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有「江南明珠」美譽,是日月潭的姊妹湖。(高靜芬攝)
天目湖有「江南明珠」美譽,是日月潭的姊妹湖。(高靜芬攝)
天目湖砂鍋魚頭為溧陽美食之首、常州十大名菜之冠,2002年納入中國名菜。(高靜芬攝)
天目湖砂鍋魚頭為溧陽美食之首、常州十大名菜之冠,2002年納入中國名菜。(高靜芬攝)

鼓起被討厭的勇氣,指著前方荷塘小徑,我用堅定的眼神和語氣,告訴嘟嘟車司機:「麻煩您再載我回去一趟,謝謝。」

是的,我已經吃了秤砣鐵了心,這回就算全團得待在遊覽車上枯等我一人,就算被全團暗譙謀一己之私,我也要硬起心腸狠心脫隊,請嘟嘟車司機載我重回現場,拍下那面讓我一見便熱淚盈眶的牆。

盛夏八月,紫薇花開,樟香浮動,我和妹隨著同鄉會飛越海峽,於父後造訪父親的故鄉——江蘇省常州溧陽市。組團返鄉是同鄉會的年度大戲,八天七夜的行程戲碼裡,戲眼是排了兩天自由時間供探親。然,不像多數團員有姨媽姨婆、大姑二舅、表哥堂姊可以相見歡,姊妹倆無人訴離情。父親從小生長的三界村,早被徵為天目湖水庫用地給淹成了湖底村;親朋故舊呢,父親於解嚴後探親回來,對很多人事物都「不響」了,而今仙去更如飛天風箏帶走所有線索。無村可訪,無親可探,無人欲覓無鄉愁,此行心態像觀光。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藏著溧陽」,擁有好山好水、物產富饒的溧陽,位於長江以南、太湖之西,南臨安徽與浙江,面積1535平方公里,人口80萬,自古便是南京與上海的後花園,亂世時甚至是隱遁避難之所。溧陽是古名,秦朝起,便史有記載。詩仙李白曾三訪溧陽,作詩13首,其中,天寶15年(西元756年)設宴為草聖張旭餞別,揮毫寫下〈猛虎行〉:「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流傳千古感人至深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乃唐朝詩人孟郊擔任溧陽縣尉時,感念母親將母親接來同住所撰;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則是東漢文學家/音樂家蔡邕逃難隱居溧陽時,以一塊從烈火裡搶救出來的梧桐木所製。

飛機在南京機場降落,領了行李出關,隨團搭遊覽車進入溧陽市區至下榻酒店這兩小時一路所經,皆是兩旁綠意盎然、分隔島林木蓊鬱的八至十線康莊大道,遊子吟大道尤其寬闊筆直;從大道瞥瞄進去之巷弄,或白牆烏瓦樹蔭石凳,或小橋流水瓜藤欄杆,皆彷彿有光;順著光抬望天空,漂浮著冉冉白雲的天空蔚藍如洗,不沾一絲憂鬱;賞罷天空開個窗,那撲鼻空氣之清新純淨呀,宛如瞬間吸了芬多精。初次返鄉,第一印象佳,果真是個經濟名列中國百強縣市、品質優異有認證的後花園:2016年,溧陽百歲人瑞占比13.7位/10萬人,遠高於標準7.5位,被聯合國封為「世界長壽之鄉」;2019年,溧陽空氣的負離子含量5100個/立方公分,遠超過標準1000個,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中國天然氧吧」,為江蘇唯一獲評地區;2020年,溧陽榮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江蘇境內唯一的全域旅遊城市。

遊溧陽,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溫泉這三個國家5A級景區是精華,行有餘裕,可覽曹山、瓦屋山、長蕩湖溼地。同鄉會每年率團返鄉,成員不盡相同,天目湖與南山竹海必打卡。

