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 Yahoo奇摩超級商城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商品編號:p0699262555494
  • 店家貨號:11315050922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出版日期:2018-09-15
ISBN/ISSN:9789864775125
作者:亞當.斯密

網路價
420元 23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2 點
付款方式 只暑於你!Yahoo聯名卡海外消費5% 永豐寵粉❤️刷永豐分期滿額送88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二手書)金錢遊戲: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近全新
內容簡介:
「如果你不夠了解自己,市場會幫助你用昂貴的代價做到。」


◆ 盤踞暢銷榜逾50年的重要經典
◆ 股神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的一本書
◆ 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力薦


如果股市是場零和遊戲,如何洞悉市場的全貌並大獲全勝?
本書用華爾街的諸多故事,呈現投資世界的點點滴滴,
從剖析投資市場的競賽本質,到投資心理的自我探索,
帶領你透析市場與投資的真相,獲得超越投資規則的過人智慧!

【躲在經濟學之父的神祕化名背後】
本書作者亞當‧斯密,並非眾人耳熟能詳的經濟學之父兼《國富論》作者,而是著名財經作家暨電視節目主持人──喬治‧古德曼(George Goodman),為了揭露華爾街的各種內幕而化名出書。在他出書之際,乃是投資界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主持的節目《亞當‧斯密的金錢世界》(Adam Smiths Money World)不僅屢獲艾美獎,更是股神巴菲特初次的電視節目首秀!

【一本《金錢遊戲》,牽起了作者、葛拉漢與巴菲特】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讀了這本《金錢遊戲》後,親自寫信給作者古德曼,並邀請古德曼為其經典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第四版進行修訂,他表示:「我只願意把這本書的修訂工作交給兩個人來做,一個是你,一個是華倫‧巴菲特。」
當時的巴菲特身家僅2500多萬美元,所屬的投資合夥公司也默默無聞,與今日享譽全球的股神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時的他已相當推崇《金錢遊戲》,並在致股東信當中親自推薦;古德曼也看出了巴菲特投資績效的巨大潛力,並在下一本百萬暢銷書《超級金錢》中大力推薦。兩位大師自此相互讚揚、惺惺相惜。

【《金錢遊戲》的內容架構】
本書以華爾街的訪談與故事,串起投資世界的點點滴滴。
全書共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投資觀念與市場本質;第二部分談技術分析;第三部分談投資市場裡專業經理人的故事;第四部分談的是金融危機;最後一部分則整理結論,談如何靠著投資成為有錢人。
作者探訪眾多投資大師、基金經理、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刻劃股市裡所有要角的理性與非理性行為,帶領我們深入變幻莫測的市場叢林,釐清個人與金錢的關係,進而揭露投資市場的本質,並提出許多至今依然深刻的論點:
◆ 80%的投資人並不是真的想要賺錢,參與金錢遊戲的目的是「遊戲」而非「金錢」
◆ 只要有一組股票投資組合,你就能描繪出選擇這組標的的人
◆ 如果你知道股票並不知道你擁有它,在這場遊戲裡你已經領先
◆ 找到最聰明的人,足以讓你忘卻許多其他的規則

「現在備受推崇者,未來卻可能注定失敗」;但本書卻跨越了時間的藩籬,存在超過半世紀卻依然備受推崇,是想了解經典投資哲學者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
本名喬治.古德曼(George Goodman),為了在《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發表關於華爾街的匿名文章而採用化名。曾就讀哈佛大學與牛津大學,在數家基金公司、一家航空公司和一家國際連鎖酒店擔任董事,同時也是《紐約雜誌》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Magazine)雜誌的創辦人之一,並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編輯委員會任職。他的電視節目《亞當‧斯密的金錢世界》(Adam Smith's Money World)開創了行業先河,這個節目贏得艾美獎的次數比同頻道的任何一個節目都多。他還把節目現場搬到奧馬哈,這成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受邀參加電視節目的處女秀。
「美國投資行業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亞當‧斯密。」《新聞週刊》(Newsweek)如此形容,最初他只是在金融界擁有一群狂熱的追隨者,後期他的名聲已如日中天。2014年辭世,享年83歲。
譯者簡介:
蘇鵬元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譯有《投資最重要的事》、《手機消費革命》、《漫步華爾街》(合譯)、《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合譯)等。
章節試閱:
第四章 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嗎?

「群眾總是輸家,」專欄作家佛洛德.凱利先生(Mr. Fred C. Kelly)在1930年一本研究股票市場的書中寫道,「因為群眾總是錯誤的,起源在於他們總是墨守成規。」
群眾,或稱為大眾或市場,一般做的都是投機行為,對群眾來說,根據投資神話來操作,必定總是錯的。(相信這個規則的人多到可以組成一個群體,當然這個群體裡的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在這個群體外面。)1841年,查爾斯.麥凱(Charles Mackay)發表第一本談論群眾的好書《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伯納德.巴魯克先生(Mr. Bernard M. Baruch)說,麥凱先生的書幫助他致富,而華爾街一家投資公司還把這本書當成聖誕節禮物送出去。如果有任何客戶閱讀這本書,他們可能會感覺更為優越,因為那些幾個世紀前不停將鬱金香球莖拍賣價格愈炒愈高的荷蘭人,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有些愚蠢。不幸的是,他們也很可能讀到荷蘭人認為這個世界對於鬱金香有無限的渴望,於是馬上出去買進一些非常流行的電腦公司股票,因為這個世界對電腦也有無限的渴望。這必定是合理的,而且如果購買電腦公司股票比炒作鬱金香更容易理解,那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鬱金香炒作的整個故事。
在某個時刻,每個投資人可能都會聽到(但願只是從經紀商那裡聽到)某個東西仍然可以買進,因為群眾還沒意識到那個東西的價值。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嗎?很顯然中庭裡並沒有聚集一群人共同讚頌領袖(Duce)或喊著「老美,滾回家」(Yankee Go Home),在市場裡不可能共同唱頌一首歌,因為市場沒有所謂的全贏或全輸。我們有的只有記錄市場行為的股票報價機,而在美國各地則有一定數量的董事會會議室,裡面有人監看著股價的變動。有更多的人甚至沒有注意這樣的變動,只是每天早上在看報紙體育版時,花幾分鐘順道看一下股價變化。醫師、商人、律師、廚師……這些分散四處的人,真的可以構成一個群體嗎?
19世紀末,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出版《烏合之眾》一書,勒龐投入大量時間在撰寫歸納種族特徵的書,那些書不太受人注意,但是《烏合之眾》絕對是個預言,在世界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能夠聚集與操縱群眾之前的1895年就出版了。對勒龐來說,一個群體不只是一些人聚集在一個地方,很可能是數千個孤立的個人,這就是他所謂的「心理上的群眾」(psychological crowd),受到「人格意識(conscious personality)喪失的影響,使得感受與思考往不同方向轉變」。勒龐說,一個群體最受人注目的特點是:

