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穩定血糖水平,除了要注意飲食外,修正生活行為也很重要。對此,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指出,熬夜易造成血糖偏高,主要在於壓力激素上升,而它會讓睡眠品質變差,進而對血糖控制產生負面影響。

醫師洪建德在個人粉專發文指出,睡眠只有4小時者,相比12小時的人血糖較高,因此,不要再誤傳少睡一點血糖會變好的說法。他說,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導致睡不好,而睡不好易刺激壓力激素上升,其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不穩定的最大原因之一。

至於壓力激素何時會上升?洪建德提到,除了有壓力時,車禍或跌倒時,也都會造成它飆升,先前就遇過患有肌少症的長者,跌倒後血糖上升到400,因壓力激素全體都上升了。

洪建德提醒,壓力激素是對抗胰島素的激素,所以血糖會很高,想穩定血糖,應遵守自然界的韻律,三餐正常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有四季分明的生活,所以順天而為就是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家醫科醫師何一成也表示,每天應盡量睡滿8小時,減少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並控制血糖量,「晚上沒睡夠,白天記得補眠」。他並建議,每天最好維持30分鐘的運動,因自律神經會在運動當下「緊張」,其餘時間就會放鬆,能達到增進睡眠品質、以及改善血糖的雙重效果,但應在睡前2小時完成運動。

#壓力激素 #血糖 #糖尿病 #熬夜 #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