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室優待條件》,第一項便宣布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宣統皇帝在《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上簽了字,交出玉璽,宮中太監宮女盡數遣散。

【新中國成立後愛新覺羅家族的延續】

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天女佛庫倫在長白山附近的湖裡洗澡,神鴉銜來一枚紅色果子,佛庫倫食後身體沉重,不能升天,不久產下男嬰,體貌奇偉,落地能言。佛庫倫對他說:「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名庫布里雍舜。」這個男孩便成為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

「愛新」是滿語族名「金」的意思,「覺羅」為姓氏,是以努爾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依蘭一帶)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這一姓氏的含義是,像金子般高貴神聖的覺羅家族。

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金後,以愛新覺羅家族為代表的滿族,有著歷史悠久的文脈延續,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清朝滅亡,後金、清朝一共存續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後來的幾十年裡,愛新覺羅家族和所有的中國家族一樣,經歷了大歷史的顛沛流離。「愛新覺羅」一度成為一個諱莫如深的詞,倘若用在自己的姓名裡,意味著「陰謀復辟」,因此他們大多數人改姓成金、肇、毓,也有一些姓艾、羅、駱、趙……沒有人能夠完全統計。

經歷了12位皇帝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僅男性就有近3.4萬人,整個宗室的後裔約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

按照男女比例,有學者估計,當時愛新覺羅家族人口應該接近14萬人。這個龐大而分支繁複的愛新覺羅家族,走過歷史滄桑巨變的車輪,在1959年冬天,成為歷史性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第一批特赦的戰犯名單裡就有一個讓所有族人欣喜若狂的名字——「愛新覺羅·溥儀」,也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宣統。同時也意味著,愛新覺羅家族終於找到了歷史的出路。

毛主席曾說,「溥儀的出路在中國,愛新覺羅家族的出路也在中國。」愛新覺羅家族在主宰一個帝國兩百多年後,作為一個姓氏家族大多隱姓埋名,難以明確統計的皇族後裔們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東北三省。

【尋找已經改姓或隱名的皇族後裔】

據了解,在吉林省,愛新覺羅家族的宗室後裔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大約有30多戶人。其中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清乾隆帝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為代表人物。愛新覺羅·恆紹望著部分愛新覺羅家譜說道,目前在吉林市愛新覺羅家族宗室後裔中最小的應該是「闓」字輩了,愛新覺羅·闓瑩和愛新覺羅·闓波兩個人都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世孫。

而他作為乾隆皇帝第七世孫,屬「恆」字輩,在吉林市的宗室後裔中輩分算高的了。據了解,清朝時期,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宗室是努爾哈赤及兄弟們的後裔,覺羅則是指努爾哈赤叔伯兄弟們的後裔,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宗室腰上會系上一條黃色的帶子,覺羅腰上會繫上紅色的帶子,紅色的帶子是比較遠支的後裔,黃帶子又分為遠支、近支、近派等。

而這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近支輩分順序是: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聖、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而目前恆紹了解到,在遼寧省改姓肇的皇族後裔比較多,而在北京姓金的,還有姓艾的也往往可能是愛新覺羅氏後裔。

【本篇文章非正式學術論文,如有不同史實觀點,歡迎留言指正】

文章來源:龔氏網
#愛新覺羅 #皇室 #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