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味先」真的非油炸?嘎嘣脆的秘訣在哪? – 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蝦味先」真的非油炸?嘎嘣脆的秘訣在哪?

「蝦味先」真的非油炸?嘎嘣脆的秘訣在哪?

蝦味先,膨化過程,零食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食力編輯

說起童年的零嘴,卡哩卡哩與蝦味先等莫過於台灣5、6年級生共同的回憶。

但口感同樣酥脆的2種休閒食品,蝦味先卻在包裝上寫了「非油炸」3個字,過去在發生過期原料食安事件時,更曾被新聞媒體以「主打健康非油炸 蝦味先泡水竟浮油」為題來質疑其「非油炸」標示的真實性,但蝦味先不油炸,又是如何達到像卡哩卡哩這樣的酥脆口感呢?

零食口感嘎嘣脆!原來秘訣在「膨化」!

當食品組織內所保有的水分瞬間蒸發,蒸汽所帶來的壓力讓組織結構撐開、發生膨脹的現象,稱之為「膨化」。而膨化過程中所帶來的多孔性也為食品帶來較為膨鬆、酥脆的口感。

雖然現在市面上許多休閒食品是以膨化的加工原理製作,但其實,根據食品原料擠壓加熱與膨化發生的時間點又可再細分為「直接擠壓膨化」與「間接擠壓膨化」2種。

1.直接擠壓膨化:以常見的乖乖、玉米濃湯棒等便是屬於擠壓與膨化同時進行的直接擠壓膨化。

2.間接擠壓膨化:卡哩卡哩、蝦味先、寶咔咔則是屬於先擠壓或延壓製作出「胚料」後,再加熱膨化的間接擠壓膨化。

推薦閱讀:【食安】炸雞排「防油紙袋」致癌?食藥署說話了

零食酥脆非得油炸?不一定!

膨化作用讓這些零食有了更加酥脆的口感,但若以卡哩卡哩、蝦味先分別來看,同樣是間接擠壓膨化產生的食品,蝦味先卻在包裝上寫了「非油炸」3個字。

這是因為要讓半成品的胚料達到膨化的效果,不一定非得用油炸去達到,還可以透過烘烤或甚至是微波等方式,讓食品中的水份能夠透過高溫加熱或是微波促使的極性分子(主要是水分子)摩擦生熱,進一步蒸發並達到膨化的效果。

蝦味先,膨化過程,零食

「非油炸」作法不代表產品就不含油脂

然而,非油炸並不代表食品中的油脂成分就少,除了原料本身會帶有油脂外,也可能在胚料進行烘烤前進行「油脂噴灑」以增加外表酥脆度,以蝦味先為例便是如此。

推薦閱讀:早餐店煎台的材質是什麼?高溫煎炒使用久了安全嗎?

而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進展,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方法甚至能在不加熱的狀況下,同樣就能達到膨化食品酥脆膨鬆的口感。然而所有加工手段畢竟也都不是完美無缺,仍會有自己加工條件上的缺陷,會隨著原料的特性與產品期望目的而有所調整。

因此若單純將蝦味先泡進水裡,觀察水面是否漂浮著油脂藉以推測是否真的為「非油炸」加工,市面眾多標榜低溫烘焙的洋芋片等零食產品可能也會通通被誤解。

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蝦味先」非油炸到底是真是假?酥脆口感究竟從何而來!】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Reese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食力foodnext

「我們想做一個值得信賴的媒體」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
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讓人們清楚食品產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讓食品業在媒體的監督下,使民眾免除對於食的擔心受怕。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