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王擁軍主編 中醫醫學基礎 | Yahoo奇摩拍賣
拜託啦魷魚小店

拜託啦魷魚小店店鋪實名驗證

Y2869871105粉絲數1642小時前上線

正評 98.2% (109)

出貨速度 8 未出貨率 12%加入時間 2022/08/18

店鋪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王擁軍主編 中醫醫學基礎

直購
促銷

$1,522$1,542

    數量
    運費活動
    • 運費抵用券7-ELEVEN 滿99元運費折抵31元

    付款方式
    • 現金付款
    • 全家取貨付款
    • 萊爾富取貨付款
    • 7-ELEVEN取貨付款

    現金付款

    • Yahoo奇摩輕鬆付現金接受付款方式:ATM轉帳 / Famiport / 輕鬆付帳戶餘額

    ATM 提供5家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灣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以上5家同行轉帳,免轉帳手續費。

    全家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7-ELEVEN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萊爾富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運費
    • 7-ELEVEN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全家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萊爾富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宅配/貨運單件運費$80

    商品狀況
    全新品
    所在地區
    桃園市
    商品編號
    101552981644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提供價金保管,交易更安心!

    商品資訊

    圖片

    圖片圖片

    書名:“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定價:158.00

    主編:王擁軍

    主譯:

    出版社:社

    出版日期:2023年6月

    叢書名:

    頁數:頁

    開本:16

    語言:簡體中文

    ISBN:9787117350037

    圖片
    內容介紹

    “腎主骨”是中醫學“天人合一”整體觀思維模式的體現,是對腎與骨生理現象、病理聯系和協同作用的概括,并用于指導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 本書共分5章,分別從“腎主骨”理論的歷史脈絡和臨床實踐、“腎主骨”理論的概念和內涵、“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體系的構建、“腎主骨”的現代科學內涵研究、“腎主骨”理論與臨床實踐等方面,逐層闡述了中醫“腎主骨”理論的研究與應用。內容從古至今,從宏觀至微觀,從理論到實踐,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較好實用性的專著。

    圖片
    目錄

    第一章 “腎主骨”理論的源流及內涵外延 /1

    第一節 “腎主骨”理論的學術源流 /1

    一、 秦漢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形成 /1

    二、 晉隋唐時期—“腎主骨”理論的發展 /5

    三、 宋金元時期—“腎主骨”理論的繁盛 /7

    四、 明清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創新 /9

    五、 民國近代—“腎主骨”理論的中西匯通 /13

    六、 現代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升華 /14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的概念和內涵 /21

    一、 “腎主骨”理論的概念 /21

    (一) 中醫學“腎系統”的范疇 /21

    (二) 中醫學“骨系統”的范疇 /22

    (三) 中醫學“腎主骨”的范疇 /23

    二、 “腎主骨”理論的內涵 /23

    (一) 腎藏精為骨發生和形成的基礎 /23

    (二) 腎與骨通過經絡相聯 /24

    (三) 腎之功能對骨發育具有促進作用 /24

    (四) 外合之骨體現腎的功能盛衰 /25

    三、 “腎主骨”理論的外延 /25

    (一) 骨與其他形體相關 /25

    (二) 骨與精、氣、血、津液相關 /29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藏象學說 /30

