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 Yahoo奇摩超級商城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 商品編號:p0699261867072
  • 店家貨號:11314943560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出版日期:2015-01-09
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
譯者:闕旭玲
出版社:商周出版

網路價
380元 11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1 點
付款方式 只暑於你!Yahoo聯名卡海外消費5% 中元必BUY!刷一銀滿1500送1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二手書)愛情的哲學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普通
內容簡介:
德國最迷人的哲學家,唯一全面探討愛情的哲學作品
長踞德國亞馬遜書店、明鏡週刊暢銷排行榜
讀完本書你將睜開被愛蒙蔽的雙眼,以另一種目光看待愛情
知名作家 卜大中
作家、評論家 平路
創意人、作家 李欣頻
作家、評論家、媒體人 蔡詩萍
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賴賢宗
強力推薦

你的愛情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
哲學是對人生的睿智思考,
愛情的哲學則是對愛情的睿智思考。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是人類永無止盡的話題。無數的小說刻畫它,令人沉迷,沒有一部電影能捨棄它,音樂若是沒有了它,根本不忍卒聽。沒有一件事能像它一樣撼動人心,讓人神魂顛倒、萬物失序。然而,我們對它的了解實在是少之又少。愛情到底是什麼?人類何時發展出愛情的?猿猴也會因愛而結合嗎?愛情的本質是什麼,繁衍後代、心靈交流、促進社會福祉、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大自然的一切清楚明白,是文化才讓愛情變得曖昧不明的嗎?男人與女人的性欲為何如此不同?「大胸部」的女人果真在演化上占盡優勢?大自然為什麼創造兩性?愛情是為了兩性的結合而「設想」出來的嗎?今天,誰會認真的說:「我愛你。」這樣說的人,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們是否對愛情要求太多了?

無以數計的自我成長書籍曾對愛情進行描述,並從不同的片斷面向切入,彷彿為愛情帶來一絲曙光。從中我們似乎知道,如何讓愛情永不褪色,如何成為熱情如火的戀人,同時也理解到原來男女來自不同的星球!但是,這一切有什麼實質效應呢?讀到正確的那一本書,就能在愛情的道路上走得稱心如意嗎?

本書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企圖在愛情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中,整理出些許頭緒來。他運用各種科學研究,打造一把哲學思考的利器,爬梳愛情、解析人類感情,從人類基因的生物學觀點,到愛情的心理因素,以及現代愛情中個人與社會的種種糾葛。

閱讀本書,在作者的導引下,我們彷彿走進一棟愛情的博物館,穿梭在生物學、大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的樓層之間,悠遊於各種思想流派,參觀「男人與女人」、「愛情本身」與「今日愛情」的展間,隨著知性與感性的導覽,一一躍過愛情的跨欄障礙。讀完本書,你將再度睜開雙眼,以另一種目光觀看待愛情(沒有比較新或比較舊),對於愛情的「剪不亂、理還亂」,更有一番深刻體認點滴在心頭!
作者簡介: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與電台,並曾獲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記者獎學金。
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獎。創作有兩本小說、三六本非文學類著作。童年回憶《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Lenin kam nur bis Lü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哲普著作《我是誰?》一鳴驚人,榮登《明鏡週刊》非文學類排行榜冠軍,德國amazon不分類冠軍,長踞不墜,令讀者大眾與評論家驚豔不已。居住在科隆和盧森堡兩地。與前妻育有一子。目前與太太(較其年長)共同撫養她的三個小孩。
中文翻譯作品包括:《我是誰》(Wer Bin Ich?und wenn ja, wie viele?)、《奧斯卡與我:普列希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Warum gibt es alles und nicht nichts:Ein Ausflug in die Philosophie)、《無私的藝術》(Die Kunst, kein Egoist zu sein)。
譯者簡介:
闕旭玲
政大哲學系畢業,留學德國六年,於特里爾大學主修德文。現專事德文翻譯,譯有《丈量世界》、《我與康明斯基》、《窮得有品味》、《午間女人》、《綿羊偵探團》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一筆不明究理的遺產
愛情與生物學到底何干?



