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新黨臺北市議員潘懷宗自曝近日正接受「化學去勢」,治療已擴散的攝護腺癌,引發民眾關注。潘懷宗指出,自己除了接受化學去勢療法之外,未來每天接受放射線治療,才能完成療程。

三峽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埕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依期別不同可分為:積極監控、手術全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免疫療法等。

攝護腺癌分期。(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攝護腺癌分期。(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開刀治療就是攝護腺切除手術。另外由於男性荷爾蒙主要受腦下垂體控制並由睪丸製造,所以荷爾蒙治療主要亦為以藥物抑制腦下垂體功能或睪丸切除手術。這些方法即所謂「化學去勢」或「手術去勢」。

臨床上以藥物化學去勢和手術去勢,對於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差不多,但手術去勢缺點是術後即無可改變,而化學去勢雖然成本較高,需每月打針,但停藥後副作用即可改善。

王炯埕醫師也提到,以化學去勢療法來說,雖然在療程期間性功能會受影響,但是預後仍有機會復原,也有其他輔助恢復性功能的醫療選擇,「雖然可能跟完全健康狀態不能相比,但是還是『可以用』!」

●台男對攝護腺癌警覺偏低!排尿異常是重要警訊

醫師提醒,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症狀,但腫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頸時,則會有類似下泌尿道阻塞或刺激的症狀,例如:頻尿、急尿、尿柱細小無力等等,嚴重者可能出現急性尿滯留、血尿、尿失禁。

另外要提醒的是,多項研究都強調,高脂肪飲食、紅肉等,會刺激攝護腺癌的生成,低脂肪食物則能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的危險性。

早期攝護腺癌如果能夠早期診斷並予以治療,通常癒後良好。但台灣男性對攝護腺癌的警覺性較低,從數據資料顯示,約有6成左右患者等到病症嚴重才就醫檢查。醫師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最好到泌尿科接受例行檢查,而家族中有攝護腺癌病例者,則應提早自45歲開始。

#攝護腺癌 #化學去勢 #泌尿科 #荷爾蒙治療 #潘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