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小康君

一般寶寶的眼睛、鼻子、皮膚等部位都時刻受父母的細心呵護,但是大部分父母都忽視了寶寶的足部。足部的護理也是很重要的,等寶寶走起路來再發現問題,為時已晚了。那麼下面就讓小康君來告訴大家寶寶的足部應該如何正確護理!

一、寶寶足部健康測試方法

1.後跟檢測方法

雙腳分開至肩頭的闊度,腳趾從後向前查看,後跟骨有沒有向內或向外較明顯的傾斜。向外傾斜為外翻,如此類推。

2.腳趾檢測方法

站立並把雙腳合上,察看拇趾有否向第二腳趾傾斜多於15度。若有即拇指外翻。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3.膝關節檢測方法

看看自己有沒有X形腳:站立並把雙膝合攏,察看兩腳之間的距離大於2寸。看看自己有沒有O形腿:雙腳並排站立察看膝頭之間的闊度大於2寸。

推薦閱讀:嬰兒學步鞋怎麼挑?兒科醫師專業剖析

4.足印檢測方法

把腳底部份浸水或放在爽身粉上踏在紙上,看看水印屬於左邊那一類型。

二、如何護理寶寶足部

1.清水SPA:小腳丫的個人衛生堅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有益身心健康。小腳丫作為寶寶身體的一部分也需要每天做好個人衛生。

2.穴位按摩:小腳丫的按摩嬰幼兒腳的底部,分布著與身體臟器相關的血管和神經,還有許多穴位,按摩腳底可以疏通經絡,預防疾病。媽媽可以在寶寶每次沐浴後,給小腳丫一次按摩的享受。

注意:給寶寶腳底按摩時,力道要控制好,手法不可太重。

三、寶寶足部會有哪些問題

1.足外翻

在嬰幼兒骨骼發育問題中,足外翻相當常見。根據統計,每千名嬰幼兒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問題。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足外翻最明顯的特徵是新生兒的腳板整個不正常地緊貼著小腿,這是因為胎兒在母親子宮時,足部受到長時間的擠壓,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這通常是腳的姿勢問題,而不是骨頭排列的問題,出生後擠壓感消失後會自然痊癒。一般出生後2至3個月內會自然改善,如果沒有明顯改善就得盡早送醫治療。

溫馨提示:爸媽如果發現寶寶有足部外翻的問題,可在醫師的指導下,通過拉筋按摩的方式幫助寶寶的腳板盡早恢復正常。經過按摩後,90%的寶寶都能夠自然痊癒。

2.屈趾

出生後腳趾有不正常的彎曲現象(大多數發生在新生兒的第3或第4根腳趾上,有彎曲和內轉的現象),絕大部分不會對足部造成影響,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自然改善。

推薦閱讀:媽媽必學協助一歲內寶寶爬行小技巧

若有一個趾頭跨上另一個趾頭的現象(通常發生在第5根腳趾),則容易影響穿鞋,必須注意是否會造成寶寶穿鞋時的摩擦不適。此外,輕微的腳趾彎曲情況不會惡化,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溫馨提示:為了避免日後穿鞋時有腳趾被摩擦的問題,建議媽媽可用柔軟的小繩子將彎曲的腳趾固定在鄰近的腳趾旁邊加以糾正。此外,媽媽也可以通過按摩幫助寶寶的腳趾早日恢復正常。

3.大拇趾內旋

這是一種動態的異常,主要是因為嬰幼兒肌肉韌帶過分活躍和緊繃,造成了大拇趾偏離另外四趾。如果媽媽經常給予適當的按摩,隨著寶寶的長大就會自然痊癒。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進行糾正後的患者,在長大後仍有很大的機率會有腳大拇趾外翻的情況,可能在穿鞋時會有不適感,不過並不會對走路造成影響。

4.馬蹄足

馬蹄足的情形容易被誤認為是母體子宮內壓迫造成的一般足部問題,因而容易錯失治療良機。這是一種較為複雜的先天性異常,包括足部下垂、內翻、內旋和內轉等足部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到學步期腳板將無法完全著地。

寶寶腳丫學問大!兩招正確護理嬰幼兒足部

四、寶寶赤腳的好處

1.讓幼兒稚嫩的足底皮膚,經常直接接受地面摩擦的刺激,從而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沖走跳時引起的震蕩。

2.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

3.對刺激末梢神經興奮、促進智力發育,也大有裨益。

培養幼兒赤足走路,路面宜平坦,乾淨,要防止跌傷或足底被異物戳傷,赤足走路一段時間後,應及時洗乾淨腳掌。當前正值夏季,是孩子赤足走路的好季節。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