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仍陷於人事動盪的老字號網通廠正文,決定跳出人事的泥淖,由創辦人陳鴻文跳出來一統天下,果然薑還是老的辣,身兼創辦人、董事長、總經理三職的陳鴻文出馬後,果然為正文迎來了過去八年最好的獲利時光。

根據財報顯示,正文第三季本業、業外都亮眼,不光單季每股盈餘以3.48元揚眉吐氣,本業單季獲利也同創近八年新高,連帶推升前三季每股盈餘來到3.54元,不但一掃去年同期每股盈餘僅0.8元的頹勢,賺得還比過去四年的總和還多。

WiFi 6、5G 明後年發威

獲利正式鍍金的正文如何脫貧?陳鴻文笑說,「是因為新產業、新產品帶來的自然成長」,陳鴻文大膽預言,「從今年開始到明、後年,有二條產品線會發威,一個就是WiFi 6,另一個則是5G,這兩個都屬無線通訊,是正文長久以來深耕的核心技術」。

正文押對寶的不只是技術,還有越南投資。中美貿易戰肇始於2018年3月22日,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引用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法條,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初估第一波涉及商品就達到600億美元。

儘管事態嚴重,但當時市場對此消息仍多保持「觀望」,甚至有人認為「川普是生意人,應該很快中美就會取得協議」,即使是電子五哥也奉行「一動不如一靜」的最高原則,一直到去年底,大家才比較有警覺開始出現遷廠或是擴大海外投資的動作,但是陳鴻文卻在消息傳出後就隨即著手展開海外擴廠的新布局,且秒速在2018年9月就豪砸鉅資決定在北越設廠,成為網通廠在中美貿易戰後首個赴越南投資者,早起的鳥兒果然有蟲吃,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日趨白熱化,各廠都有產地分散的需求,已經在越南建立產能的正文正好逮住機會,收獲了二、三個新客戶。

但要做出跨出中國的決定並不容易,陳鴻文說,海外投資地點非常重要,如要考慮整個上下游的關係,其實可以做的選擇並不多,畢竟以電子業來說,供應鏈最齊全還是在中國。

但面臨不得不的選擇,陳鴻文開始著手在東南亞覓地,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因為所有地方的供應鏈都不是那麼齊全,權衡之下,陳鴻文最後決定落腳北越,「因為北越離中國最近,萬一北越的供應鏈來不及供應,還可以從華南一帶調貨」,陳鴻文說出了當時心裡打的算盤。

決定瞄準北越後,陳鴻文積極找人赴北越覓地,剛好碰到有家韓國廠因生意太好,訂單應接不暇,決定在既有廠區附近蓋新廠,並將舊廠盤出。

接到消息的陳鴻文做了這輩子最快的決定,只看了越南廠一次,就決定出手買下,自嘲「人生第一次當土豪」的陳鴻文對當時明快的決定依然感到自豪,還半開玩笑的說,「喜歡的話,未必要戀愛談很久」。

貿易戰先知 押寶越南

雖說新承接的越南廠是舊廠,但也才蓋了四年,只要稍加整理,機器就可以進駐,正式投產,趁此空檔,陳鴻文也責成越南廠將客戶要求該有的認證,全數認證完了。

正因為已經做好前期的準備,當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時,正文越南廠也跟進成了當火炸子雞,儘管越南廠新設的產線都屬高效率產線,單條產線的產能就可達到大陸現有產線的2.5~3倍,且正文一宣告量產,就開出三條,不過依然不敷市場需求,只要有新產能開出,馬上就會被訂光,很快的正文就將產線擴增至六條,甚至有朝九條、以及12條滿載方向擴產的規畫。

因為通訊產品被中美貿易戰列為早期名單,陳鴻文意外成了中美貿易戰的先知,即使如今美國總統改由拜登換人做做看,但陳鴻文還是鐵口直斷「純中國製造已經回不去了」,並揚言新一波的遷移潮即將啟動,「未來還會有二至三成的產能會離開中國」。

陳鴻文直指核心的說,大部分的iPhone至今都還是在中國大陸做,電腦也是,即使到今日,生產線因為中美貿易戰而搬離中國的比例仍然很少,至於為何會如此呢?陳鴻文認為,原因就出在整個電子業的供應鏈太龐大了,要搬遷至少得花三~五年,更何況,四年後美國再次大選,屆時川普會不會再回鍋?又是另一個問題。據此推估,即使美國新任總統拜登順利上台,分散製造基地仍是不可逆的趨勢,且遷移潮將會日漸擴大,就連手機、筆電等大宗產品也無法置身事外。

#北越 #中國 #陳鴻文 #投資 #越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