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殺警案再掀「死刑存廢」議題!為了枉死的孩子們,死刑是唯一解法嗎?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台南殺警案再掀「死刑存廢」議題!為了枉死的孩子們,死刑是唯一解法嗎?

台南殺警案再掀「死刑存廢」議題!為了枉死的孩子們,死刑是唯一解法嗎?

死刑,隨機殺人,精神疾病,無期徒刑,長榮女大生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台南在本月22日發生令人憤慨不已的殺警案,警員曹瑞傑、涂明誠在追捕通緝犯的時候慘遭犯人殺害,事件發生後引起全國人民一陣譁然,對此立法院長游錫堃更撂下狠話:「一定要判死刑!」也因此再次掀起死刑存廢議題。

此次遭到殺害的兩位警員均未婚,曹瑞傑從小由阿嬤帶大,涂明誠也與家中年邁父母同住,現在兩個家庭都頓時失去經濟支柱,讓人想起在17年前,汐止也曾發生讓人痛心的「割頸殺警案」,當時殉職的30歲警員洪重男,被想要搶銀行的王氏兄弟殺害,年邁的父母在這次台南殺警案發生後對媒體表示:「每個警察的死我都會哭。」想起兒子17年前的經歷,兩人不禁悲從中來,讓人看了非常心疼。

台灣目前尚未執行死刑的犯人共有38位,有3位是殺警犯,其中一名被判死後17年皆未執行死刑,另一位已經70歲,堪稱「最高齡死刑犯」。死刑的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性的爭議,人們認為殺人犯也有人權,不應輕易奪走他人性命,也有人認為既然殺人犯隨意奪走他人性命,應該藉死刑處罰,更讓他人警戒。

近年來死刑與否成為大眾輿論的焦點,究竟死刑是改正社會的唯一辦法嗎?現行台灣法律對於死刑又有什麼樣的規範和考量?

近幾年的隨機殺人案,社會越來越人心惶惶

2020年長榮女大生遭擄殺事件、2012年遊樂場男童割頸案、2015年北投女童割喉案、2016年內湖小燈泡事件,或是是2014年發生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近幾年這些令人難過又憤怒的事不斷發生,特別是這些孩子來不及長大就失去了生命,大眾更是悲痛不已,就被害者的角度來看,死刑,似乎是能夠解決人心裡的苦痛、和大眾憤怒情緒的唯一方法。

關於台灣死刑,你需要知道的事

馬來西亞女大生父親的一句:「一命還一命。」對於許多人來說,給此事件的被害人直接判處死刑,確實能讓這件事有個公平的結尾,然而在台灣,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1. 先看看台灣法律怎麼說

根據中華民國死刑制度,台灣從2006年起,已經沒有「唯一死刑」的罪名了,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罪可以讓法院直接判處死刑,但還是有大約50條罪名,經過各層審判、考量,最終是可以判處死刑的,而這50條罪名當中,除了軍事法以外,有包含刑法中的普通殺人罪、強盜致死罪等等,在馬英九總統任職期間,共有33位死刑犯執行死刑,而在蔡英文總統任職期間直至目前則有2位,皆是因殺人、性侵、強盜等原因,而近幾年最為人關注的案件,便是北捷隨機殺人案的鄭捷,在2016年已執行死刑,在判決文當中,因認為不須考慮鄭捷的「有無教化可能性」而判處死刑。

2. 東亞、東南亞、東北亞國家死刑存廢情況

聯合國將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死刑存廢形況,分類為下列四種:

1. 法律上已廢除死刑:在東亞,目前只有菲律賓東帝汶兩個國家已在法律上明文廢除死刑

2. 保留特殊死刑:除位於中亞的以色列會在戰爭時期保有死刑之外,東亞目前沒有保留特殊死刑的國家。

3. 法律上維持死刑,但已至少十年以上未執行,或處於中止狀態的國家:如韓國寮國緬甸等國家。

4. 法律上維持死刑,近幾年仍有執行:台灣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北韓等,其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使用絞刑的方式。

有精神病就不用死,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每每聽見罪犯因精神疾病,而不用判處死刑時,大眾往往是義憤填膺的,當台南女大生事件的梁姓罪犯,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因此不會被判死刑時,網友們、媽媽們更是不斷地謾罵、批評,嘆:「精神疾病真是張無敵的自保書!」「殺了人才說有精神疾病,那殺人是不是都不用償命了?」「為甚麼縱容精神病濫殺無辜?」(節自媽媽經臉書粉絲團「兇嫌疑有精神疾病,受害者父母希望一命常一命!交大法學教授談『精神異常』與『無罪』留言)

精神病不用死,這樣的判決依據到底從哪裡來?其實,是在2009年台灣簽訂兩條國際公約後造成的結果,這兩條公約分別是《公民政治權利公約》(ICCPR) 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生命權、人權,對於台灣的死刑、同性婚姻等敏感議題,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力,而在台灣,對於解釋兩條公約的一般性意見書裡,特別提到對於未成年人、孕婦以及精神障礙者不能夠施行死刑,因為這樣的明文規定,只要殺人犯一被檢查出有精神疾病,就無法判處死刑。

無期徒刑還可能放出來,社會大眾的憂慮

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77條,這些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殺人犯們,若有悛悔實據者,25年後可申請假釋,也就是在25年後是有機會被放出來的,而這也是許多民眾最憂心的一點,如何確認犯人有悔過的實意?如何確認放出來後是否改過自新?如果這個殺人犯被放出來後再次犯案,豈不是有更多人受害?當同樣病態的人看見犯罪不用死,還有機會得到自由之身,模仿著去殺人怎麼辦?民眾擔憂:我們的安全、孩子的安全怎麼辦!

