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得火熱,烏克蘭奮勇抵抗訊息不時傳出,也獲得全球廣泛同情與掌聲。台灣受此影響,有關台海防衛的討論也熱烈起來。有建議編組小型地面部隊使用刺針、標槍飛彈等武器打不對稱作戰,激進者主張全民防衛,人民應拿槍防衛自己。國防部也在民意所趨下表示要研議將義務役延長。

吸取戰爭經驗以為台灣防衛作戰參考是有意義的,但目前這類討論有兩個盲點被忽略。第一是戰爭還沒打完,誰勝誰負不知道,影響勝敗的相關因素也無法確認,這個時候談「戰爭經驗」早了一些。

其次是對岸也在觀察俄烏戰爭,也試圖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台灣如果僅著重於烏克蘭的防衛經驗,不自覺的假定中共攻台也將如此,忽略解放軍可能修正或調整的部分,那麼國軍就將犯下「打上一場戰爭」的錯誤,風險很大。

俄烏戰爭是互聯網時代「認知戰」的典範

俄烏戰爭是人類進入5G通訊時代的第一場大型戰爭,出現許多和以往戰爭完全不同的經驗。除了傳統媒體報導外,還有自媒體在戰場附近拍攝影片上網傳播。烏克蘭總統可以透過視訊在各國國會發表演講,也可以上網呼籲全球志願軍到烏克蘭幫忙作戰。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帶給人們坐在客廳看電視觀察戰爭的新經驗;2022年的俄烏戰爭則是讓人們可以透過電腦或手機互動影響戰爭發展,包括捐錢、捐物資、喊加油、轉傳訊息,甚至在義憤填膺下買了機票就幫弱勢方打仗去了。什麼是互聯網時代的戰爭?這就是。透過網路互聯,人們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非自身」的戰爭。

這場戰爭因而成為史上訊息最混亂的戰爭,媒體與網路充滿太多垃圾訊息或虛假訊息,沒有人真正清楚戰場上到底發生什麼事。關鍵就在誰都可以上網參與戰爭。除了作戰雙方猛打「認知戰」傳播真假難辨的訊息以打擊對手、鼓舞己方士氣外,熱心的外部參與者還會剪接一段電動遊戲畫面,宣稱是某次戰鬥的真實場景,或將幾年前其他戰爭或衝突的片段移花接木,為自己支持的一方加分。

從軍事專業觀點,這場戰爭無論勝負如何,都將成為戰史上的典範。但不是新武器或用兵的戰略、戰術,而是改變對手或人們認知進而影響戰爭發展的部分。這場戰爭將成為日後軍方研究如何運用社交網路打「認知戰」的重要對象。但對台灣防衛的相關討論而言,現在戰場真相不明,還談不上經驗教訓,似應等戰爭結束、勝負已分、訊息釐清與激情過後,再研議較為穩妥。畢竟戰爭真打起來沒有後悔藥可吃,也不能像電腦遊戲般能存檔重來。慎重其事絕非壞事。

其次,台灣必須思考解放軍可能從俄烏戰爭中獲得的啟發。這是基於「戰勝不復」的理論,勝利的戰法不會重來一次。如果烏克蘭真打得很好,也不能照搬運用,還要看「假想敵」的戰略戰術是否有變化或調整。

解放軍會從「俄烏戰爭」中獲得什麼啟發?

戰爭是兩個軍事集團的互動,不能一廂情願。未來戰爭要怎麼打,先要預判對方會怎麼打。這就是「假想敵」的功能。雖然戰史經驗顯示,未來戰爭並不一定是和「假想敵」打,但沒有「假想敵」就沒有建軍依據。對「假想敵」判斷錯誤後果是很嚴重的。美軍進入21世紀後自認無敵,將「假想敵」界定為恐怖主義,搞了一堆現在看來無用的軍備,20年的建軍只好推倒重來。

國軍目前台海防衛的打法是: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這個作為國軍建軍依據的作戰指導現在遭到質疑的是「灘岸殲敵」之後就沒有了。沒有是什麼意思?難道國軍「灘岸殲敵」一定贏?如果失敗敵軍登陸,沒有作戰指導的國軍難道就此投降?

