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自己高中時怎麼穿制服嗎?十幾年前的高中女生會把制服褲上寬下窄的「AB褲」樣式,改成上窄下寬的寬褲,或是上衣下擺不紮進裙子,卻用鞋帶把下擺收束,為了追求好看,不惜挑戰學校的規定。研究高中制服的《高校制服戀物》作者劉揚銘也笑說,他就讀師大附中時曾經整年穿長袖制服,即使是盛夏酷暑依舊如此,只為了「跟別人不一樣」。

如今服儀規定鬆綁,劉揚銘認為在丟掉制服之前,可以先去理解,學生制服展現了社會的哪些面相?「制服其實是體制的外衣,權力的裝飾,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既然教育制度要讓學生的身體、性格都符合國家要求,要有生產效率、活動敏捷、整合一致,當然就得設計出『反流行、反美學、反情慾』的學生制服。」

自稱「制服控」(「控」為日文音譯,代表迷戀)的劉揚銘,從高中開始對「學生制服」感興趣,2012年開始研究制服文化,「乍看之下,制服將不同的個體,用同樣的包裝包起來,但有趣的是,明明大家都穿著一樣的制服,每個人還是會極盡所能做出一點變化。」

劉揚銘表示,「即使學生無法抗拒制服的規訓,還是會努力在髮型樣式、長短上分厘必爭,訂做褲子、改短裙子、創造自己的制服穿法,甚至書包都可以玩出花樣。制服戰爭,爭的不是美醜,而是對權力的抵抗。制服,反過來變成學生展現自我的方式。」

不過如今教育部鬆綁高中服儀規定,學生制服會就此消失嗎?劉揚銘認為不會,「制服也是身份、群體標誌的展現,就像很多班級會製作『班服』一樣,即使沒有『被規定的制服』,通常也還是會有自己選擇的制服。」

有趣的是,學生制服是「期間限定」的服裝,過了某個年齡階段,再也不能代表個體。劉揚銘表示,「很多高中生討厭穿制服,但到了大學,卻常常有『制服日』,不用穿制服的大學生,穿著高中制服到學校上課。但即使穿上制服,還是大學生,不再是以前高中生的身份了。」

#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