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昨(19日)圓滿落幕,《智齒》奪5項(包含觀眾票選獎)為大贏家,《白日青春》以3項緊追在後,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於搬完獎後揭曉評選內幕,今年作品很平均,沒有壓倒性的勝利,都有各自的優點,今年評審團開會創下史上最快紀錄,「總共只花5.5小時,可能跟前一天晚上吃飯有關,餐會上交換非常多意見,讓會議進行相當快速」。

聞天祥提到,全票通過項目史上最多,包括最佳男主角《白日青春》黃秋生、新演員《一家子兒咕咕叫》胡智強、攝影《智齒》、改編劇本《智齒》都是17票全數通過,9比8險勝的狀況也非常多,包含最佳紀錄短片《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和《庭中有奇樹》、最佳紀錄長片《九槍》和《塵默呼吸》、最佳導演《哈勇家》陳潔瑤和《智齒》鄭保瑞、最佳女主角《燈火闌珊》張艾嘉和《智齒》劉雅瑟、最佳女配角《哈勇家》林詹珍妹和《一家子兒咕咕叫》楊麗音、最佳動作設計《我心我行》許芳宜和《智齒》黃偉亮、最佳劇情片《一家子兒咕咕叫》和《智齒》。其中討論最久的獎項是紀錄片,花了50分鐘反覆討論才達成共識。

影帝后部分,由於這次入圍者的表演都相當「滿」,反而因為黃秋生跟張艾嘉2位老戲骨有「舉重若輕」的能力,最終獲得青睞,評審認為《一家子兒咕咕叫》游安順和《智齒》林家棟都是往死裡演,張孝全在《罪後真相》展現不同以往的表演,是最成熟的一次,但黃秋生「看似沒有表演的表演,才是最厲害的」,且他飾演的角色在身體上是有狀況,這不是在電影上凸顯,與童星林諾的互動像罪惡感補償,又是和兒子間的一種補償,更是某種死之將至的反應,「鬆得很厲害,也留了很多留白」;張艾嘉則是在電影中呈現出不同時間點的變化,展現出「回春般的演技」。聞天祥說:「她把角色吃進去,是那部電影最有魅力的部分,不然《燈火闌珊》對演員來說,不是得獎最有利的片型。」

男女配角部分,李淳、胡智強、鄭東煥、高英軒都有討論,但朱軒洋在一開始就領先,只是沒過半,票數分散。評審認為,朱軒洋是帶領電影進入黑暗的關鍵,導演柯震東刻意安排轉折,後段角色氣場變弱,朱軒洋也展現讓人具說服力的弱,讓人能夠相信且有說服力,展現層次分明的表演;《哈勇家》阿嬤林詹珍妹首度演戲就成功獲獎,評審認為:「如果她是按照劇本演出,那超級到位;如果不按劇本演出,那也演得渾然天成。」至於楊麗音則是演出悲情中年婦女,每次都哭出不同感覺。至於有沒有曾有雙蛋黃的考量,聞天祥表示:「這個沒有被提出。」

而在最佳新導演部分,最後階段是《黑的教育》柯震東、《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及《白日青春》劉國瑞在討論,「評審非常讚賞柯震東對演員的指導,讓3個演員都有截然不同的表現,絕對是有能力調度,不過劉國瑞親自寫劇本,在文本方面和處理演員上,讓職業演員和素人演員完全融合在一塊,且在有限的資金、大量夜戲以及極少時間要呈現角色的劇烈變化」。另外,最佳原創歌曲,聞天祥說另外3首都是擺在片尾、延長電影餘韻的感覺,只有周興哲〈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非常不同,「除了動聽外,這首歌帶給電影的影響是什麼也是關鍵,周興哲這首歌為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帶來高潮,雖然一開始隱而不彰,但男女主角突然想通了,這首歌就推出來了,然後劇情到後頭又有不同運用,可能比內心獨白產生更大效果」。

最佳導演陳潔瑤是第5位獲得金馬最佳導演的女導演,評審認為她在《哈勇家》有限的資源中卻能以準確觀察力在情感上自然呈現,「看出導演實力,因此險勝」。劇情長片則在《哈勇家》、《智齒》、《一家子兒咕咕叫》,最後集中在《智齒》跟《一家子兒咕咕叫》,評審們認為《智齒》和《咒》突破類型,《白日青春》議題手法成熟展現,《哈勇家》則在人文風格別具特色,《一家子兒咕咕叫》雖然對於觀眾不太容易入口,但角色創造很不一般,「不刻意提供氾濫的正能量,直批到底,不討好、不討巧,以及人和動物反差的對比隱喻,展現出創意和企圖心」。

#智齒 #哈勇家 #評審 #咕咕 #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