這是建議國軍加入「地面防衛」的作戰指導,甚至主張全民防衛由人民拿槍防衛自己的主要理由。但這表面上似乎言之成理的觀點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我們先談國軍的作戰指導為何要將「戰力防護」擺在最前面。

這是參考1991年波斯灣戰爭美軍的打法。美軍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的第一時間即將數以千計的飛彈與炸彈丟到伊軍前線與首都巴格達,第一波攻擊目標除防空系統外還包括電視轉播塔。伊拉克空防崩潰,巴格達市民也陷入訊息黑暗的恐慌中。

預判假想敵動武方式的原則是「料敵從寬」,也就是假設敵方會用對我最不利的方式攻擊,如果這最不利的攻勢都能撐過去,那比較弱的攻擊當然就能應付得游刃有餘。國軍因而假定解放軍攻台時會先以大量飛彈或炸彈,對我軍事基地進行「飽和攻擊」。所謂「飽和攻擊」就是能丟多少就丟多少,不會再多,再多飛彈彼此就會互相干擾。因而國軍第一步就是戰力防護,將戰力保護好,以撐過狂風暴雨般的第一擊。

不過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沒有這麼做。這讓外部專業觀察者感到有些驚訝。波斯灣戰爭美軍「沙漠風暴行動」是在地面作戰前先進行40天,每天上千次的空中轟炸,伊拉克軍戰力被徹底毀滅,之後才會有摧枯拉朽般100小時就結束的地面作戰,以及近乎零傷亡的戰果。

俄羅斯軍隊的「入侵」卻非常自制,戰車開進烏克蘭之前沒有全面性的戰略轟炸,戰術炮擊也是間歇性的。雖然也有造成平民傷亡的「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部分,但較美軍打伊拉克的狂轟濫炸少很多。這種打法說俄軍想「速戰速決」,兩三天就結束戰爭,是天方夜譚。

俄羅斯飛彈與炮彈庫存即便沒有美軍那麼多,沒有本錢像美軍那樣肆意揮霍,但有美國總統認證無法攔截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能夠用「匕首」轟炸烏軍彈藥庫與燃料庫,為何不效法美國的「斬首行動」直接炸烏克蘭總統?基輔沒有斷水、斷電、斷網,澤倫斯基還能四處巡視,與其他國家領袖會面,透過網路視頻發表演講,真是不可思議。無論出於何種理由,俄軍打烏克蘭是「手下留情」的。

對台灣防衛來說,問題在解放軍如果攻台,會採用波斯灣戰爭的美軍模式,還是烏克蘭戰爭的俄軍模式?

雖然台灣同情烏克蘭,希望烏克蘭打贏這場戰爭,但如果俄羅斯真的輸了這一仗,解放軍獲得的啟發就可能是:俄羅斯戰略錯誤,勝利無可取代,獅子博兔也要全力以赴,打仗不能有婦人之仁。

果真如此,解放軍採取美軍模式的機率就偏高。要速戰速決就要徹底擊毀防衛軍戰力,第一擊飛彈飽和攻擊,第一擊不夠再第二擊。如此台灣平民遭遇的「附帶損害」將會擴大到何種程度,是個問號。

另一個可能獲得的啟發應是不可輕言戰爭,否則將遭到國際嚴厲制裁以及可能戰敗的風險。預測中共對發動台海戰役將更為謹慎。兩者合起來解讀,就是中共除非迫不得已不會發動「武統」,但一旦發動,將如狂風暴雨。這表示台灣防衛以避免戰爭才是上策。但如果想「以戰止戰」,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戒慎恐懼與深思熟慮。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戰爭 #烏克蘭 #作戰 #俄烏戰爭 #第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