的時機,讓第一段批鬥很自然的發生了。」

董雪瑩在最後結局收錄一段四川中學生們擔任臨時演員的反應,「這些學生們一開始跟著演員喊口號也覺得好笑,都沒有進入情境,後來很快的卻像化學反應,有的學生們甚至哭了出來。」

《入戲》曾入圍2018年的FIRST青年影展,但自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在大陸播映過。董雪瑩表示,後來江思遠私下跟她聯繫,「他的母親看到紀錄片的新聞,受到影響。我答應他,從此再也不在大陸播出,也不再接受採訪談這部片。這次是因為在台灣首映,才特別答應採訪。」

#演員 #文革 #電影 #入戲 #文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