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是如何没落的?

关注者
69
被浏览
80,476

5 个回答

2016 年 7 月,美国电信巨头 Verizon 以 48 亿美元收购雅虎核心资产。

这对曾经傲视群雄的雅虎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早在 1997 年,那时候 Google 还只是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创办的一个叫“BackRub(网络爬虫)”的研究项目。佩奇找到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希望以 100 万美元卖掉这个项目,然而雅虎方面并没有收购的意思。

雅虎最早创造了门户网站的概念。并且,在 Google 成为主流搜索引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户都是通过雅虎这个门户网站访问互联网。

当时,雅虎创造了成立一年就登陆纳斯达克的神话,市值达到 1280 亿美元。

从 1996 年到 2006 年这十年间,雅虎的营业额增长了 260 倍。一直是全球互联网排名第一的公司,并且长期压制住了美国在线和微软的MSN。在 2006 年全球互联网公司前 20 名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国分列第 1 ,第 7 和第 14。


在 2004 年时,雅虎的企业收入主要是靠传统的品牌广告和在线搜索广告。在品牌广告方面雅虎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线搜索广告是技术的竞争,这是 Google 的强项。

和雅虎对自己的定位相同,外界的期望也是雅虎是全球互联网最好的媒体公司。

而当时的雅虎 CEO 塞缪尔期望和 Google 竞争。但他自己心理很清楚雅虎的搜索和收购的 Overture 广告系统都比不上 Google 的同类产品。

但他还是盲目的扩张,招聘大量的技术专家,成立雅虎研究院,最后搞出来一个反响不佳的 Panama 广告系统。

Panama 广告系统不仅延期推出,并且并没有让雅虎的广告收益有本质上的提高,塞缪尔却仍然信心满满。

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他开始抛售 Google 的股票,但这些都于事无补。

他最终信用破产,被解雇。

继任者是原首席财务官苏珊.德克尔。他精于财务,却对互联网不甚了解。

事实上,雅虎作为 Google 的投资者,持有 Google 相当多的股票,德克尔却以低于 Google 上市价的 82.62 美元在其上市前卖给了投资公司。

《浪潮之巅》如此评论道:

出身华尔街的德克尔应该深知投资公司为降低风险而常用的对冲手段。具体到Google的股票,雅虎的做法应当是持有,因为如果Google失败,股票跌到零,雅虎在整个互联网就没有了对手,损失掉Google的股票则是无关大局的局部损失,但赢得的是整个互联网。

反过来,如果Google股价倍增,说明相对来讲雅虎业绩在下降,这时再卖掉Google的股票可以成倍套现,再回来和Google竞争(如果雅虎一直持有到2006年底,Google的股票价值超过40亿美元,这笔钱比雅虎从成立到那时的运营利润总和还多50%)。

由此可见,职业经理人的战略失误给雅虎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是互联网界鼎鼎大名的人物,为什么他不自己掌控雅虎呢?

事实上,杨致远执掌雅虎(有时是在二线)17 年,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并且击败了微软。实际上已经非常疲累。

经过多次股权更换,杨致远和费罗只掌握着公司不到 10% 的股份。大部分股份都掌握在华尔街的手里。

杨致远自己也几次试图退居二线,但是雅虎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将它引向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以至于杨致远自己不得不几次回到一线。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业绩不好,公司的第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要担当责任,这在美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这个负责人能力很强,没有大的错误。

总体来讲,美囯公司股东(股民)的容忍度要比中国公司差很多。一旦他们的投资不断亏损,他们就会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另找贤人来管理,甚至要求撤换整个董事会。


对于 Google 和雅虎的竞争,雅虎之所以失败。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技术能力上 Google 有很大的优势。二是在执行力方面雅虎也远没有 Google 那种蓬勃的氛围。

Google 的创始人有很深的技术背景。雅虎自诞生起就一直提供网页搜索服务,但是直到 2003 年收购了 Inktomi,雅虎自己不曾做过搜索。甚至在 2000 至 2004 一度换成了 Google 的服务。

并且,雅虎崇尚传统媒体的那种手工编辑工作而不是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信息。在雅虎,市场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发言权相对较大,而工程部门的发言权较小。

本来,雅虎在媒体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但是管理层并没有保持原有业务的稳定,而是冒险去和极客氛围的 Google 竞争。本来雅虎和 Google 的业务并不冲突,雅虎主要做品牌公司的广告,而 Google 则是针对中小商家。管理层不选择和 Google 合作把蛋糕做大而是挑起了一场不必要的,基本没有胜望的战争。

究其公司内部的原因:

雅虎摊子铺得太大。每个人都想做一切事情并扮演所有角色。每个项目蜻蜓点水,资源薄薄地摊了一大片,就像抹花生酱。公司里各自为政,很少为一个清晰明了的战略进行合作,而是为所有权、策略和战术争论不休。