天目湖距溧陽市區僅八公里,屬天目山餘脈,有「江南明珠」美譽,為一東西窄、南北長、面積7.25平方公里的深水湖,擁有30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區,區內建有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是江蘇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搭船遊湖,湖光瀲灩,青山嫵媚,煙波縹緲,行經一段有著高級別墅群的湖畔,剎時恍如置身瑞士的蕾夢湖;看見烏篷船思古幽情,以為來到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父親生長的三界村長眠天目湖底,遊天目湖,也算是神遊父親的村莊吧。遊罷回碼頭,咦怎泊著一艘「日月潭號」?原來,溧陽市與南投縣於2010年4月28日結為姊妹市,天目湖是日月潭的姊妹湖,禮尚往來,日月潭也穿梭著一艘「天目湖號」。

南山竹海位於溧陽與安徽交界,3萬5千畝的夢幻竹海壯闊秀美,可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路閒步沉浸,也能藉助機械搭纜車或小火車沿途欣賞,新建的熊貓館以及古色古香策展精彩的竹子博物館亦值一探。竹海盛名遠播,常有劇組前來取景,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與玉嬌龍大展輕功凌竹比劍的那幕就在南山竹海拍攝(安徽那一邊)。

返鄉不能光打卡,必須了解家鄉建設。此行參觀四個農村,村村乾淨整潔有垃圾分類,花木扶疏有活動中心,翻新的屋舍現代與傳統並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有營生:桂林村是茶村,姜下村是鵝村,牛馬塘村是地瓜村,禮詩圩村是荷村。行程安排輕鬆,但跟團就像趕鴨子,不過呢我這隻鴨儘管被趕、儘管在步行繞村一周時差點兒被高照的艷陽曬成了烤鴨也毫無怨言,因為那用來填鴨的溧陽美食實在誘人,其中,以天目湖砂鍋魚頭最為難忘,至今想起仍然垂涎。

湯色奶白的天目湖砂鍋魚頭,集「鮮香酥嫩肥濃」於一身,為溧陽美食三白之首(另二白是白茶、白芹),亦為常州十大名菜之冠,2002年納入中國名菜。溧陽很多餐廳以「天目湖砂鍋魚頭」招徠,但只有位於天目湖畔的「天目湖賓館」敢冠「正宗」二字,因為它是創始店:1970年代由主廚朱順才研發,一炮而紅,2004年通過有機食品和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朱鎔基、江澤民、胡錦濤皆曾蒞臨品嘗。

那日遊罷天目湖,當晚便在創始店一償宿願。朱主廚已成鎮店寶、活招牌,彩蛋般出現桌邊帶來驚喜,趁機請教製法:選八、九斤重的天目湖大花鰱,一刀兩段,取上段,去鱗洗淨,放入油鍋,快速煎炸至魚肉微微泛白即撈起,裝入專用砂鍋,注入天目湖水(沙質湖底,水質清澈),以大火燉煮一小時至魚肉脫骨、湯汁奶白、魚頭釋出蛋白質,轉文火,僅以鹽、白胡椒粉、薑末調味。「調味愈寡淡,湯頭愈回味無窮。」朱主廚說。

這道砂鍋魚頭上桌時有封條,客人揭封掀蓋,一股鮮釅熱氣竄出,侍者隨即撒上翠綠的香菜,香菜一撒,頓時湯破雲開、清香四逸,宛如來到天目湖邊;侍者接著分碗,食客享用完畢,可邀朱主廚合影留念。我不太懂吃魚頭,但我媽可愛了,鰓旁厚肉、眼窩臉頰嫩肉、腦殼肉、魚臉皮都能挖剔吮吸得乾乾淨淨。經濟學者張旭昆曾在烏蘇里江跟著老漁夫捕魚,他說魚身上最好吃的一塊肉是魚眼睛後面那塊,其次是魚尾巴,而非一般常下箸的魚下巴、鰓邊肉或魚腹。我分得的這碗雖非眼後肉,然吃來鮮而不腥、肥而不膩、嫩而不柴,湯頭鮮濃醇馥黏脣,確實不俗。

