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慣了」的女人很危險,越到中年越明顯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女人我最大 » 女人要有錢 » 「窮慣了」的女人很危險,越到中年越明顯

「窮慣了」的女人很危險,越到中年越明顯

女人,囤積,消費行為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窮慣了的中年女人有哪些消費行為和固化思維

如果你善於觀察,很容易就會捕捉到這樣的場景和人群:

手裡拿著超市五顏六色的打折券
衣衫不整拎著菜籃子跟商販討價還價
家裡囤積了無數種打摺紙巾、鍋碗瓢盆、幾年都用不完的洗漱用品如牙膏牙刷、香皂
外出用餐永遠只點有折扣的菜品,輕易不嚐鮮
夏天瘋狂囤積冬天的衣物,秋冬季節又使勁買春夏用品
家電不用壞絕對不會換,要換也是買打折商品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節儉,物盡其用。這類群體中的女人還有一個共同特徵:窮得有滋有味,而且自詡精打細算。

窮慣了的女人,有其固定的思維與行為模式。

正如我們在上述六條現像中說到的一樣,金錢來源上的貧窮,導致了她們物質上的不富裕狀態。而這種物質上的稀缺,又捏合出了她們一套變異的行為和心理:一切以省為準。

怎樣花錢才能省錢?這一問題導向影響並決定著她們的決策思維和方式。比如,她會起個大早,去離家2公里遠的超市買雞蛋;只是因為那裡的雞蛋,比家門口超市賣的雞蛋價格便宜1-2元錢(公交車單程1塊8),而且一次買很多。比如,家門口的超市大減價,什麼夏季涼被、套枕、拖把、牙刷、跳繩、即將過期的大米、飲料……

通通比原價便宜一倍以上,她們就會眼睛發亮的,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迅速搶購回家——花銷是平時的幾倍不止,而且買的東西是家裡早就有的,後面幾年都用不上的。但是平日里省錢省慣了的她們,此刻卻非常自豪地向家庭成員們宣稱:我又給你們省了一大筆開銷,而且東西還很實惠。但在旁觀者看來,這些囤積,實在有些病態。

因為,以超出常規的花銷,買一堆當下甚至很久都用不上的東西放著,不過是心理上佔了個小便宜,實際上卻是對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資金,進行了效率極低的佔用。這種佔用,短期內根本帶不回任何收益。

女人,囤積,消費行為

但是窮慣了的女人們,不管這個。在她們有限的現金流和思維里,少花錢買更多的物品就是勝利,就是自己會過日子。日子倒的確是精打細算來著,可是全家人的生活質量也因為她的胡亂購買,而永遠維持在低水平、低品質感上。

1. 只買便宜的,忽略質量
2. 只買打折的,不管用不用得上
3. 只花眼前的錢,不算長遠的經濟賬

緊緊巴巴地過日子,是“窮慣了”的女人主導之下,一家人的生活主旋律。而且隨著女人們越近中年,這種低品質消費觀就越明顯。畢竟窮慣了了,窮了大半輩子,眼界、心志、技能全都被限制在了低段位,改變起來尤為困難,更何況還無力改變。

被稀缺吞噬的“窮慣了的女人們”

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曾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提醒人們:貧窮會導致“稀缺”,而“稀缺”感會俘獲人的大腦。就像飢餓的人,日思夜想的只會有食物一樣,當人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自己不曾擁有的稀缺事物全神貫注。

這就意味著,人們的思想狀態、行為模式,會自動並且強有力地轉向那些沒有的東西;對於飢餓的人來說,他們滿腦子都是食物。對於忙碌而沒有時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以拯救被工作填得滿滿噹噹的私人空間。

對於大多數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更多,不僅包括房貸、車貸、子女的教育費用,還包括父母突然住院的醫療費、家人外出旅行的旅遊費用;而對於孤獨的人來說,他們會需要人們的陪伴。

無論你是擁有多種消費惡習的,窮慣了的女人;還是富有卻缺乏個人時間和空間的富人,只要人生有所欠缺,那麼這種欠缺、稀缺就會在無形中塑造你的思維和行為。讓你不知不覺中陷入它們的困擾之中。

只有改變這種方式,你才能重獲自由。無論你是窮慣了的女人,還是富有的人,結論和效果,都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女人只靠男人養,是很危險的
不是嫁對人就好,女人成功的三張牌

💇🏻‍♀️【愛美麗】精選全台髮廊 立即線上預約👇

愛美麗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