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出櫃》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的短篇故事。(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鬼出櫃》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的短篇故事。(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鬼出櫃》兩個女孩在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裡飽受惡魔摧殘,同時還得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鬼出櫃》兩個女孩在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裡飽受惡魔摧殘,同時還得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許多人在童年時期對櫃子或多或少都有些陰影,每當父母關掉床頭小燈,孩子們總是擔心闇黑的衣櫃裡會跑出可怕的東西來。即將在6月2日全台上映的《鬼出櫃》,將把衣櫃裡駭人的怪物請出來,並呈現出最恐怖的童年夢魘。

《鬼出櫃》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該故事收錄在1978年出版的《有時候,他們會回來》書中。電影製片人丹萊文坦承,《鬼出櫃》是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最害怕的故事,「我父母的書架上就有一本《有時候,他們會回來》,但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還太小了,看完了《鬼出櫃》這篇故事,讓我開始害怕衣櫥,害怕的時間不是幾天或幾周,而是幾年!」

好的故事可以歷久彌新,史蒂芬金的小說就有此魅力,即使《鬼出櫃》已有40年歷史,至今仍讓不少人看了脊背發涼。導演羅伯薩維奇提及翻拍《鬼出櫃》的契機,在於史蒂芬金的故事經常會在他腦中盤旋,「它利用這種存在主義的恐懼,那種隱藏在表面之下的無聲黑暗引起了我的共鳴」,於是曾為《噤界》擔任編劇的史考特貝克、布萊恩伍茲再度聯手出擊,並加入了《黑天鵝》編劇馬克赫曼,三人一起將小說裡的可怕惡魔搬上銀幕。

「很多偉大的恐怖電影都是基於悲傷」,導演羅伯薩維奇說,但在《鬼出櫃》裡,衣櫥裡的超自然形體代表了更多東西,「房屋裡的人獨自面對自己的悲傷,他們無法分享各自的心路歷程,也創造出更恐怖的怪物,而他們能夠堅持下去的方式就是分享彼此的感受,我認為這是任何人能夠克服悲傷的唯一途徑。」

#鬼出櫃 #史蒂芬金 #超自然形體 #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