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莉茲出生於紐約的貧民窟,父母染上毒癮後,生活無以為繼。8歲時不得不上街乞討,她回憶說:「那時我們吃冰塊充饑,因為吃冰塊可以體驗『吃東西的感覺』。我和姊姊還曾分享一隻牙膏當作晚餐」。在自傳裡,莉茲說她三四歲的時候就親眼目睹父母天天吸毒,並將所有救濟金用來購買毒品。有一年,母親甚至將教會送給他們的一隻火雞賣掉去買毒品。

莉茲15歲時,母親得了愛滋病去世,她的父親也同樣死於愛滋病。她和姐姐從此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姊姊每晚睡在朋友的沙發上,而莉茲則流落街頭,她睡過地鐵、隧道和街頭長椅,經常受到其他流浪者的欺負。母親去世後,莉茲非常痛苦,她發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改變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於是,她在17歲時決定重返學校。

莉茲說:「當時我穿著髒兮兮、散發著臭味的衣服,到學校申請入學的情景,至今仍然難以忘記」。她的頑強打動校方,被一所中學錄取。她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計畫學習,幾乎每個早上、下午及晚上都選滿了課,並選修了獨立研究課程,每天坐一個小時地鐵到校,同時還要擠出時間打工養活自己。

雖然缺衣少食,每晚要露宿街頭,只能在馬路邊或樓梯角借著路燈看書、做作業,但她卻在讀書中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生的意義。她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1.2萬美元的特殊獎學金。她的故事被媒體報導後,紐約人都十分感動,紛紛捐款,募集了20萬美元資助莉茲上大學。

她從17歲開始就明白,人不能向命運屈服,唯有頑強拼搏,才能改變命運。她常向不同的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鼓勵身處逆境的人們不要輕言放棄。她向青少年宣揚要抵制住毒品和黑幫的誘惑,鼓勵他們不要把兒童時期的苦難當作不把握機遇的藉口。曾經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的女孩,如今卻是一個充滿優雅氣質和真摯性情的陽光女性。而她的執著、堅強、不向命運屈服和進取之心更鼓舞了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哈文•凱墨爾說:「這是真正催人向上的故事。莉茲•默里向我們展示了美國的最好和最壞」。現在利茲在哈佛繼續攻讀臨床心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文章來源:故事百科
#流浪 #哈佛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