    一、 “腎主骨”理論與五臟相關 /30

    (一) “腎主骨”與藏象學說 /30

    (二) “腎主骨”與“肝主筋” /33

    (三) “腎主骨”與“肺主氣” /34

    (四) “腎主骨”與“心主脈” /34

    (五) “腎主骨”與“脾主肉” /35

    二、 “腎主骨”理論與奇恒之腑 /36

    (一) 中醫“腦”腑 /36

    (二) 中醫“髓”腑 /38

    (三) 中醫“骨”腑 /39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四) 中醫“脈”腑 /39

    (五) 中醫“膽”腑 /40

    (六) 中醫“女子胞”腑 /41

    (七) 奇恒之腑理論現代研究 /42

    第二章 “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體系 /46

    第一節 “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 /46

    一、 中醫“腎”的內涵 /46

    (一) “腎”的發生學 /46

    (二)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47

    (三) “腎”的現代科學內涵 /50

    二、 腎藏象的相關概念 /54

    (一) “腎藏精”理論與腎精 /54

    (二) “腎藏精”理論與腎氣 /56

    (三) “腎藏精”理論與腎陰 /58

    (四) “腎藏精”理論與腎陽 /59

    第二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 /60

    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生殖” /61

    (一) “腎主生殖”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1

    (二) “腎主生殖”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2

    二、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水” /62

    (一) “腎主水”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2

    (二) “腎主水”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3

    三、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納氣” /64

    (一) “腎主納氣”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4

    (二) “腎主納氣”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5

    四、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齒為腎之標” /65

    (一) “齒為腎之標”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5

    (二) “齒為腎之標”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5

    (三) “齒為腎之標”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6

    五、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之華在發” /67

    (一) “腎之華在發”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7

    (二) “腎之華在發”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7

    (三) “腎之華在發”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8

    六、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開竅于耳” /68

    (一) “腎開竅于耳”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8

    (二) “腎開竅于耳”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9

    (三) “腎開竅于耳”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9

    七、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在液為唾” /69

    (一) “腎在液為唾”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9

    (二) “腎在液為唾”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0

    (三) “腎在液為唾”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0

    八、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在志為恐” /71

    (一) “腎在志為恐”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71

    (二) “腎在志為恐”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1

    (三) “腎在志為恐”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2

    九、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主二便” /72

    (一) “腎主二便”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72

    (二) “腎主二便”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3

    (三) “腎主二便”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4

    十、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足少陰腎經 /74

    (一) 足少陰腎經的循行和功能 /74

    (二) 足少陰腎經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完善 /74

    (三) 足少陰腎經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5

    十一、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應冬” /75

    (一) “腎應冬”理論與腎的生理特點 /75

    (二) “腎應冬”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完善 /76

    (三) “腎應冬”理論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7

    第三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臨床應用研究 /79

    第一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的辨證論治 /79

    一、 “腎主骨”理論與八綱辨證 /79

    二、 “腎主骨”理論與臟腑辨證 /80

    三、 “腎主骨”理論與六經辨證 /81

    四、 “腎主骨”理論與氣血辨證 /82

    五、 “腎主骨”理論與三焦辨證 /83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的“從腎論治” /84

    一、 “腎主骨”理論與“從腎論治”法則 /84

    (一) “腎主骨”理論的臨床應用與發展 /84

    (二) “從腎論治”重要治法—滋腎陰法、溫腎陽法 /85

    二、 “腎主骨”理論與POP 的臨床研究 /85

    三、 “腎主骨”理論與POP 的機製研究 /90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肉相親、脾腎同治 /94

    (一)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形成 /94

    (二)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臨床研究 /95

    (三)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基礎研究 /96

    (四) 思考與展望 /99

    五、 “腎主骨”理論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 /100

    (一) “腎主骨”理論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的相互關系 /100

    (二) “腎主骨”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理論防治慢性筋骨病的臨床研究 /100

    (三) “腎主骨”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理論防治慢性筋骨病的基礎研究 /102

    (四) 思考與展望 /102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科疾病辨證論治 /102

    一、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發育遲緩 /102

    (一) 小兒腦癱 /103

    (二) 軟骨發育不全 /104

    二、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發育異常 /107

    (一) 脊柱側彎 /107

    (二) 佝僂病 /112

    (三) 成骨不全癥 /114

    三、 “腎主骨”理論與骨代謝異常 /118

    (一) 骨痿(骨弱):骨質疏松癥 /118

    (二) 骨痿(骨弱):腎性骨病 /125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惡性變化 /128

