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中毒个案。(疾管署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宝林茶室」中毒个案。(疾管署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烧,截至今日上午10时,中央接获的通报个案维持18例,其中2死、5重伤。新增的个案全都吃过粿条、河粉,用餐日期介于3月19日~3月24日间,目前已有10人返家休养。食药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苍蒲伯克氏菌产生,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切勿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1895年,印尼首次爆出与米酵菌酸中毒相关的死亡事件,原因出在民眾食用了tempebongkrek(发酵椰子浆制成的传统食品);2015年,莫三比克有民眾因饮用栗酒(酵玉米粉饮料),导致中毒;2020年,中国大陆也出现民眾食用酸汤子(玉米发酵食品)而中毒的事件。

台大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姜至刚29日表示,米酵菌酸来自唐苍蒲伯克氏菌,是植物、真菌之间共生的细菌,具有强烈毒性。一颗细胞要运作需要能量,我们的细胞有发电厂,叫做「粒线体」,负责产生ATP能量。ATP简单说,就是能量交换的硬币,身体要靠这些能量才能运作。

米酵菌酸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所有身体的细胞瞬间失去能量。姜至刚说,耗费氧气强大的器官会受到损伤,身体器官无法运作之下,病人会出现肝臟衰竭、代谢性肝中毒,包括脑部、心臟、肌肉都会瘫痪,这种情形之下,只要低浓度就能达到抑制的效果,病人早期会出现无力、头痛、腹泻,是来自肠胃道无法运作,黏膜受损后又出现血便,血压掉下去,衰竭后,在救护车就OCHA。

食药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苍蒲伯克氏菌产生,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民眾若食用含米酵菌酸的食品,会影响肝臟、肾臟,引起精神不振、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更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民眾切勿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宝林茶室 #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 #唐苍蒲伯克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