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人對狗多有詠頌,唐代詩人曾唐的《小游山》:「冰屋朱扉曉未開,堆得金策扣瓊台,碧花紅尾小仙犬,閑吠五雲嗔客來。」這首游仙詩中的小仙狗,見了客人閑吠幾聲,充滿人間的歡樂與情趣。

清代詩人宋琬曾寫《舟中見獵犬有感而作》:「秋水蘆花一片明,難同鷹隼共功名。檣邊飽飯垂頭睡,也似勱雄髀肉生。」引用劉備的「吾常身不離鞍」、「髀裡肉生」的典故。借詠犬而托物言志。宋蘇東坡的《詠犬》詩云:「畫馴識賓客,夜悍為門戶」靈活刻畫了狗的特性。

西方也有不少與狗有關的典故,如希臘詩人品達羅斯在其《哀悼頌》中有詩句:「Every dog at last have his day.」藉狗暗喻的是貧賤的人,但也由此衍生為今日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風光的一天」。

西洋繪畫中亦有不少以狗作為主題的畫,如法蘭德斯畫派創始人揚.范.艾克的《阿諾爾菲尼夫婦像》,大多數人關注的是新婚夫婦緊握的手,或是鏡子反射出的的婚禮見證人,據日本藝術史家宮下規久朗解讀,這幅畫的重點,在於畫面中央,女人腳邊那隻不起眼的長毛狗。

宮下規久朗指出,狗在西洋古典繪畫中不只象徵忠誠,也暗喻妻子對丈夫的忠貞美德;此外,這幅畫除了狗,還有鏡子周圍鑲嵌著代表夫婦虔誠信仰的耶穌受難圖,吊燈上點著一根代表神同在的蠟燭,這些都是象徵「美德」的母體,因此狗在這個場面中,代表著新婚妻子的忠貞之心,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