    (一) 骨枯(骨消):多發性骨髓瘤 /128

    (二) 骨枯(骨消):乳腺癌骨轉移 /132

    (三) 骨枯(骨消):內分泌骨病 /135

    (四) 骨枯(骨消):炎性骨病 /137

    第四節 “腎主骨”理論與POP 三級預防模式 /145

    一、 “腎主骨”理論指導POP 三級預防模式建立 /145

    二、 “調和腎陰、腎陽”與POP 的治療模式 /147

    (一) 試驗方案 /148

    (二) 試驗結果 /150

    (三) 試驗討論 /152

    (四) 試驗結果 /153

    第五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臨床療效評價 /154

    一、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評價方法 /154

    二、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評價討論 /161

    第四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臨床辨證用藥 /164

    第一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補腎”類方劑研究/164

    一、 臨床“補腎”類方劑概述 /164

    二、 臨床常用“補腎”類方劑 /166

    (一) 左歸丸 /166

    (二) 右歸丸 /166

    (三) 六味地黃丸 /167

    (四) 金匱腎氣丸 /168

    (五) 二仙湯 /169

    (六) 二至丸 /170

    (七) 青娥丸 /171

    (八) 大補陰丸 /172

    (九) 菟絲子丸 /172

    (十) 一貫煎 /173

    (十一) 地黃飲子 /174

    (十二) 溫腎通痹方 /175

    (十三) 益腎通痹方 /176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治療原則 /176

    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 /176

    二、 “調和腎陰、腎陽”的處方用藥 /177

    (一) 補腎填精壯骨類:補腎填精方 /177

    (二) 溫腎助陽強骨類:溫腎陽方 /178

    (三) 滋腎養陰健骨類:滋腎陰方 /179

    三、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 /180

    (一) “調和腎陰、腎陽”防治POP 的動態調控規律研究 /180

    (二) “調和腎陰、腎陽”治療POP 的臨床藥效機製研究 /180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氣血”治療原則/181

    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氣血” /182

    (一) “調和氣血”的臨床指導價值 /182

    (二) 椎間盤退行性疾病與氣血失和 /183

    (三) 骨質疏松癥與氣血失和 /183

    (四) 骨性關節炎與氣血失和 /183

    (五) 股骨頭壞死與氣血失和 /183

    (六) 外傷性骨折與氣血失和 /183

    二、 “調和氣血”的處方用藥 /184

    (一) 圣愈湯 /184

    (二) 咽痹方 /186

    (三) 脈痹方 /187

    (四) 筋痹方 /188

    (五) 痙痹方 /189

    (六) 痿痹方 /190

    第四節 “腎主骨”理論與補腎填精法的藥理機製 /191

    一、 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影響 /191

    二、 對OPG 基因敲除骨質疏松小鼠的影響 /192

    第五節 溫腎陽方、滋腎陰方網絡藥理學研究 /192

    一、 補腎中藥與維生素D 代謝網絡關聯分析 /193

    二、 溫腎陽方、滋腎陰方系統藥理學分析 /193

    第五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應用基礎研究 /201

    第一節 中醫“腎主骨”的科學內涵概述 /201

    一、 解剖腎與骨的關系 /201

    二、 內分泌激素與“腎主骨” /204

    三、 維生素D 與“腎主骨” /206

    (一) 維生素D 及維生素D 內分泌系統 /206

    (二) 維生素D 對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作用 /207

    (三) 維生素D 缺乏對骨的影響 /208

    (四) 維生素D 與“腎主骨”的關系 /208

    四、 Klotho 與“腎主骨” /209

    (一) Klotho 的生物學特征 /209

    (二) Klotho 與“腎主骨”的關系 /211

    五、 鈣磷代謝與“腎主骨” /212

    (一) 鈣磷代謝 /212

    (二) 鈣磷代謝與“腎主骨”的關系 /214

    六、 微量元素與“腎主骨” /215

    七、 調控因子與“腎主骨” /217

    (一) 補腎中藥治療骨疾病的調控機製 /217

    (二) 腎主骨的潛在調控因子 /220

    (三) 功能腎“主骨”的新型調控靶標 /220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髓干細胞 /222

    一、 間充質干細胞 /223

    (一) “腎主骨”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關系 /223

    (二) “腎主骨”理論與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的相關研究 /223

    二、 造血干細胞 /226

    (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造血干細胞的關系 /226

    (二) 骨對造血干細胞功能的影響 /227

    三、 脂肪干細胞 /228

    (一) “腎主骨”與脂肪干細胞(ADSCs)的關系 /228

    (二) “腎主骨”理論與脂肪干細胞分化的相關研究 /228

    四、 胚胎干細胞 /229

    (一) 擬胚體分化體系 /230

    (二) 共培養體系 /230

    (三) 單層細胞誘導法 /230

    (四) 化學物質誘導法 /230

    五、 骨骼肌間充質干細胞 /231

    六、 滑膜間充質干細胞 /231

    七、 圍產期組織間充質干細胞 /232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組織細胞 /233

    一、 成骨細胞 /233

    二、 破骨細胞 /235

    三、 骨細胞 /237

    四、 軟骨細胞 /238

    第四節 “腎主骨”與骨代謝疾病 /239

    一、 “腎主骨”理論與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239

    二、 “腎主骨”理論與骨硬化病 /242

    三、 “腎主骨”理論與腎性骨病 /243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關節炎 /245

