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導,青背白肚黃毛金爪,錯過中秋餐桌的陽澄湖大閘蟹要上市了。9月23日,2022中國·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暨昆山巴城蟹文化旅遊節在昆山舉行。開捕後,陽澄湖大閘蟹將陸續上市。

據蘇州市農業農村局公佈的數據,今年陽澄湖大閘蟹預計總產量共計9400噸,其中湖區圍網養殖面積1.6萬畝,預計產量1500噸左右,高標準池塘改造養殖面積7.2萬畝,預計產量7900噸左右。

陽澄湖是中國最為著名的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產地。「陽澄湖大閘蟹」特指蘇州市境內自然形成的,113平方公里陽澄湖水域所產出的,符合一定標準的大閘蟹。產地涉及沿湖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區、工業園區4個縣級行政區域。整個陽澄湖分為西湖、中湖和東湖。陽澄湖的光照充分,上水底淤泥少、土質硬,最適宜大閘蟹生長。

大閘蟹從春節前放蟹苗到成熟,一般需要經歷5次蛻殼,每蛻一次殼長大一次。一般來說,從8月份中旬大閘蟹開始進入最後一次退殼期。不過,今年夏天江浙地區的持續高溫讓這次脫殼並不順利,最後一次蛻殼時間普遍延遲了近2周。高溫持續時間長,雨水減少,導致大閘蟹會出現夜間離水上岸、攝食減少的情況。

「螃蟹像人一樣,高溫天也會出現『吃不下飯』的情況,這就導致養分吸收不夠,退殼推遲。」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孫興寶表示,高溫還使得湖水中含氧量不足,影響水草的質量,從而影響到大閘蟹的生長。

孫興寶介紹,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最佳賞食期在10月中下旬,比往年推遲了半個月左右。持續高溫影響下,5兩的公蟹、4兩的母蟹等「大個頭」螃蟹的「發育情況」可能不及往年。因此,「大個頭」螃蟹可能會變成稀缺資源,市場價格會變高。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陸志榮在開捕節現場介紹,儘管面對高溫考驗,但養殖戶們也在積極開展延時增氧、水草補種,餌料增加營養、圍網加強巡查等一系列舉措,保證了大閘蟹的生長。

陽澄湖大閘蟹的防偽工作一直備受關注,其防偽措施也不斷更新,每年都會有新款防偽標識面世。每年防偽標識的設計製作都是全程保密的,直到開捕當日公眾才能見到新款防偽的真面目。

報導稱,今年的防偽蟹扣分兩種,一種深紅色,代表陽澄湖湖區的大閘蟹,另一種綠色加藍色,代表高標準養殖池塘的大閘蟹。簡單來說,每一隻陽澄湖大閘蟹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消費者可以由此獲取銷售企業、養殖戶、生產管理等信息,從而實現防偽。

#陽澄湖大閘蟹 #大閘蟹 #防偽 #高溫 #陽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