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的每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服裝或造型特色,而其中清朝就以滿人所下令的「剃髮留辮」最為人所熟知,所有男子頭頂的前半部都被剃成滑亮的光頭,而後半部則留成一條長長的辮子,然而這樣的髮型對於現在的審美眼光來說有些一言難盡,究竟他們為什麼會留這種髮型呢?

滿族人在入關以前為「漁獵民族」,平時就以捕魚狩獵維生,因此若是頭髮留得太長就容易遮擋住視線,就連打獵或騎馬奔走之時也很容易和樹枝等物糾纏在一起,對於生存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於是滿族的男子才會將前顱部分的頭髮給剃除,後顱所留下的長髮則紮成一隻辮子,方便自由行動。

但他們為何不乾脆全部剃掉或剪成短髮呢?這是因為滿族人信奉薩滿教,頭髮生長在頭的最頂部,和天最為靠近,因此被視為靈魂棲息之地,所以頭髮對於滿族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此外再加上和漢族接觸後理解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意,於是才會留下一束辮子,既不危及生存也保存了「孝」的概念。

文章來源:快資訊
#話題 #中時電子報 #歷史 #古代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