有幸見識原創心滿意足,但當晚最大的感動,是坐在同鄉會理事長蔣小偉旁邊,聽他娓娓道來母親的故事。天賦、興趣加丈夫嘴刁,蔣媽媽的廚藝非常精湛,日日投入極大心神為家人做菜。飲盡碗裡魚湯,蔣理事長說,這道砂鍋魚頭有媽媽的味道,讓他思念起母親。一聽蔣媽媽擅烹,我立馬新聞記者魂大發,使出刨地三尺挖掘獨家的精神,導引他詳述母親上菜市場採買以及精心籌辦家宴的細節,彷彿思念潰堤,他說著說著,眼眶湧出淚水。我拿出相機:「理事長,幫您拍一張。」他配合地轉頭面對鏡頭,我喀嚓一聲按下快門,捕捉了他拭淚後的容顏。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說「以餘味定輸贏」,一道食物能連結記憶召喚情感,那麼這道食物無疑是成功了。

返鄉是一種情懷,人不親土親,但就像蔣理事長被那碗魚湯觸動而強烈思念母親,我也直到在禮詩圩村的荷塘小徑撞見那面牆,彷彿感應到父親與我同遊,此行心態才從沾醬油式的觀光,質變為深擊心靈的尋根之旅。那是行程倒數第二天的下午三點多,聽完簡報,喝完荷花茶,搭乘嘟嘟車沿荷塘遊村,盛期已過,百畝荷塘繁華如夢,好可惜要是能早點兒來就好了,正當這麼想的時候,嘟嘟車經過一面彩繪牆,記憶金庫翩然開啟,我見牆如見父,當下心頭一熱,溼了眼眶。

牆上彩繪的,是一位男子騎著腳踏車、後座載著一名小男孩向前行去的背影,和小時候父親騎腳踏車載弟上學的背影,簡直一個樣。騎車的背影隨處可見不稀奇,奇的是,男子的白衫、長褲、身形與腳踏車,乃至小男孩的側頭倚靠、眼神與環抱手勢,都撞衫撞車撞手勢撞情境。眼前情景,即便並非父親施魔法,也足以撥弄心弦。那是沒有捷運的年代,早晨六、七點學生蜂擁而出的上學時間,擠得像沙丁魚罐頭的公車經常過站不停,倘連著幾班擠不上,父親立刻回家騎來腳踏車,一前一後載著我和弟過橋到校。父親在報社上班,回到家,夜已深,第二天還得起早送小孩,許是累了,某次回程連人帶車摔在橋上,幸後無來車,此事父親當笑話講,我卻聽得膽顫心驚;後來我長大一些,可以自己擠公車,卸了我的重量,父親輕鬆多囉,在站牌候車的我,望著父親載弟踩著腳踏車往橋漸行漸遠的背影,心想自己可得快快長大。

鎖上記憶,回過神來,嘟嘟車已駛離彩繪牆。欲請司機停車,鄰座團員說應該會繞回來等繞回來再拍,哪知嘟嘟車根本不回頭一逕朝前東拐西彎開到村口,團員魚貫下了嘟嘟車上了遊覽車。旅途中錯過了就是永遠錯過了,但我沒錯過,我還在禮詩圩村!我豁出去了,跑去找導覽員,導覽員帶我去找嘟嘟車司機,嘟嘟車司機叫我上車載我來到彩繪牆:「妳慢慢拍,我等妳。」我跳下車,蹲踮趴遠中近以各種角度拍了十幾張。登上遊覽車,奔向座位,點開照片給妹看:「像不像小時候把巴載小龍(弟的小名)上學……。」妹動容點頭;行程結束飛回台北,點開給弟看,弟鉤沉往事紅了眼眶。

光陰似箭,轉眼同鄉會又開始招兵買馬組團返鄉。我毫不猶豫報名搶了頭香,因為要去見化作千風的父親,因為靈魂從此有了鄉愁,因為打算讓尋根之旅在生命中酣暢地展開。

#溧陽 #腳踏車 #魚頭 #天目 #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