1. 用死刑來遏止「模仿效應」?

死刑也許確實可以帶來殺雞儆猴的作用,但並不是每一個死刑都能帶來這樣正面的效果,在北捷殺人案的兇手鄭捷被槍決之後,社會上仍舊不斷地發生路上隨機傷人、殺人的案例,如淡水少年隨機砍傷學童事件、中壢男子隨機拿安全帽打傷女童事件、與台鐵警察遭乘客刺死案件,這些事都是發生在鄭捷被執行死刑之後,所以,無論是否判處死刑,社會上仍可能發生相同手法的犯罪事件,模仿效應確實會發生,但死刑卻不一定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根據法務部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研究指出,自2009年來,台灣國內隨機殺人案件的次數,是呈現增長趨勢的,究竟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為何?研究指出,大眾媒體也對模仿效應造成不小的影響,由於報導過於詳盡,讓有心者易於學習,且隨機殺人犯普遍並無悔過之意,媒體的大肆採訪也隱約加強犯人的犯罪成就感,以至於在社會角落衍生出一股盲目追隨的力量,造成模仿效應發生。

2. 所謂「可教化」的可能性

「有無教化的可能性」是台灣目前在判斷一犯人是否會被判處死刑的一個重要依據,實際上並不是一種醫學或是心理學上的概念。然而,由於台灣對於犯罪預防是使用「特別預防」理論,也就是期盼透過對犯罪人的矯正、處罰來改善他們的再犯,因此自2013年起,判決一個犯人是否需處以死刑,除需先確認犯罪情節達到死刑界線,接著還需確認「是否有教化可能」來當作死刑迴避的原因,有機會對犯人進行矯正,「教化可能性」變成了一種需用實證調查來提出的待證事項。

然而,雖說需使用「實證調查」,但整個調查的過程仍舊存有許多爭議:

(1)「教化」一詞定義不明確
在台灣的法律當中,並沒有明文說明「教化」一詞代表甚麼意思,只說視行為人改善、矯正,然而是指道德情操方面改善,抑或是看犯人在監獄當中的行為優良判斷?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

(2)實務定位不一致
在許多判決當中,常因「罪犯有教化可能之證據」而能夠免於死刑,然而,也有判決指出「罪犯沒有無教化可能之證據」,仍舊處以死刑,在判決不一的情況下,無法確認「有無教化可能」究竟是用來迴避死刑,還是選擇死刑。

(3)鑑定的實證方法標準不一、時間緊湊
自2014年起,台灣引進較為科學的方式,來調查犯人是否有教化可能,其中一方法是利用大量與罪犯相關者溝通,如家人、朋友、同事等來了解罪犯的個人生活樣態,且過去考試的成績、老師評語等也會納入考量,最後,針對罪犯矯治的可能、再犯的可能、再社會化的可能,三者來做評估,寫出一份報告交由法官作最後判決,但由於時間考量,法院催促之下,許多心理醫師基本上兩周內須完成所有的調查,是否太過草率,或是當中是否有遺漏之處也不得而知。

死刑還能與「政治操作」扯上關係!

台灣曾經暫停執行死刑,然而在恢復死刑時,總與政壇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時間上有關聯,因此,許多民眾也會推測,政府執行死刑,是否也有「政治操作」的嫌疑?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看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當中,講到一個隨機殺人的案件發生,造成幾個家庭破碎的故事,除了被害家庭的痛苦經歷,在劇中犯下此舉的殺人犯家庭,幾乎也是瓦解殆盡,原本經濟就不是非常富裕的家庭,因家中出現一個殺人犯,全家不得不隱藏自己,父親酗酒、女兒被趕出家門,家裡全靠一位傷心欲絕的母親支撐,曝光後,整個家庭被社會謾罵、唾棄,卻不知道自己的親人為何做出此舉,最終被判處死刑,也是在全家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一個社會因隨機殺人所產生的傷害、影響,值得整個社會探討與反思,死刑的存廢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也確實需要社會冷靜思考、討論。身為媽媽們,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長大,更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 https://reurl.cc/8nL7DM
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https://reurl.cc/bRaxWl
臺北市文化國小襲擊事件 https://reurl.cc/VXQe0Q
內湖無故冤殺事件 https://reurl.cc/GrLD5d
有無教化可能 https://reurl.cc/R1EDez
連續隨機殺人案件背後的社會警訊 https://www.cprc.moj.gov.tw/media/7532/581283115404.pdf
各國死刑列表 https://reurl.cc/A8LDjZ
馬英九至今台灣死刑犯列表 https://reurl.cc/WLMWOO

推薦閱讀
兇嫌疑有精神疾病,受害者父母希望一命償一命!交大法學教授談「精神異常」與「無罪」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養一個殺人犯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