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新制上路,大學招聯會曾多次表示,各大學為了招到最適合的學生,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會透過建立嚴謹的書審制度,包括試評、初審、複審等,以及每份書面資料皆由多位接受過評審訓練的老師共同評分,確保沒有遺珠之憾,保障學生權益。然而為何仍有許多家長、老師質疑:「5選4之後,單靠學測成績鑑別度不足」、「學測滿級分仍然可能落榜」、「申請入學淪為多錢入學」、「學習歷程書審的評分各校不同是否公平?」等諸多熱議焦點待解。

學測書審、面試、放榜時間延後,耐心與智慧考驗的開始

學測改採5選4新制上路,導致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進入第二階段面試的人數大幅增加,當考生透過書面資料及短短的口試時間裡展現自己,教授如何從大批考生中決定錄取者?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議題。然而,111年考招新制正式上路後,未來的陣痛恐怕不會少,例如為了讓學生高三下學期能夠有完整的學習,學測成績放榜後,書審及面試時間延後進行,美其名是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第二階段複試完成之後,還要繼續等到6月,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大學錄取。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煎熬,都是考驗學子、家長及老師的耐心與智慧的開始。

優秀的學習能力是絕大多數大學最看重的一項指標

由於申請入學的參採指標,除學測成績基本門檻外,以所佔比高達5成以上的「學習歷程」最受考生、老師所重視。檯面上大家都明白新制用意在於屏除考試定生死的陋習,但所衍生出的實施與後續評分的防弊與公平與否等問題,仍持續被大家所關心。最受質疑是各校評比、老師評分等標準都不一,採繁星入學時,明星高中的90分與偏遠普通高中的90分,同時放在天秤的兩端所得到的相等,是真平等?大學端若仍透過分數當作大學入學的採計或門檻,其公平性必受質疑。但千萬別忽略,「優秀的學習能力是絕大多數大學最看重的一項指標。」

學習歷程呈現「探索過程」、「企圖心」 、「溫度」

本刊編輯團隊曾就111考招新制下,四大入學管道新舊制的特色,及重考生怎麼辦等問題,訪問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祕書、清華大學副校長戴念華,並針對學習歷程(舊制的書審資料)評分的公平性與什麼樣的學習歷程較能獲得教授青睞求解。戴念華表示:「不用長篇大論,能看見『探索過程』、『展現企圖心』及『有溫度』的學習歷程或備審資料才是勝出關鍵。」而且針對學習歷程檔案, 111年執行時會採雙軌制,適用舊課綱學生若重考,申請入學仍可比照

現在用PDF上傳在校成績、課外表現等備審資料,大學會整體考量,不會只因重考生少選修幾門課就不錄取。

至於大學希望找到具備什麼樣特質的學生?及學習歷程的評分標準如何制定?清華大學是少數主動將其標準與格式公開於學校網站中。在110學年度清華個人申請,書審資料準備指引中載明,「清華審查委員具備專業書面審查經驗,您不需要提供長篇大論,更不需要華麗文藻或包裝排版,請您以自己的想法,依字數限制回答以下三題引導式自傳問題,與一題引導式讀書計畫問題。」打擊黑暗的最好方法就是點亮光明,清華大學無疑為新世代教育與大學考招制度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清華大學拋出引導式自傳及讀書計畫,助高中生呈現自己筆者認為清華大學的公告,已為大多數擔心自己不會包裝、抓不到重點、害怕文不對題、寫不好自傳或讀書計畫的學子,提供方向。萬法歸宗,即便是未來每學期必須上傳的學習歷程,仍能比照此範例精神,融會貫通後進行撰寫。以下為摘錄自清華大學網站的引導問題,同學們只要把握其精神,自由發揮,就是一篇有個人特色的自我介紹與讀書計畫。

一、引導式自傳

1.請分享您的成長歷程中,曾經長期投入的一件事情。對您而言,意義為何?(以200字至300字為限)

2.您最專長的能力是甚麼?您是如何培養及發展這項能力呢?請說明這些能力如何在未來就讀學系班發揮?(以200字至300字為限)

3.請分享一個您在高中階段曾正面影響他人、解決衝突或對團體有貢獻的活動或經驗。(以200字至300字為限)

二、引導式讀書計畫

若您進入清華就讀,想更深入瞭解大學裡的專業知識或進行跨領域學習時,您將如何運用高中階段的經驗或優勢,尋找清華校內外資源完成目標呢?(以500字至800字為限)

透過呈現自己特色、標題精準的目錄贏得評審第一眼的青睞

此外,某國立科大不願具名的教授,對於考招有另一種看法。他指出,在校成績通常是挑學生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前三志願的明星學校後段學生,與一般高中前百分之五的學生,如何評比才公平呢?學習成果的城鄉差距一直存在,是不爭的事實,此時只看成績反而不公平。進入第二階段書審時,如何讓閱卷老師在ㄧ分鐘之內,透過目錄將送審的書面資料,展現自己對系所的企圖心及在這個領域的期許,簡單條例於目錄頁,是較容易勝出的關鍵。同學們不要心存僥倖,閱讀過無數送審資料的老師們,即使一份只看3分鐘,也能一眼判斷是否是學生自己親力所為,不會被代打的華麗資料所蒙蔽。另外還有一個重點:「能呈現自己特色、且標題精準的目錄很重要,這是讓老師立刻對自己產生好感的鑰匙。」

新制學測第二階段的致命關鍵「只限頂大校系有效」

少子化之下,即使教育新制再好,大學端仍敵不過生源不足與愈來愈難滿招的現狀。在總體學生人數都不夠分配的大環境之下,升學輔導老師劉駿豪認為,學習歷程對新制的致命關鍵是「只限頂大校系有效」,當同學們花了大把時間去撰寫製作的學習歷程,最終的好壞或評審公平否?其實對百分之60左右的學生其欲進入的中、後段校系影響極微時,這個教育改革就仍有完善的空間。現狀是兩極化,欲進入頂大的高分族群,在第二階段必須分分計較,廝殺得見血,中後段校系即使是備取生,遞補機率也極高。面對第一線人員提出的諍言,不是決策單位下頭就能視而不見。

單一專長已不能滿足未來所需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開啟斜槓,新世代領袖就是你

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在其寫給考生的一封信「尋找,下一個世代領袖」裡面闡明多元招生理念與跨域彈性學習方向。他在信中提到:「大學必須為『未來』培養人才,但未來產業環境快速變化,人生全靠單一專長已漸漸不能滿足未來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大學必須發展不同的養成過程,協助學生發展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同時,大學必須增加學生來源的多元化,擴大學生的視野,才能激發學生多面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來無可預知,但全球人才需求的面貌正在滾動式修正中,「變是唯一不變」。青春的行跡不光只是進入一所明星高中、頂尖大學,雖然高中升大學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與其花時間抽絲剝繭的拆解考招制度的漏洞,不如以更積極的態度,透過這次的改變,養成持續多元終身學習的習慣,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大學想要挑選的學生,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才是開啟斜槓,成為新世代裡各行各業領袖的法門。

#學生 #大學 #學習歷程 #未來 #書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