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鄉裕益碾米廠保存一台四十餘年歷史的檜木碾米機(見上圖,張朝欣攝),附近農民留下部分稻穀自用,都拿到此脫殼、脫糠精製成白米,只要十五分鐘即可完成,第三代負責人陳俊誠為服務農民,每百台斤稻穀加工只收兩百元,比行情便宜五十元,充滿人情味。

隱身元長鄉龍岩村的裕益碾米廠,是一間只有五、六坪大的小碾米廠,但其檜木碾米機保存完整,至今可以正常運作,成為當地稻米產業景點之一,經常吸引外地遊客到此參訪,感受五○年代的碾米過程。

陳俊誠表示,農民從田裡採收的稻穀曬乾後,便會送到碾米廠加工,稻穀脫殼後即是糙米,其稻殼可做為粗糠;糙米再脫掉米糠層與胚芽,才是大家平日吃的白米,很多都會區的遊客來此一遊,才了解原來白米是這樣產生的。

陳俊誠說,他的碾米廠已傳承三代,日治時代碾米廠稱為「精米所」,光復後才改稱碾米廠,是農村社會的稻穀交易中心,每當收成後牛車在碾米廠前一字排開,等待抽驗稻穀品質,景象非常壯觀,如今牛車都已被貨車取代,只有這座檜木碾米機繼續服役。

村內農民說,大部分農民都會留一些稻米自用或贈送親友,數量不多,約一、二百台斤,拿到大型碾米廠加工有時還要排隊,且因數量過少,對方也不見得願意收,裕益這種小型碾米廠不僅快速且收費便宜,便成為大家的最愛。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