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會嚴重影響經濟,因而戰前如何處理手中的資產,讓許多人傷透腦筋。資產概分現金、股票、房地產,本文建議如下:

一、現金:戰爭一旦爆發,人民為了避免財產損失,必然會搶購黃金、美金,或其他強勢貨幣。但由於供需差異太大,政府不是停止公開市場交易,就是限制每日交易量,此將導致公開市場有行無市,黑市價格狂飇直上。這時手中若持有大量台幣,有需要去搶購黃金、美金,或其他貨幣嗎?

對於傳統戰爭,如果戰敗,政府垮了,現金即使不變成廢紙,幣值也會重貶,如自由落體般向下。不過,請回頭仔細看前面這段文字,重點是:如果戰敗,政府垮了。兩岸戰爭,如果台北勝,台灣順利獨立,台幣理應不會垮。反之,如果北京勝,台灣被迫統一,基於《反分裂國家法》第九條:國家盡最大可能保護台灣平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正當權益──請放心,台幣也不會垮。

不單不會垮,為了收攬人心,北京很可能力挺台幣,會以更高的匯率兌換人民幣。話雖如此,但戰時社會混亂,信用卡可能無法使用,民間也不接受1日3貶的台幣,因而對現金的處理,建議以人口數概算,戰前每人準備美金2千元、台幣2萬元。換言之,若為4口之家,準備美金8千元、台幣8萬元,理應可應付戰時所需。若實在不放心,可再準備一點黃金供應急之用。不過切記,錢財不要露白,以免引旁人覬覦之心。

二、股票:戰爭開打,政府會停止股市交易,屆時想買想賣都沒可能。所以對於股票的處理,只能考量在戰前,當兩岸局勢緊繃時的處置。

股市主要在反應「對未來市場的期待」。試想如果台北勝,台灣獨立,從此少了中國市場,台灣經濟的未來是好或壞?反之,如果北京勝,可以預見北京會收攬台灣的人心,採取惠台經濟政策,並鼓勵中資到台灣投資。以香港股市為例。根據2017年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回歸20年,股市大盤市值增長8倍,恆生指數漲了約1.83倍。然而同一時段,台北股市大盤僅漲了約1.4倍。

戰前應如何處理股票,首先要判斷哪一方會勝?如果認為台北勝,減低持股是理智的作法。如果認為北京勝,戰前股市因局勢動盪而大跌時,採取危機入市的加碼投資是正確之舉。

三、房地產:房地產的價格主要決定在供需,和股市「對未來市場的期待」並不相同。

假如台灣獨立,即使北京置之不理,從此台灣就能過安穩的日子嗎?再加上台灣的人口出生率全球倒數第一,近兩年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且差距有持續擴大的趨勢。再依據內政部2022年10月公布的資料,截至9月底,人口數比去年同期減少23萬2815人。可以預見台灣獨立以後,空屋率會越來越高,房地產可有漲的道理?反之,統一以後兩岸人民有遷徒的自由,台北是華人眼中最和善、文明、適合人居的城市,台灣的房地產會漲或跌呢?

戰時處理房地產的作法和股市類似。首先要判斷哪一方會勝?如果台北勝,請出脫手中多餘的房地產;如果北京勝,房地產因兩岸局勢緊張而大跌時,即使不加碼投資,也不要低價拋售。(作者為海軍前艦長)

#房地產 #台幣 #處理 #台灣 #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