絕妙的好點子
  生物學家都知道:女人喜歡富有、健康、高大、身材對稱、肩膀寬大且腹部結實的男人;男人喜歡年輕、苗條、乳房豐滿、屁股大、會生小孩,且皮膚光滑、細嫩的女人。對呀,整個星球都淪陷了,所有人都這麼想,唯有一小撮勇敢的人拒絕了這種想法,至今仍頑強抵抗。
  如果事情真有這麼簡單,我們的性偏好如此單純,為什麼實際生活會那麼複雜、狀況百出?為什麼有男人專挑不符合這些標準的女人?為什麼有許多成年人不但不想跟外表最美的異性談戀愛,還不願意跟他們結婚?為什麼有男人就愛大噸位的女人,有女人就迷戀弱不經風、多愁善感的男人?如果所謂的生物學標準如此受歡迎,真能為我們帶來演化上的優勢,那麼演化至今,人類社會為何不是滿街的俊男美女?最後再問一句,最美麗、最富有、最優秀的那些人怎麼沒有生出最多的小孩?
  多年來生物學家不斷強調,我們的性偏好是什麼,又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這些性偏好儼然清楚自己所具有的演化功能。我們覺得誰美麗,會為誰傾倒,會想跟誰做愛,想與誰廝守,全都遵循自然法則,可納入環環相扣的生物學三大領域裡解釋清楚,此三大領域為:生物化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
  生物學的解釋能力堪稱無遠弗屆。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靈魂的)演化力量在背後推動。所以收拾起我們紊亂不明的愛情,看清楚隱藏在永不理性背後的方正邏輯,掌握住人類怪異行為背後的客觀道理吧!無數學者陷入這樣的邏輯中無法自拔,科學新知的記者們也前仆後繼以此為準繩,為市場打造出一本本叫好又叫座的暢銷書。專業期刊、正派雜誌紛紛以「愛情密碼」、「愛情公式」為主題大肆探討。二○○五年《明鏡》週刊以「會愛的猿猴」(der liebende Affe)為題,刊出了這樣一段文字,「受演化遺產的制約,受基因及荷爾蒙的操控,人類在既定的本能生活中瞎忙瞎闖。」於是,愛情作為日報或周報的一項主題,它不再主打軟調性的藝文版面,而是專攻冷硬的科技新知。原來被自然科學界視為旁門左道的研究,如今反倒成了主流。每天都有演化生物學、大腦科學或內分泌研究的最新成果出爐,為愛情專家提供更具實證的基礎。生物學三大領域,上千個科學研究中心的人員孜孜不倦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愛情密碼解出來了嗎?
  有一門學科集以上之大成,自稱為「演化心理學」,它嘗試解釋:龐雜的人類天性和人類文化如何以符合演化史的方式逐步開展。那些告訴我們男人不擅長傾聽,女人不擅長停車的暢銷書正是這種演化心理學的娛樂版。較嚴肅的版本則是美國科學新知記者的報導或專書(如今也有不少德國記者跟進),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 & World Report)的資深記者威廉‧奧爾曼(William F. Allman)就以《都會中的猛犬馬象獵人:演化遺產如何塑造我們的思想和行為》(Mammutjäger in der Metro. Wie das Erbe der Evolution unser Denken und Verhalten prägt)為名寫了本暢銷書,跟據他的看法你我大衣下都藏著一隻剛獵來的馴鹿。所以,人類的性和愛都只是化學作用的結果,目的僅在於繁衍後代。躲在背後操控一切、讓我們無能為力的就是基因,及其所具有的神祕作用。
  這樣的宣稱確實吸引人。人類的所有行為得到一個明確的解釋,或至少可以納入一個適合的範圍內,真是太好了,不是嗎?但也可能並非如此。某人覺得親眼見證到的靈魂,很可能是別人眼中的鬼魅!如果一切全納入自然科學的範圍內,那人文科學和文化呢?愛情的哲學、心理學或社會學,這下子全都要束諸高閣了嗎?我們從中獲得的智慧珍寶,真的是演化心理學所能取代的?
  美國演化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愛情與伴侶關係專家的大衛‧巴斯(David Buss)說過,演化心理學為「科學革命劃下了完美的句點」,為「未來千年的心理學發展提供了穩固基礎」。從前我們視之為文化的,例如魅力、忌妒、性、熱情或結為伴侶等,原來都只是動物世界中諸多特殊行為的一種。尼日河裡象鼻魚的求偶秀和世界各大都會裡年輕人的追逐異性,原來都該用同一種詞彙和方式來描述。人類學家以民族學觀點看到了民族與文化特色,而演化心理學家則是抬出大衛‧巴斯,輕而易舉打破了「多元文化的神話」,以證明全球人類的「性欲和愛情行為都是一樣的」。
  發明「演化心理學」一詞的是目前任職於美國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的生物學家麥可‧季瑟林(Michael T. Ghiselin)。一九七三年,季瑟林在他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首先使用了「演化心理學」的名稱,當時他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季瑟林堅信,用演化生物學的方法和工具絕對可以解釋整個人類心理,此想法承襲自達爾
目錄:
導論
火星上的男人,金星上的女人
寫本探討「愛情」的書,有這麼困難嗎?


