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年齡是什麼?如何計算?兒科醫師:關於矯正年齡的早產兒必備觀念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矯正年齡是什麼?如何計算?兒科醫師:關於矯正年齡的早產兒必備觀念

矯正年齡是什麼?如何計算?兒科醫師:關於矯正年齡的早產兒必備觀念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台灣每年約有將近兩萬名早產兒,2021年未滿37週的早產兒占比提高至11.66%。週數越低、出生體重越低的早產兒先天面臨的問題與風險就越多,更需悉心照護,早產寶寶的發育進度自然不能比照一般足月寶寶,一般會透過「矯正年齡」來持續追蹤早產兒的成長狀況,也是早產兒父母必須瞭解的重要觀念!

矯正年齡是什麼?早產矯正年齡怎麼算?

所謂「早產兒矯正年齡」,就是由預產期當天開始計算的年齡。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翁逸豪 說明:「假設寶寶的預產期在6月1日,提早約兩個月於3月1日出生,懷孕週數29週,因此在9月1日時,寶寶出生後年齡為6個月大,矯正年齡計算公式=現在日期-預產日期(9月1日-6月1日) ,矯正年齡為3個月大。」

至於為什麼要算矯正年齡?翁醫師補充,由於早產兒出生時在肌肉、骨骼、神經、腸胃道等器官的發育都比足月兒慢,因此在評估寶寶真正應該有的生長發育時,使用矯正年齡對照,家長才能更精準地掌握寶寶的發展狀況,也不會因為寶寶的發育不如預期而感到驚慌或氣餒。

早產兒在各階段檢查、營養補給、添加副食品時也會用到矯正年齡來進行評估,可使用矯正年齡評估直到2歲。

掌握矯正年齡,幫助評估早產兒生長發育
這些重要檢查,矯正年齡大不同!

原則上矯正年齡算到2-3歲,矯正年齡之所以重要,是因除了能對照寶寶的生長發育進度,規劃添加副食品的時間點,各項器官與心智發展也都須跟著矯正年齡進行評估。以下這些早產兒項目需要用矯正年齡進行評估:

  • 評估生長發育:須使用矯正年齡至2-3歲
  • 添加副食品:矯正年齡4-6個月大
  • 聽力: 早產兒出生時會適時地進行聽力篩檢,在矯正年齡3-4個月或體重達5公斤時,建議再做一次聽力檢查。
  • 視力:出生4-6週後或出院前會檢查視網膜,評估是否有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檢查須追蹤至眼底發育完全成熟,或之前視網膜病變已經完全消失。視力檢查須持續追蹤至3歲。
  • 心智發展評估:根據矯正年齡來檢測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發展、認知發展等,並根據測試結果算出各項發展月齡,須評估至矯正年齡2-3歲。
  • 肌肉張力評估:檢查四肢、頭頸部之肌肉張力是否異常,包括肌肉張力低下或過高等評估,須評估至矯正年齡2-3歲。

早產兒從出生一路到矯正年齡3歲前,需要家長特別密切追蹤各項發展,在日常照護與營養攝取上,也要投注更多心力照顧寶寶,給予寶寶最好的支持。

早產兒更需母乳營養!醫生說明哺餵母乳益處多

早產兒營養需求高於足月寶寶,包括較多的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由於早產兒腸胃道之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初期先透過靜脈注射給予營養,經評估後可以開始少量餵奶,「母乳」是最好的營養選擇,好吸收、大腦神經發育較佳,病菌感染風險也較低

翁醫師提醒,應選擇哺餵母乳,母乳當中所包含的蛋白質、脂肪等是最適合早產寶寶的營養來源。特別是近年來討論度很高的sn-2PA母乳活性因子,是能夠幫助早產寶寶成長的強大成分,一次擁有了媽媽們最希望能給寶寶的五大好處,包含促進寶寶吸收消化的能力,避免脹氣或便祕,讓排便更順暢,促進寶寶的腸胃舒適度,寶寶的睡眠品質提升了,睡得安心。sn-2PA也能夠促進在早產寶寶成長期間所需的關鍵營養吸收,幫助骨骼生長。

所謂sn-2 PA是二位棕櫚酸,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從消化、骨骼發展、腸胃舒適到關鍵營養吸收,都扮演著十分全面且大有助益的角色:

