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拉門在許多家庭中都很常見,越南因為氣候濕熱,木製家具容易生霉,塑膠家具不易生霉、便宜輕便的特性,更是備受越南人喜愛,其中,大約有一半的塑膠板材,是來自進徽塑膠副總經理爐國彰與叔叔之手。

現在進徽塑膠已在 越南站穩腳步,不只打入越南市場,外銷也有亮眼表現,整個美洲塑膠拉門市場超過6成商品來自進徽,在美國市占率更是超過7成,家得寶(The Home Depot)等知名零售通路都看得到他們的產品。

10多年前,學工程出生的爐國彰追隨叔叔腳步,踏上越南土地,原本只是來幫忙蓋廠,沒想到一待就超過10年,現在的他不僅是工程人才,更是峴港近400人工廠的負責人。

1997年爐國彰的叔叔來到越南投資皮料廠,接著慢慢開始做塑膠製品。後來因為公司擴廠,原本在義联集團旗下鋼鐵廠做儀控工程師的爐國彰也就來到了越南,幫忙建置儀電設備。

「我29歲來越南,當時覺得年輕嘛,失敗也沒關係。」爐國彰笑笑地說,當年29歲的小夥子就這樣辭去月薪5萬多的工作,來到越南打拚。

4、5年後,工廠漸上軌道,原本打算回台的爐國彰,因為叔叔一席話有了轉變。「原本都是做生產、技術,叔叔問我有沒有興趣做管理職務」,這一席話,讓爐國彰決定跨足學習管理,先從業務做起。

因為了解產線動態,爐國彰對業務很快就上手,不過,真的要帶頭管理,卻是大難題,「一開始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思維不通,都是以台灣人的思考模式來對待員工。」爐國彰分析,相較於台灣,越南勞工自主性更強,不是老闆說了算,更需要溝通。

剛來沒多久,他就遇到震撼教育—2004年5月13日越南排華暴動。「當時還在想越南怎麼可能會有暴動?」爐國彰說,後來南部平陽省傳出暴動,有台商廠房被砸,大家開始緊張,所幸暴動並未延燒至峴港。

這起事件也讓爐國彰更清楚認識越南勞工的民族性,更重視與員工溝通,讓越南當地幹部協助管理,漸漸地峴港分公司營運就上軌道。

叔姪兩人白手起家,現卻創造出年營收10億元成績。爐國彰指出,最重要的祕訣就是不斷求新求變。

「試著多樣化、製造差異化,才能與其他人競爭,現在光是拉門就開發出超過一百種商品。」為此,他們常常要思考新樣式,開發出鍍銀金屬感拉門等新產品,讓附加價值最高可以提升10倍。

另外,爐國彰也開發出北美唯一的塑膠糧倉門,他自信地表示,以往美國家庭糧倉門都是用木頭,塑膠糧倉門比較輕便,也不會有蛀蟲或是噴漆的異味,推出後也獲得不錯的反應。

雖然在外銷獲得亮眼表現,不過爐國彰也注意到越南逐漸成長的內需市場,8年前開始帶著公司轉型,8年前,公司外銷占比超過7成,現在,有超過7成營收是由內需市場貢獻。

爐國彰指出,外銷的毛利會越來越低,隨著越南經濟起飛,開始轉攻內需市場。他分析,內需議價空間較大,只要產品好,消費者可以接受調價,所以近年來慢慢開始做塑膠櫥櫃板。

搶進越南市場仍遭遇不少挑戰,爐國彰回憶:「塑膠板材在三、四年前越南只有3家廠商生產,二家台商、一家越南本地廠商,短短兩年,家數已經成長到13家。」

競爭日益激烈,加上大陸廠商大舉搶進,台商在越南經營日益困難。爐國彰表示,大陸很多進口品項享有零關稅優惠,對台商一定會有衝擊,只是台商扎根較久,還是有通路優勢。

為了因應日趨劇烈的競爭,爐國彰認為,要比成本絕對比不贏當地廠商,所以他們做的是使用無毒材料,並在產品上加上自家浮水印,力求在塑膠建材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深耕越南十餘年,他建議,要到越南長期經營,語言一定要學好,而且要認識越南的文化。

#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