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賴清德14日以錄影方式於第七屆「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演說表示,「就任總統後,台灣將致力維護兩岸現狀,不排除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且不預設前提的原則下與中國展開對話」,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解讀,賴清德對兩岸交流與對話的可能,還沒上任,就已經「關上大門」,「喝珍奶已是過去式,保守對抗才是主旋律。」

李彥秀指出,2月17日蔡英文在「2024大陸台商春節活動」表示,「維護區域及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不僅是當前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兩岸共同的責任,更是全體國人的期待,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盼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

對照賴清德昨表示「就任總統後,台灣將致力維護兩岸現狀,他不排除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且不預設前提的原則下與中國展開對話」,顯然賴清德在玩文字遊戲,李彥秀認為,相較於蔡英文,賴清德在兩岸政策上,將走向更保守、更獨斷的方向前進。

李彥秀分析,乍看之下,好像是「照抄改寫」毫無新意。但仔細對照,「魔鬼藏在細節」裡,顯然,賴清德對兩岸交流與對話的可能,還沒上任,就已經「關上大門」。

李彥秀指出,蔡英文設下「對等尊嚴」的前提;而賴清德雖說「不預設前提」,實則已設下「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不預設前題」等四項前提。細究賴清德的語意,自己(賴清德)先設下「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三項前提,但要求對岸不能「預設前提」。「不預設前提」往往就是「最嚴苛的前提」。

蔡英文說「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盼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顯然,蔡英文對兩岸對話與交流是積極與期待的;但賴清德卻是在「四項前提」之下,還設下一個「『不排除』與中國大陸進行對話」。李彥秀認為,既使四項前提都達標,「要不要對話,還是要看恁爸(吳釗燮用語)歡喜」。

李彥秀也表示,蔡英文將兩岸對話,放在「維護區域」、「台海和平穩定」、「國際社會共識」、「兩岸共同責任」以及「全體國人期待」戰略架構之下;但賴清德昨天附帶的「北京不斷施壓」、「威權主義」、「中國脅迫」以及「拒絕屈服」說法,才是賴清德兩岸政策的真實想法。

李彥秀指出,賴清德2017年的「親中愛台」、2024年的「交朋友、喝珍奶」都已是過去式,賴清德昨天的談話,透露了與蔡英文在兩岸政策的差異,更是為520演說以及未來四年的政策進行定調。

#賴清德 #李彥秀 #蔡英文 #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