    五、 “腎主骨”理論與類風濕關節炎 /246

    六、 “腎主骨”理論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247

    七、 “腎主骨”理論與老年性癡呆 /248

    八、 “腎主骨”理論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249

    九、 “腎主骨”理論與干燥綜合征 /250

    第六章 從“腎主骨”理論到“腎骨系統”理論 /254

    第一節 “腎骨系統”理論是“腎主骨”理論的發展/254

    第二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腎臟對骨骼的調節 /256

    一、 鈣磷代謝與骨代謝 /256

    (一) 鈣穩態調控機製 /256

    (二) 磷穩態調控機製 /258

    二、 電解質和微量元素 /258

    (一) 電解質 /258

    (二) 微量元素 /259

    三、 促紅細胞生成素 /260

    四、 骨形態發生蛋白7 /261

    第三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骨骼對腎臟的調節 /261

    一、 骨骼對腎臟調控的內涵 /261

    二、 骨調控腎系統相關信號機製 /262

    (一)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 /262

    (二) 瘦素 /262

    (三) OPG/RANK/RANKL 信號軸 /263

    (四) 脂聯素 /264

    三、 骨骼系統對腎臟作用的研究 /266

    第四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跨尺度主動調節 /266

    一、 鈣磷平衡 /266

    (一) “腎骨系統”與鈣磷平衡 /266

    (二) 腎性骨病中的鈣磷代謝 /267

    二、 細胞穩態 /268

    (一) 鈣磷平衡與鈣磷穩態 /268

    (二) 成骨分化過程中的細胞穩態 /268

    三、 激素的調控與平衡 /270

    (一) 糖皮質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0

    (二) 甲狀旁腺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1

    (三) 性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3

    第五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腎腦軸”調節/274

    一、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4

    (一)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腎系統” /274

    (二)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骨系統” /275

    二、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6

    (一)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腎系統” /276

    (二)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骨系統” /277

    三、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7

    (一)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腎系統” /278

    (二)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骨系統” /279

    第六節 從“腎主骨”到“腎腦主骨”/281

    一、 “腎腦主骨”的內涵 /282

    二、 “腎腦主骨”的生理學基礎 /282

    (一) 中醫“腎”的生理學基礎 /282

    (二) 中醫“腦”的生理學基礎 /283

    (三) 中醫“腎腦”相關與“腎腦主骨” /283

    (四) 骨之生長發育以腎腦為基礎 /284

    三、 “腎腦主骨”的病理學關聯 /285

    (一) 腎腦不濟則骨生異常 /285

    (二) 腎腦精髓不化則骨不靈 /285

    (三) 腎腦氣機不利則骨竅不通 /286

    四、 “腎腦失養”相關臨床表現 /286

    (一)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286

    (二) 腎性骨病 /287

    (三) 脊髓型頸椎病 /287

    第七節 “腎骨系統”理論與系統生物學 /287

    一、 系統生物學引入“腎主骨”理論的必然性 /287

    二、 系統生物學在中醫“腎”研究中的運用 /288

    三、 “腎骨系統”的系統生物學內涵 /289

    (一) “腎骨結構子系統” /289

    (二) “腎骨功能子系統” /289

    四、 “腎骨系統”構建的臨床指導價值 /290

    第八節 “腎骨系統”理論與中醫表型組學 /291

    一、 表型組學的概念與研究體系的建設 /291

    二、 中醫表型組學的概念與研究體系的建設 /291

    三、 中醫表型組學的研究基礎—大型“證病結合”人群隊列 /293

    (一) 建立中醫大型“證病結合”隊列的必要性 /293

    (二) 現有中醫隊列對中醫表型組學的貢獻 /293

    四、 “腎骨系統”與“證病結合”表型組學研究 /294

    五、 “腎骨系統”表型組構建與多學科聯合 /295


    圖片
    作者介紹

    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項目(中醫“腎主骨”研究)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1項,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項目。 圖片
    關聯推薦

    本書借助現代生命科學、現代醫學以及多學科理論知與技術方法,探討中醫“腎主骨”理論的科學本質,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理論內涵。論述內容從古至今,從宏觀至微觀、從理論到實踐,重于實用,突出重點。 圖片
    在線試讀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本日最速最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