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趙海軍表示,2022年以來,行業供需趨勢從全面緊缺向結構性緊缺轉移,智慧手機、電腦、家用電器等市場需求由暖轉冷,行業進入去庫存周期。同時,國際地緣政治形勢變化,對積體電路全球化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

趙海軍分析,行業這一波調整,影響從終端市場傳導到代工業的時間滯後,對中芯國際收入的影響主要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體現。手機及消費電子產業鏈庫存仍居高不下,市場對既有舊產品,尤其是量大價低的標準產品的需求進一步下降。工業及汽車領域相對穩健,但是規模還不足以支撐整個行業增長。

受到2023年第一季晶圓付運量減少與產能利用率下降影響,中芯國際首季營收年減13.9%至人民幣(下同)102.09億元,淨利年減44%至15.91億元。

由於晶圓代工是技術密集型及人才密集型行業,與會投資者也提出人才相關問題。對此,中芯國際董事長高永崗指出,目前中芯國際2萬多名員工中,有1萬多名工程技術人才,是境內人才積累最多的晶圓代工廠。做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提供的平台及薪酬水準在大陸人才市場頗具競爭力,2022年人才流失率較低,預期2023年也是個位數,而且能留住關鍵人才。

#底部 #行業 #緊缺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