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流传至今的邸钞不少,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明神宗年间的《万历邸钞》和明熹宗天启六年的《天变邸钞》。

明朝在中国歷史里绝对算得上是一奇葩王朝,虽然享国276年,歷经16位皇帝,但是将近一半时间的皇帝根本不上朝,造成许多朝廷大臣一生中从未见识过龙顏,皇帝们的怠政也让权宦有机会长期把持朝政。

其中最有名的有5个帝王:「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即位前几年算得上是有为明君,自从宠信年龄大他17岁的万贵妃后朝政日非,15年没有上过朝堂;「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每天除了在豹房内淫戏,还经常溜出宫外,寻找民女取乐,根本无暇理政;「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将近46年,醉心长生不老的方术,24年没有上过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前后长达48年,但是28年没有上过朝;「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虽仅7年,但每日在后宫沉醉于木匠技活,基本上也没有上过朝。

旅美华裔歷史学家黄仁宇写了一本《万历十五年》,基本上认定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大明帝国步向衰亡的序幕。因此《万历邸钞》便成了许多人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材料,这份完备的邸钞从万历元年一直记录至万历45年,只差3年便贯穿整个万历王朝。

由于在位时间最长,朱翊钧也是大明王朝中最引人争议的帝王,10岁即位后的最初10年,朝政权柄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手里,名相张居正锐心变法、清除弊政,力挽明朝中叶以来的倾颓之势,因此国富民强,史称「万历中兴」。朱翊钧20岁亲政,即位后的前5年尚能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和关心民瘼,颇有一代明君之势。剩下的30年则逐渐荒废怠政,奢侈浪费,后来虽有「万历三大征」,先后在寧夏消灭蒙古叛将哱拜兵变、在朝鲜击败日本丰臣秀吉入侵、在贵州平定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勉强维持了外强中乾的大明王朝在藩属国面前的基本顏面,但是万历48年的「萨尔浒」之战,后金彻底击溃明军,明朝的政权被迫完全退出东北,成为压垮朱翊钧的最后一根稻草。

流传至今的明抄本《万历邸钞》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及北京国家图书馆皆保有珍贵藏本,不过以台北的32册全本最为完整。全本採编年体,格式严谨,每页10行,每行不超过23个字,记载从万历元年癸酉正月起,至万历45年丁已6月止,涵盖45年里所有发生过的重要事情,内容包括皇帝诏谕、官吏任免升黜、言官弹劾奏章、东北辽东战报、各地民变剿寇进展、日韩来使和各省旱灾水患的天然灾害等等,不但内容丰富,而且颇有连贯性,很容易找出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的确是研究明史不可多得的绝佳材料。

例如附图的那页便记载了一件当年歹徒入宫图谋不轨的疑案,万历元年正月早晨,乾清宫守卫抓获一名佯装宫廷内使太监的男子,意欲混进宫内,阴行不法之事,守卫在其身上查获配刀和匕首各一件,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冯保奉旨将之打入东厂,严行逼问后,始承认自己唤做章龙,声称由于看不惯冯保所做所为,故欲诛之以为民除害等语。岂料在东厂太监酷刑审讯过程中,犯嫌竟然又攀扯牵连出内阁首辅高拱,单纯刺杀变成一场政治阴谋,遂使朝野震动。为了此案进展,内阁次辅张居正还私下秘密修书安慰忧心冲冲的高拱,请其不要过度惊恐。

不过,这件案子虽然不是促成高拱下台的主因,但却也间接佐证了当年的首领太监冯保联手内阁次辅张居正,共同将首辅高拱的势力彻底驱逐出内阁的歷史传言。毕竟高、冯两人的积怨已久,冯保在前朝隆庆皇帝在位时,两度有机会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早日达到个人名位的颠峰,却都硬生生地被高拱给搅黄了,加诸高拱性情高傲,凡遇意见相左者,动辄厉声训斥,丝毫没有宰辅的容人雅量和器度,明史里便评价他「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

次辅张居正一向胸有大志,一心扫除明朝积弊,决意推行富国利民的一连串政治与经济改革,张居正多年与高拱同朝为官共赞中枢,心中想必清楚高拱的存在,绝对是改革道路上的一大绊脚石。因此张居正与冯保合作剷除高拱,不但是三方私怨的了结,也是当时政局发展的必然轨迹。万历五年已经升任首辅的张居正赶回湖北江陵奔父丧,途中经过河南,专程绕道新郑,看望罢官居家的高拱,两人相见掩面大哭,状似多年心结已解,可惜彼此的感情并没有一「哭」泯恩仇。次年高拱临死前,犹在病床上写了《病榻遗言》四卷,细数张居正当年将他逐出内阁的往事,把张居正描述成彻头彻尾的阴险小人,对照歷史对其评价,不禁令人莞尔。

至于另一本更具阅读性的《天变邸钞》严格地说,它不能算是正式和完整的邸报,充其量只是一篇京师社会新闻的特别报导而已。它记载了发生在天启朝的一则重大灾难事件,出版格式上并不符合正规邸报应该具备的要件,唯因其撰写得十分动人,故流传甚广。

