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時常忙到三餐不定時,腸胃容易出現問題。外科醫師江坤俊提到,當上腹部出現疼痛時,多數人認為吃幾顆胃藥就沒事,但上腹部痛其實有許多原因,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食道逆流,並分享如何預防胃食道逆流。

江坤俊醫師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指出,上腹部不適大約分成3種,分別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不少人輕忽胃痛的嚴重性,若長期不處理,胃潰瘍可能會導致胃穿孔,最後演變成胃癌,而十二指腸潰瘍則是造成腹膜炎,嚴重還可能導致敗血症,而胃食道逆流長期下來,可能會變成食道癌。

江坤俊醫師提到,當胃酸過多就會造成「十二指腸潰瘍」,空腹時容易感到疼痛,常發生於半夜或下午很久未進食,例如睡到半夜被痛醒,不過吃東西後就能馬上緩解,因為胃酸被中和。再來是「胃潰瘍」,大部分是飯後痛,當胃部有傷口時,胃部接收到食物須蠕動,胃部拉扯就會影響傷口,造成胃部疼痛的問題。而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則常發生在飯後,吃進食物後使胃內壓力過大,而且平躺時胃酸容易往上跑,就會變得更不舒服。

江坤俊列舉3種緩解胃食道逆流不適的方法,第一是「嚼無糖口香糖」,咀嚼可分泌大量唾液,而口水是弱鹼性,吞進胃裡能中和酸鹼,但要選擇非「薄荷口味」的口香糖,因為薄荷會使賁門變鬆,加劇胃食道逆流狀況。第二則是要「馬上站起來」,平躺或坐著易使胃裡東西逆流到食道,最後則是「腹式呼吸」,橫膈膜會運動收縮,幫助賁門關緊。

江坤俊醫師最後補充,飲食上多吃溫和、纖維質食物,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另外還要少吃甜食、刺激性食物等,能減少促進胃酸分泌,而且進食順序也很重要,先喝湯再吃固體食物,混吃會使體積膨脹,增加胃部壓力,還有吃飽後不要馬上躺下,或穿著過緊的衣服,都可能造成腹內壓力過大。

#胃食道逆流 #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食道癌 #江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