整个组织内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极其官僚的组织架构内,虽然它在创立时是出于好意。对于许许多多员工而言,都可以找到一个在职责上高度雷同或重叠的同事。

缺少决策能力,因为没有清晰的权力划分,决策要么无法制定,要么错失良机。因为没有明晰而专注的眼光,没有将权力划分消楚,我们没有制定决策的宏观视角。

仔细看雅虎的产品线,只有雅虎电子邮件排在世界第一,其他的服务全部是老二和老三:搜索第二,IM第三,找工作第二,旅游订票第三。

对于用户来说,往往常常使用的是份额排名第一的,对于第二第三只是一个备选。

这也就说明雅虎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不过雅虎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雅虎及时的抓住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2006年,雅虎以 10 亿美元现金加上雅虎中国,从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也是雅虎的投资人软银集团手中换到了阿里巴巴 40% 的股份和 35% 的投票权。

即便雅虎后来套现一半股份,现在依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

此时,曾经的手下败将微软试图并购雅虎。并购的价格是 446 亿美元。最终也因为 Google 的搅局而宣告失败。

即便微软并购失败,美国互联网格局也已然发生了变化。雅虎无疑不再是一线互联网公司。

这也归结于雅虎的董事会并不关心公司如何发展,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如果认识到公司无可避免的衰落,他们会选择及时止损。于是乎,雅虎的董事会选定了一个资历比德克尔更浅,对互联网更不了解的女CEO卡罗尔·巴茨(CarolBartz)。

她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把雅虎拆了卖掉,减少投资人的损失。

微软再次找到雅虎,希望雅虎放弃掉当年以 Inktomi 为核心的自主搜索引擎,而采用微软新的搜索引擎 Bing。虽然雅虎内部评测表明自家搜索引擎至少在当时还略强于 Bing,但是卡罗尔以省钱为理由,答应将搜索引擎切换到 Bing。

微软为了和Google竞争,再次提出雅虎将经营了多年的搜索广告系统和微软不成形的广告系统合并。卡罗尔于是连搜索广告也放弃了。

可以说,雅虎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

此时雅虎最大的价值就是日本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大量股份。

讽刺的是,雅虎当年发家时候颠覆的美国在线靠着 Google 每年的分成,活得很滋润,甚至成了极有可能收购雅虎的公司。


至此为止。互联网 1.0 的代表雅虎公司,除了等着被收购,已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同样的,作为中国互联网 1.0 标杆的搜狐公司也面临着不太好的境遇。

在技术和产品上,雅虎缺乏清晰的战略,面面俱到却没有一项做到了极致。

同时,华尔街投资者的趋利性也让雅虎失去了自己的初心,雅虎 5 年七换 CEO。职业管理人的战略失误直接葬送了雅虎的前程。

当然,也未必是雅虎本身能力很差,而可能是对手 Google 实在太强。这些年 Google 在手机系统 Android ,视频网站 YouTube 等业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就像康师傅方便面,它已经做到了方便面领域的极致,但打败它的不是方便面而是外卖业务。

时也,命也。

当然对于雅虎和杨致远来说,都不能算是失败。勿以成败论英雄。雅虎开创了互用免费享用内容和服务的先河,这极大的推进了世界互联网化的进程。

事实上,永没有长青树。每一家公司的存在都有它的历史使命,使命完成便可退出历史舞台。

就像吴军博士讲的:

一百年后,如果人们只记得两个对互联网贡献最大的人,那么这两个人很可能是杨致远(Jerry Yang)和戴维·费罗(David Filo),而不是今天名气更大的互联网企业家佩奇、布林或者扎克伯格。

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远不止是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雅虎公司,更重要的是制定下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全世界至今遵守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和营利,并且发明了一种让用户和客户可以不是同一人的新型商业模式。

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我们得以从互联网上免费得到各种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分享信息,我们的生活因此得以改变。也许一百年后雅虎公司会不复存在,但是人们会把他们俩和爱迪生、贝尔及福特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

《浪潮之巅》吴军著

《拯救雅虎:玛丽莎.梅耶尔传》尼古拉斯.卡尔森著

雅虎如何从市值千亿走向衰败?