第一部 男人與女人

第一章 一筆不明就裡的遺產──愛情與生物學有何關係?
●幾乎堪稱絕妙的點子
●人類動物學
●愛情與更新世
●迷霧中的橋

第二章 基於經濟考量的性?──為什麼基因不是自私的?
●斷手天才
●基因神話
●資本主義式的繁殖

第三章 勢力的伯勞,不動如山的蛙──男人與女人想要什麼?
●投資
●男人的願望
●女人的願望
●非理性的文化
●文化如何塑造我們?

第四章 我看見的,你看不見──男女想法真的大不同嗎?
●娛樂效果絕佳,內容大有問題
●性別與腦
●荷爾蒙

第五章 性別與性格──我們的第二天性
●社會性別
●薩摩亞
●自我概念

第二部 愛情是什麼?

第六章 達爾文的疑慮──是什麼將愛與性分開?
●為什麼有男人與女人?
●達爾文談情說「愛」
●「愛」是為了利己?
●愛情的誕生
●浪漫的三角地帶

第七章 一個複雜的觀念──為什麼愛情不是情緒?
●性欲、戀愛和愛
●田鼠敎我們的一課
●情緒和感情
●愛是一種本能?
●話說「愛」和「桌子」

第八章 間腦與我──想愛就能愛?
●「文化生物」之愛
●他人眼中的我
●你的手臂擁抱著,我之所以為我
●愛情地圖
●讓人昏頭的吊橋
●愛情是一種特殊性

第九章 經營命運──愛情是一種藝術嗎?
●佛洛姆、縣長與愛情的藝術
●無私的愛?
●幸福愛情的必勝法則?
●最後的絕招:愛自己
●愛情的藝術

第十章 再平凡不過的不可思議──愛情與「期待」有何關係?
●愛情只是一種「發明」
●愛情與西方
●遭受損害的「主體」
●相同的情緒,不同的想法
●行政專家的愛情
●對期待的期待
●結論

第二部 今日愛情

第十一章 愛上愛情?──為什麼越是尋覓愛情,越是遍尋不著?
●愛情作為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不好嗎?
●回歸傳統
●追求愛情
●愛情教

第十二章 購買愛情──浪漫作為一種消費
●與眾不同
●大眾化的浪漫
●性氾濫及欲振乏力
●走出洞穴

第十三章 甜蜜的家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家庭是一種意願與觀念
●前所未見的家庭
●爸爸和媽媽
●大象家族

第十四章 真實意義與可能意義──為什麼愛情對我們依然如此重要?
●史賓塞的夢想
●生活中與愛情打交道的方式
●四方型的鱷魚
●甲板上的微笑
商品說明
  • 9.8 店家滿意度
  • 0.6 出貨天數
  • 0.9 回信天數
  • 0.1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消費者滿意度:9.8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6
回信速度:0.9
缺貨率:0.1 %

近一週瀏覽次數:101636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24758)

66折起 2023夏季暢銷展(1557)

66折起 課堂之外更精彩~8/15(266)

從逆齡到永生~9/9(71)

當演算法統治世界 9/10(80)

7折起 前衛全書系~8/27(39)

●2023類型文學大閱讀~66折起~9/30(330)

●202308生活選品-重要的日子(142)

職場神應對書展│精選66折~10/10(341)

【經典DVD/黑膠收藏】(199)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

注目新書(7544)

日文MOOK(604)

中文書(37795)

中文雜誌(1618)

歐美雜誌(68)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1052)

韓文雜誌(63)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2025)

唱片CD(438)

二手中文書(265835)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