明熹宗天启六年的《天变邸钞》封面。(图/方述斌提供)
明熹宗天启六年的《天变邸钞》封面。(图/方述斌提供)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歷史中着名的「木匠皇帝」,在位7年中镇日钻研木工技术,沉迷于刀锯斧凿之中不能自拔,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每欲构陷政敌或提携同党,便候伺天启帝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进献有关奏章催帝批阅,这时朱由校必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由于魏忠贤的奸计每次皆得逞,朝廷决策大权遂逐渐统归于其手,致其可以朝政独断自专、威权日盛,朝野无不侧目。

天启一朝最为后人诟病的是,政府不断制造多起冤案,用来残酷镇压要求改革时政的「异议份子」东林党人,其中最令人髮指的是唆使锦衣卫在诏狱中,严刑虐杀包括「左副都御史」杨涟和「佥都御史」左光斗在内的所谓「东林六君子」,从此让朝中的正气荡然不存,寒尽天下直臣的忠义之心,同时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另外,朱由校听信阉党谗言,冤杀知兵善战的辽东经略熊廷弼,更是形同自毁长城,俾使后金有机会攻陷渖阳和辽阳重地,导致明军在东北的军事优势江河日下。

《天变邸钞》是由当时北京的一所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作者不详,原文亦无正式标题,乃记述丙寅年5月初六王恭厂大爆炸的详细内情。因为首段结尾有「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故后世将之名曰《天变邸钞》。

「王恭厂」乃明朝工部专门用来制造及储备军火的火药库,大约位在今北京西城区的永寧和光彩胡同附近。明初自成袓朱棣以来便十分注意火器的研发,明军主力的「神机营」便配备了当时最精良的火炮,每逢战争「神机营」便一马当先充当前锋部队,后面紧随骑兵,然后才是步兵。永乐帝这种由「神机营」协同骑、步兵联合作战的战术,完全颠覆了长久以来以骑步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非常具有时代性意义。

当时京师「神机营」所需用的大量铅弹和火药,悉数皆由「王恭厂」负责供应。据闻此次爆炸范围的半径达750公尺,面积达1.77平方公里,造成高达2万人的伤亡,近代有人估算其爆炸威力相当于二战时的广岛原子弹。

意外发生后,朝廷大臣纷纷上书认为这场天变是上天对皇帝的严重示警,并且要求荒怠政事的熹宗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天启帝不得不下了一道罪己诏,表示要痛加省醒,同时也不忘告诫大小臣工「务要竭虑洗心办事」。

《天变邸钞》全文共2589字,原迹已经消失,如今的版本都是根据明末清初的一些文人留下的文集中,整理收录而成。这份邸钞内容丰富、笔法生动,针对大爆炸期间,上至天子内廷,中至官宦仕家,下至市场小民、贩夫走卒,甚至牲畜的种种遭遇和反应,皆有画龙点睛的描述。其中最骇人的重复记述景像是,许多人的身首异处,死伤男女皆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同时天空下了近两个小时的碎尸雨,木头、石块、人头、断肢,以及各种动物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其中尤以德胜门外落下的手臂、人腿更多,现场真是可谓人间炼狱。

由于意外发生在将近400年前,文中有些记载难免带有民间迷信和大自然的神秘色彩……例如:

事发前一月余,传说中的鬼车鸟(按:即荆襄之地崇拜的九头神鸟,乃凤凰的一种,民俗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化身)群聚于京师观象台附近,不分昼夜悲呜哀啼,闻者莫不胆颤心惊。

事发前一周,每天夜里经过京师城隍庙门前的人,皆亲耳听闻一向安静肃穆的大殿中喧嚷吵杂,不断传出呼叫唱名声响,有好奇者欲一探究竟,皆被庙祝以天下城隍在内造册为由,劝阻于殿外。

事发前3日,京师的巡更逻卒屡在夜间遇见陌生的白鬚老者忽出忽入,士卒们都猜测是土地公,并且多人屡在宫门楼角处看见百余青色鬼火,四处乱窜、忽聚忽散,聚集在一起时状似一个大车轮。

事发当日上午十时左右,京师上方晴空万里,东北处上空突然传出一波波好似兽吼声,音响不绝一直传至西南角,接着灰气涌起,屋宇开始微微动摇。须臾间大震一声,巨石空中飞注如雨,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户倒榻。然后半空中出现缕缕如丝般的五色云气,接着蕈伞状的黑气衝天而起,飘浮天空经久不散。

近代有人根据所有残篇断简的相关内容,试图总结出当时灾难发生的种种景像,似乎更接近陨石撞击地球时应该发生的情景。不过,缺乏科学鑑定的结论,总归也只是臆测而已,这个歷史长河中的最大爆炸疑团,至今仍是无法解开的谜。

不过,无论是否天象示警,这场大灾难发生后不到一年,朱由校就驾崩了,膝下无子的他,只好传位给异母弟朱由检,即末代崇祯皇帝,14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检匆匆在煤山自缢,正式结束了这个曾经辉煌富庶,却又荒唐黑暗的大明王朝。

明熹宗天启六年的《天变邸钞》内容之一页。(图/方述斌提供)
明熹宗天启六年的《天变邸钞》内容之一页。(图/方述斌提供)

【本系列完】

#万历 #张居正 #皇帝 #朱由校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