首先科學臨床研究證實,sn-2 PA母乳活性因子有助於降低硬便,並且有益於腸道菌叢生態,保護寶寶腸胃消化,可以幫助寶寶排便順暢,寶寶的腸胃處於非常舒適的狀態下,睡眠自然就更安穩順暢,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寶寶發育的關鍵要素之一。

此外母乳活性因子sn-2 PA亦能促進成長過程所需的關鍵營養吸收,包含脂肪和鈣質吸收,是幫助骨骼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尤其對早產兒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早產兒透過喝母乳來補充sn-2 PA,對於激活成長有大大幫助。

母乳的好處還不僅於此,除了上面提到的母乳活性因子sn-2 PA,母乳中的高蛋白質含量與完整的蛋白質組合,例如其中的乳清蛋白及酪蛋白,乳清蛋白分子小,好吸收消化,有豐富的胺基酸,是非常適合早產寶寶吸收的營養,能夠提供更多早產兒生長所需營養,並且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為早產兒的發育過程多一層保護力。

早產兒日常照護須知!請用更多耐心與細心呵護

照護早產兒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家長要有更多耐心與細心來陪伴寶寶成長,除了提供正確的營養補充,翁醫師也分享日常照護早產兒的注意事項:

  • 調整睡眠:早產兒睡眠時間長,也會吃飽睡、睡飽吃,但調節能力較差,因此作息不規則就容易日夜顛倒、半夜哭鬧,父母需要花較長時間來安撫寶寶。
  • 體溫監測:體溫調節能力較弱,平均體溫36.5-37.5℃,若超過37.5℃時,可能是衣服穿太多或棉被蓋太厚,可幫寶寶把衣物脫掉、蓋被移除,約30分鐘~ 1小時後就會降溫。
  • 情緒穩定調節:早產兒大多以哭泣來表達需要,肚子餓、尿布濕了、環境刺激 (燈光太亮、聲音太吵、環境溫度改變),要根據寶寶的需求來處理。若是想要安撫,可以嘗試多種安撫技巧,像是嬰兒按摩或和寶寶說說話。

持續透過矯正年齡追蹤,早產兒疾病防患未然!

早產兒和一般寶寶相比各器官的發育更不成熟,翁醫師列舉早產兒初期常見併發症:

  1. 呼吸方面:肺的結構和功能尚未成熟,容易呼吸暫停、支氣管發育不良、呼吸窘迫症候群
  2. 心臟:早產兒心臟很小,容易心肌無力而出現血壓不穩;動脈導管容易未確實關閉造成開放性動脈導管
  3. 腸胃道:腸道發育不完全,容易消化困難,腸胃免疫功能不佳易感染,出現壞死性腸炎
  4. 視力:視網膜動脈尚未成熟,不正常的血管新生,容易視網膜剝離等病變
  5. 腦部:容易會有腦室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等併發症

早產兒日後易有胃食道逆流、腹瀉或便秘、呼吸暫停問題,提醒家長不論早產週數為何,務必善用矯正年齡持續追蹤成長狀況,給予足夠營養與悉心照料,替未來疾病防患未然。

接近母乳的營養攝取、細心呵護,陪伴早產兒健康長大

早產兒出院後,仍需要密切的追蹤狀況,想要良好的生長發育,提供足夠且正確的營養非常關鍵,建議可盡量哺餵母乳,因為母乳是早產寶寶最佳營養來源,能幫助寶寶穩定成長。而家長也能以矯正年齡發現任何遲緩現象,進而早期治療。

翁醫師鼓勵爸媽:「每個早產兒發展快慢不同,如果寶寶年齡到時還不會走路或講話,不用過度慌張,先請醫師檢查並加以確認是否有發育遲緩的現象。」照顧早產兒雖然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與毅力,但若能一步步陪著早產兒進步、健康長大,無非是爸媽悉心呵護下最好的回報!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科 翁逸豪教授級主治醫師 翁逸豪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科 教授級主治醫師 翁逸豪

參考資料來源出處列表
1. Nowacki J et al. Nutrition Journal 2014; 13:105
2. Yao M. et al JPGN 2014;59: 440–448
3. Meng Mao et al. Global Pediatric Health, Volume 5: 1–12, 2018
4. Kennedy K et al. Am J Clin Nutr 1999;70:920–927
5. Bar-Yoseph et al., Clinics Mother Child Health 2017, 14:2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廣編企劃

媽媽經廣告特別企劃專區。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