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是新聞人的超級助理,它可以蒐集整理資料、快速產出新聞內容、整合文字及影音、到針對不同受眾客製化不同新聞內容及形式,可以為視聽眾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聞體驗。但在 AI 助力下,資訊的創造和擴散速度急遽加快,大量真假難辨的資訊自由流通,讓新聞的真實性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 2024 年推出公益紀錄片「星星之火 3:與 AI 共舞、守護真實之光!」,探索 AI 巨浪下,對以「真實」與「信賴」為核心價值的新聞產業,會帶來怎樣的衝擊與影響?紀錄片將於 5/18(六)上午 10:00 在公視主頻道電視首播。

本片走訪第一線新聞人及 AI 意見領袖,受訪者包括(依姓氏筆劃排序):王志仁、李怡志、沈建宏、林妏純、侯宜秀、張潔平、陳正杰、項國寧、黃欽勇、簡立峰、及羅世宏。希望在 AI 浪潮席捲之際,記錄當下新聞人對新聞未來樣貌的想像,及對新聞本質的思索與堅持。

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指出:「AI 可以省去記者很多做瑣事的時間,然後專注在比較深度的報導上面。但同時帶來的挑戰是,要產生假新聞也變得更快、更容易,再加上假圖片也很容易產生,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能創造出幾萬則假新聞,把網路搜尋跟論壇灌爆。」

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侯宜秀則認為:「AI 會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產生很大的變化,會不會因此我們喪失了對真實性的追求?我覺得不會。我覺得人類會習慣這件事,然後產生辨識能力,特別是在新聞的產製這個部分,它的價值反而會更被凸顯出來,新聞若是專注在真實的內容,那這就是它跟其他內容的界線,我覺得新聞產業會被重新定義,真實性會是它非常重要的核心。」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長羅世宏也說:「AI 其實無法取代真正優質的新聞媒體跟記者,包括調查報導、現場採訪、第一手資訊來源、及感動人心有溫度的內容,這些是 AI 無論怎樣進化都無法取代的。所以 AI 跟人的合作,應該會是一個過程,目的是生產出更好的、更有助於公共利益跟實現公共價值的內容。」

#新聞業 #人工智慧 #星星之火3 #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 #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