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大陸在南海海域進行長達22天可燃冰實驗性質的連續開採,讓這種爭議性能源形式又浮上檯面。根據維基百科資料,甲烷水合物又稱為可燃冰,是一種包含大量甲烷的固體形態水合物,外型像是白色的冰狀,所以稱為可燃冰。蘊藏在全球多處海洋底部的沉積物下,開採後可以分解成水和甲烷。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很高,1立方公尺的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相當於160多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而且只會排放少量二氧化碳和水,具有成為清潔能源的潛力。而且全球蘊藏量所含的能源數量,是全球煤炭、天然氣及石油總和的兩倍。

但是可燃冰也有極高的環境風險,因為可燃冰含有甲烷,對於大氣暖化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5倍,在海底開採過程中非常容意外洩,也不易儲藏與運輸。如果甲烷大量排入大氣中,將劇烈改變大氣氣候,演變為生態浩劫。

#可燃冰 #南海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