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大入侵種「海蟾蜍」,首度在南投縣屯鎮被發現。(何俊霖攝/南投林管處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世界百大入侵種「海蟾蜍」,首度在南投縣屯鎮被發現。(何俊霖攝/南投林管處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海蟾蜍」,體長可達30公分以上、噴射毒液達1公尺;國內首度在草屯鎮菜園發現,經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與林務局聯繫後,為避免擴散,當天就由志工團隊、當地國小教師移除27隻,近日,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人員加入持續搜尋,總共移除50隻。

海蟾蜍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過去許多國家為防治甘蔗、香蕉與其他經濟作物的各種不同害蟲,而被引進各地。海蟾蜍體型碩大,體長最大可達30公分以上,而且食量驚人,會捕食棲息地內所有能抓到的動物,甚至會吃狗飼料。

另外,海蟾蜍的毒腺(耳後腺)大而明顯,從上方看外觀類似三角形凸出物,如果受到挑釁,或是局部受到壓迫,就可能從耳後腺噴出毒液,距離甚可超過1公尺遠,對本土野生動物具威脅性,也可能造成犬貓誤食致死。

海蟾蜍在澳洲、日本、菲律賓都已經造成嚴重生態危害,國內目前雖僅於草屯鎮發現蹤跡,但個體都是成蛙,體長約10至15公分,而且雌雄都有,因季節關係,尚未發現蝌蚪或是幼體。楊懿如表示,海蟾蜍壽命一般是10年至15年,人工養殖可達30年,1次產卵少則8000顆,最多可達3萬顆,一旦擴散將造成非常嚴重的生態浩劫。

林務局為盡速移除海蟾蜍,已由南投林管處與楊懿如、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南投縣政府,擬定緊急移除策略,以目前發現地點為核心,往外畫訂200公尺範圍的網格系統,在每個網格地毯式搜索海蟾蜍並移除個體,再將搜尋範圍持續向外擴展至鄰近鄉鎮,以確認海蟾蜍實際擴散程度。

南投林管處呼籲民眾,發現海蟾蜍蹤跡,可至「兩棲類保育志工」臉書社團(https://www.fb.com/groups/froghome/)線上通報,或是打1999專線電話通報南投縣政府,協助加快移除速度。

#海蟾蜍 #移除 #體長 #入侵種 #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