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8日起驚傳陸續有里民出現上吐下瀉,檢驗當地水源發現大腸桿菌群超標,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指出,食物或水受到汙染,出現嘔吐的症狀要小心,代表可能毒素是耐熱的,水就算煮沸也不一定安全,預防攝取到受污染水源或食物才是王道。

姜冠宇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期食物與飲水中毒連環爆,坦言「就算水煮沸再飲用也不見得有用」,其實腹瀉是還好,若是出現嘔吐的症狀就要小心,代表攝入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而這些毒素是「耐熱」的。

姜冠宇解釋,仙人掌桿菌的毒素,需要在90℃以上,加熱至少5分鐘;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需要在80℃以上,加熱2小時才可能被破壞。「用一般家庭烹飪方法來破壞,有時可能會沒達到標準」,所以預防攝取到受污染水源或食物才是王道!

姜冠宇建議民眾,如果觀察自家用水有疑慮,像是天花板漏水了、地板隆起了、隔牆有漏水聲,或是水有變色或有氣味、或摸起來黏黏的(優養化、生物膜形成),可以直接考慮買飲用水。如果社區發病頻率較高,小於12個月的嬰兒和將近70歲高齡長者、免疫力低下者,要小心飲食,減少使用公共廁所頻率,並且全面使用肥皂洗手。

#毒素 #姜冠宇 #嘔吐 #煮沸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