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立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圖右)、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柏翰(左)提醒民眾注意老年聽力障礙,及早就醫。(張志康攝)
部立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圖右)、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柏翰(左)提醒民眾注意老年聽力障礙,及早就醫。(張志康攝)
隨著科技進步,現今助聽器的型式也愈來愈多元,甚至可以依個人生活習慣量身訂做。(張志康攝)
隨著科技進步,現今助聽器的型式也愈來愈多元,甚至可以依個人生活習慣量身訂做。(張志康攝)

很多人都會發現,有些老人家在聽力變差之後,個性也隨之大變,甚至暴躁、易怒。部立基隆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柏翰23日表示,這都是老年聽力障礙會導致的結果,甚至有調查指出,有聽障的老人,失智風險較常人高出5倍,憂鬱症風險也高出4倍。

邱柏翰指出,老年聽力障礙是一種隨著年紀增長而產生的退化現象。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55歲至64歲約有25%、65歲至84歲約有43 %的人有聽損的問題。

隨著聽力障礙而來的,老年人心理狀態也會隨著改變,有些人會因為溝通受阻與親友疏離、拒絕社交,甚至因為聽不清楚,產生焦慮、被害等妄想,覺得別人都在說自己的壞話,或是在背地裡設計陷害自己等等。邱柏翰說,這些在臨床上都不算新鮮事。

為此,邱柏翰建議,當家中長輩覺得聽不清楚時,可以至耳鼻喉科門診評估,視需要安排聽力評估。醫師會為長輩進行耳道、耳膜檢查及純音聽力檢查、語言聽力檢查、腦幹聽性反應檢查、鼓室圖檢查等。釐清聽力障礙的發生原因,再進行針對性的醫療手段。

邱柏翰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說,聽力障礙大致可以分為感音性聽力障礙,傳導性聽力障礙及混合性聽力障礙等3種,不同類型的聽力障礙,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傳導性的聽力障礙通常是可以採手術治療的,感音性聽力障礙,如老年聽力障礙,就可以考慮配戴助聽器來改善。

雖說老年聽力障疑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配戴助聽器,但卻不是配戴了助聽器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邱柏翰說,其實配戴助聽器多半都需要一段適應與學習的時間。原因是每個使用者的聽力程度、生活型態與使用環境大不相同,選配助聽器時會由專業的聽力師或選配師協助,挑選適合自己的助聽器。

另一方面,有些老人家也會因為助聽器很明顯,不想讓外界有既定的「臭耳人」刻板印象而拒絕使用,也有人是因為配戴起來不舒服而拒絕。邱柏翰說,近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助聽器的類型也愈來愈多,除大幅改善不適感外,也可以依照個人的生活習慣去量身訂做。他呼籲有需要的民眾應及早就醫評估,才能盡早改善生活品質。

目前部基耳鼻喉科特別提供「具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分,且同時領有聽障手冊」者,補助每人一只免費數位式助聽器(以上補助需經部基耳鼻喉科評估及社會工作室審核,詳情請依現場公告為準),讓經濟弱勢的聽損者也能有聽清楚的機會。

#聽力障礙 #助聽器 #失智症 #憂鬱症 #邱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