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面對「空巢期」該做的七件事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13-15歲 » 父母面對「空巢期」該做的七件事

父母面對「空巢期」該做的七件事

空巢期,家庭發展,資源管理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蔡宜芳

其實父母生氣、焦慮、傷心的背後,可能是深深的失落,因為父母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自己了,但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若父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情,適時放手,孩子將能感受到被信任及肯定。同時也知道父母仍在背後支持著自己,孩子將能飛得更遠。

孩子準備念幼稚園、國小時,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亦即與親人分離時,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焦慮不安、想要黏著父母而出現哭鬧等負向情緒。其實,爸媽也可能會經歷「空巢期」的分離焦慮。

當孩子開始獨立自主,甚至離家,也代表著父母養育孩子的階段性任務告一個段落。過去十多年,父母和孩子緊緊相依,以孩子為重心,面對孩子長大離家念書或工作時,家裡突然變得空蕩蕩、好安靜,可能會有孤單、寂寞、空虛、失落等感受。很多父母還是會很放心不下孩子在外的食衣住行,擔心孩子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和孩子關係越緊密的父母,父母的分離焦慮,可能更加嚴重。

空巢期,家庭發展,資源管理

面對空巢期,父母可以怎麼做︰

1.分辨及接納自己的情緒: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想要獨立或離家,不想讓父 母掌控等,父母可能有很多的情緒,例如生氣、傷心、捨不得、空虛寂寞、失落等。先接納自己有這些複雜的感受,因為這些都是正常的。

2.不用情緒勒索的言語讓孩子聽話︰例如「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現在居然要……」, 使孩子不得不聽話,而產生心理負擔。

3.理解孩子正在邁向獨立,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比之前更信任同儕,或重視同儕的意見,不再想和父母分享心事,對於父母會以頂嘴、反抗等方式,爭取獨立自主的空間,但這並不表示孩子翅膀硬了,或不愛你了。孩子可能表達的方式不當,不小心傷了父母的心,但這也代表孩子正在長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以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例如不用上對下的語氣,命令孩子,而是讓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且尊重孩子的想法。

4.想想自己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父母面對孩子獨立或離家,一定會不捨,但若父母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空虛或悲傷,可能要回過頭來想想,是什麼讓自己這麼放不下。若有需 要,可以尋求心理諮商。
有些失婚、獨自撫養孩子、遭遇家暴、外遇等婦女,面對「空巢期」的情緒可能更加強烈,因為過去孩子是生活的全部,甚至是自己的「情緒配偶」,但現在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的重心和步調。

5.學習放手,讓孩子體會「自然後果」︰例如孩子出門忘記帶外套,可能導致著涼而感冒。孩子需要承受可能會感冒這個後果,下次自然就會記得要帶外套。孩子遲早要獨立生活,若父母隨時耳提面命、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

6.重新安排時間、調整生活重心,給自己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過去的你,可能有一些想 做的事,但因為照顧孩子而無法去做,現在可以盡情追夢了。例如爬百岳、做志工、上烘焙課等等,培養新的興趣或發展事業第二春。孩子可能會擔心自己離家對父母造成的影響,若你能享受生活,孩子也能更放心的獨立生活。

7.重溫與另一半的甜蜜生活︰過去父母可能都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現在可以好好回過頭來看另一半,安排一些兩人的活動,讓老夫老妻的生活多一點浪漫。

空巢期,家庭發展,資源管理

▲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寶瓶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推薦閱讀
愛孩子的妳,如何面對空巢期?
照顧與分離都是爸媽的必修課!不懂分離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