無論是哪些人構成這個群體,也不管他們喜不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職業、個性,或是聰明才智,他們已經變成一個群體的事實,使他們擁有一種集體思維,讓他們的感受、想法和行動在某種程度上,與他們處於單獨一個人狀態時會展現出的感受、想法和行動不同。

群眾的三個要素
藉由這個定義,我們確實獲得某些素材來了解散布各地的所有股票觀察家,了解這群心態一致的群眾。那麼,我們對這個群體知道些什麼?這位好心的勒龐博士說,我們知道的第一個要素是群體裡的個人,只要在群體裡,「就會感受到一種無法抵抗的力量,使他出自本能地屈服,即使單獨一個人也會受到束縛……以及一種原來自我控制的責任感完全消失的感受。」
勒龐的群體第二種要素是感染力(contagion),是指感受在群體間的相互溝通。「這很難解釋,」他寫道,「必須將這些現象歸類為一種催眠指令。」勒龐的群體第三種要素是可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這是一種迷惑狀態,讓被催眠的人不自覺地受催眠者掌控。」一旦解除自己的責任感,就已經準備好接受「感染力」與「可受暗示性」,並用難以抵禦的狂熱(irresistible impetuosity)行事。
很顯然,勒龐並沒有把群眾視為需要花時間聚在一起的有形實體;一個人在成為群體的一員之後,他寫道:「就會從文明的階梯上倒退幾階」,因為群體的思維並不是各成員的平均思維,而是一個新的共同特性,某種意義來說,這會使自己盲目地任憑衝動擺布。雖然群體的「智力比單獨的個人還差」,但群體可能會比一個人更好或更糟,這取決於所接觸到的「暗示」為何。
這一切真的是如此嗎?要記住,我們在這裡探討的領域是證券和證券的價格變動,在這裡有1萬6,000位理性的證券分析師、許多狂熱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以及一大堆電腦正廢寢忘食地研究。5萬名理性的經紀商〔官方稱為註冊代理人(registered representatives)〕發送訊息給2,600萬名投資人,這個流程充滿統計、表格、數學,以及精采的推理。
但是,上漲的股票會再次下跌,絕頂聰明的投資人會掉進陷阱,而
目錄:
推薦序投資是否有「標準答案」?Mr.Market市場先生
推薦序金錢遊戲:你需要了解的人生賽局攻略雷浩斯
前言為什麼是「金錢遊戲」?

PART I關於你:身分、焦慮、金錢
第1章為什麼凱因斯說這是場「遊戲」?
第2章操盤手詹森的閱讀清單
第3章心理測驗能否看出你的投資天賦?
第4章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嗎?
第5章投資人根本沒有想要在市場上賺錢
第6章投資人在市場裡做什麼?
第7章有賺錢,才有身分
第8章如何投資才能賺到大錢?
第9章投資的局限與偏見

PART II關於它:資訊技術與系統
第10章過去的股價走勢能否預見未來?
第11章到底什麼是隨機漫步?
第12章電腦選股可以打敗人腦嗎?
第13章財報數字可信嗎?
第14章散戶為何總是會犯錯?

PART III關於他們:專業人士的角色
第15章績效崇拜
第16章華爾街操盤手的午宴
第17章贏家與輸家的差別
第18章掌握時機的期貨遊戲

PART IV世界末日的預兆:這一切會崩盤嗎?
第19章全球金融危機近在眼前
第20章貨幣貶值的危機

PART V你真的想成為有錢人嗎?
第21章你該不該加入這場金錢遊戲?
商品說明
  • 9.8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1.0 回信天數
  • 0.4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消費者滿意度:9.8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1.0
缺貨率:0.4 %

近一週瀏覽次數:78984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22523)

66折起 2023夏季暢銷展(1549)

66折起 課堂之外更精彩~8/15(255)

202307生活選品(386)

從逆齡到永生~9/9(67)

閱讀全壘打~8/10(40)

當演算法統治世界 9/10(73)

7折起 前衛全書系~8/27(30)

●2023類型文學大閱讀~66折起~9/30(308)

●202308生活選品-重要的日子(142)

【經典DVD/黑膠收藏】(200)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

注目新書(7226)

日文MOOK(635)

中文書(37130)

中文雜誌(1579)

歐美雜誌(68)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1035)

韓文雜誌(63)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2026)

唱片CD(441)

二手中文書(264537)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