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MIS-C高峰期來臨,孩子出現6情況要警覺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家長注意!MIS-C高峰期來臨,孩子出現6情況要警覺

家長注意!MIS-C高峰期來臨,孩子出現6情況要警覺

新冠肺炎,MIS-C,確診康復,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專家提醒,若按照疫情高峰的時間,近兩週將會是「MIS-C高峰期」,甚至可能破200例,讓不少父母心裡很緊張,什麼是MIS-C?父母該怎麼注意到並且即時將孩子送醫呢?這篇帶你一次了解。

最近疫情稍稍降溫,不只陳時中不會再每次都出席記者會,羅一鈞也提到,未來的確診個案數應該會逐漸降低,對於孩子,「MIS-C(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變得更加需要注意,因為MIS-C就是在確診後2-6週發生的事,且機率為新冠確診案例的萬分之三,若按照疫情高峰期來看,這兩週就是MIS-C高峰期。

台灣前幾例MIS-C個案
高雄一名2歲男童確診輕症康復後2週,突然出現高燒情況,醫院給予免疫球蛋白3天後出院,沒想到時隔一天孩子又開始發燒、手腳脫皮、眼睛發紅、尿中帶膿、身上有紅疹,且左手打疫苗處紅了一圈,經過診斷後確定為MIS-C,令家長非常擔憂。

另外,一名9歲男童的媽媽也透露了兒子併發MIS-C的過程,她表示,兒子在確診康復之後,突然高燒,手指發黑,整個手掌都腫起來,住院期間時常流鼻血、嘔吐、拉肚子,讓媽媽非常心疼。

該名媽媽難過地表示:「前無古人,我們就是那個古人,就是他今天頭痛就醫頭,腳痛就醫腳,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就是一直在這樣的恐懼中。

關於MIS-C,台灣在日前出現第一起病例,台大醫院一名10歲男童在確診康復後一個月時,突然出現發燒、腹瀉等情況,甚至住進加護病房,針對近日數起個案,指揮中心羅一鈞表示,如果孩童在染疫康復後6週內出現六種情況,家長就要當心可能是MIS-C。

推薦閱讀台灣首例MIS-C!10歲童輕症癒後1個月突高燒進加護!醫師:別再出現第二個…

什麼是MIS-C?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8日在粉專「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直播中針對此症候群做了詳細的解釋,他表示,MIS-C首例個案是在2020年時於英國發現的,症狀近似於川崎氏症,是一種感染新冠肺炎後引發的併發症,可能會出現紅疹、拉肚子、嘴裂、草莓舌、高燒、呼吸喘及拉肚子等,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心臟冠狀動脈擴大,甚至休克的情況。

新冠肺炎,MIS-C,確診康復,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明明康復為何還會出現症狀?跟新冠肺炎真的有關係嗎?
李建璋醫師解釋,兒童在染疫之後,全身的免疫系統都會對新冠肺毒當中的「棘蛋白」發動攻擊,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會沒有被清乾淨,躲在身體裡,李醫師說,最常見的就是躲在腸胃中,更嚴重的是,腸胃可擁有的病毒受體量,是呼吸道的100倍以上,因此在腸胃中的病毒不僅難以清除,甚至可以存活長達9個月。

家長需注意的關鍵時間點與六大症狀
6月8日,指揮中心羅一鈞特別針對MIS-C做出提醒,兒童與青少年在染疫後六週內,如果持續發燒並且出現六種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MIS-C,建議立即就醫評估。

新冠肺炎,MIS-C,確診康復,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1. 腹痛
2. 腹瀉
3. 嘔吐
4. 皮膚出疹
5. 眼睛充血
6. 頭暈

李建璋醫師也指出,新冠肺炎併發MIS-C在歐美比較多,美國曾經分析過,發生在拉丁裔比例是最高的,接下來是黑人、白人,亞洲裔的小孩得到的比例最低,目前日韓出現大約十幾例,他也補充,MIS-C引發的病症很嚴重,家長一定要特別小心,但因為比例低,也不需要特別恐慌。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