大败局:雅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文末送大家两个小福利,关注「有瞰学社」公众号,可免费获得:

  • 我们为 20-35 岁职场人准备的职场增值资料包
  • 《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私人微信,围观高质量朋友圈

雅虎中国消亡史

1995年,李彦宏还在华尔街打工,雷军和马化腾还在敲代码,马云则刚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创办中国黄页,而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杨致远的雅虎已经获得了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的注资。



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刚在起步阶段,人们想要浏览网页只能通过查询目录找到相应的域名并输入,操作十分繁杂。正因为这样,杨致远才产生了做“因特网导航服务”的想法:雅虎所作的就是把大量的网站集中在一个网页上供大家免费试用。

1996年,雅虎上市,次年凭借广告业务收入超7千万美元,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传奇。

1999年,中国雅虎网站开通;2000年1月,雅虎市值达1280亿美元。同年,中国互联网正式遍地开花,搜狐、新浪、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一年是中国门户网站的元年,也是网民们记忆深刻的一年。



周鸿祎与雅虎的恩怨

进入千禧年后,由于当时国内互联网遍地开花,特别是搜狐和网易凭借一系列热点新闻,迅速拿下第一代网民。

彼时的雅虎神仙般地停滞在了巅峰时期,一度被后起之秀的互联网按在地上摩擦。除了美国外的全球市场,雅虎只有在台湾和日本做的比较成功。后知后觉的杨致远想要收购一家大陆公司来复刻台湾运营模式,以此提升雅虎在中国大陆的业绩。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报价1.5亿美元的百度,要么选择1.2亿美元的3721。

为什么当时两家公司都要卖身呢?原因是百度和3721都是搜索引擎公司,而且两家公司在当时一直是死对头。为了争夺用户,3721的创始人周鸿祎甚至授权平台恶意诱导用户安装插件、流氓软件等。所以周鸿祎也一度被网友称为“流氓软件之父”。



于是在2003年,雅虎中国收购了3721,周鸿祎正式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周鸿祎入职雅虎的第二年,对雅虎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亏损的雅虎立马摇身一变又称为了一棵摇钱树。营收超过谷歌、网易等当时互联网大佬,称为首屈一指的门户网站。

然后就在雅虎行实现盈利后,美国总部的雅虎就要求周鸿祎必须在2005年超过百度,做到中国业绩第一,同时在财政上更宣布不再向中方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忿忿不平的周鸿祎选择卷铺盖走人。

离开雅虎的第二年,周鸿祎就创立了奇虎公司,推出主打拆卸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要知道,雅虎插件里面也有很多流氓插件,而这些软件都是周鸿祎进入雅虎后为了争夺市场业绩而推出的,所以雅虎住手自然而然成为了“360安全卫士”的重点打击对象。

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关系

就在周鸿祎远赴美国总部辞职的时候,雅虎中国就开始寻找下一个合作伙伴。由于新浪、百度、搜狐等开价过高,最后选择了马云的阿里巴巴。

一个是电子商务,一个是信息业务。其实最初雅虎是看不上阿里巴巴的,周致远只是想把日本的业务复制到中国大陆,所以才从阿里巴巴下手。而马云愿意与雅虎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想解决淘宝网现金流短缺的问题。



当时的阿里巴巴有淘宝和支付宝两个业务,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来保持业务运营,最后马云用阿里巴巴40%的股权换取了雅虎杨致远10亿美元的现金与品牌服务。

拿到钱的马云开始在淘宝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随着软银等股东的退出,马云巩固了自己在淘宝内部的话语权,依靠雅虎搜索引擎,淘宝电商得以迅速发展。

着时间的推移,雅虎中国变为了中国雅虎,公司战略几经变迁,总裁人选也在不断更替。2008年后,雅虎和口碑网合并,至此其已沦为“电商导购”,首页中到处是淘宝的广告。虽然阿里与雅虎的协议约定是继续运营公司至2016年,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中国雅虎日渐式微。

在美国本土,雅虎也曾遇到一些绝佳的项目,但无论是谷歌、Facebook的管理者,还是2008年时微软开出的450亿美元收购价,都没能打动雅虎的心。

辉煌落幕

2013年4月,中国雅虎曾向邮箱用户发送邮件,称已正式启动集体迁移。当年8月,原雅虎邮箱中的所有邮件和相关账户设置都已经被雅虎系统自动删除,并且无法回复。

2015年,雅虎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收到了公司遣散的通知,这标志着雅虎决定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2016年,雅虎将自己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邮箱等在内的核心业务以4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通信巨头Verizon;2021年,Verizon又将包括雅虎在内的Verizon Media出售给了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交易完成后Verizon Media将名称改回雅虎,但此时的雅虎,早已今非昔比。



2021年11月,《华尔街日报》以“雅虎退出中国大陆,在华20年风雨历程就此画上句号”的标题撰写了雅虎宣布撤出大陆市场的消息。此后网友们发现,雅虎仅存的在中国大陆可以访问的包括天气App、新闻资讯等在线服务,以及雅虎旗下的科技媒体Engadget中文版均无法访问。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无论多辉煌的企业,如果不顺应时代发展,调整战略运营,都会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时代淘汰。只有找准定位、随时保持警惕心理与竞争意识,而这也是任何商业场中想要继续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所必须认识到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