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談:華碩從 B2C 往 B2B 布局,如何把供應商變成自己的客戶?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談:華碩從 B2C 往 B2B 布局,如何把供應商變成自己的客戶?

早於生成式 AI 浪潮興起的時間點,華碩在 2019 年 11 月就成立了智慧物聯網事業群(AIoT BG) ,這是異於過往消費性硬體產品如手機、筆電、主機板的新事業群與產業發展路徑,從原本的 B2C 逐步開展工業市場進到 B2B。本集《全新一週》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來跟我們談談華碩將 AI 結合物聯網所打造出的 AIoT 解決方案有哪些,應用在智慧工廠的發展與應用又有什麼,以及華碩在未來的整體產業擘劃與發展願景,有著怎樣的宏觀視野。

華碩 AI 布局從 2015 年開始,張權德表示,當時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發現 AI 落地方式不應局限在消費型電子產品,而是在各類智慧型應用領域,除了智慧製造之外,還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醫療,因此華碩在 2019 年正式成立智慧物聯網事業群,目前全公司擁有將近 1000 位 AI 工程師,在工業 4.0 的脈絡下發展對接合作夥伴、供應商 B2B 的 AIoT 服務。

張權德坦言,在華碩成立一個 AIoT 部門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其商業模式、客群類型與以往業務完全不同,「當時我們在訂定 AIoT 方向的時候,一開始比較偏往製造,因為華碩跟製造的關聯性非常高,透過供應鏈獲得品質佳的零件,才能生產優質的產品。」以往華碩的供應商出貨前大都是採取人工目檢,「如果交付 1,000 個物件,華碩透過抽檢找到一個瑕疵品,基本上我們不可能幫他檢其他的 999 個,一定整批退貨,」張權德分享,後來華碩協助供應商藉由影像結合 AI 分析的技術來進行瑕疵檢測,解決了人工容易眼睛疲勞導致誤判、瑕疵界定標準不一等問題。

華碩樹林廠示範智慧智造應用,解決工廠跨國溝通難題

張權德表示,過去十年製造業都在探討「工業 4.0 數位轉型」,如何讓品質提升、效率增加,他進一步研究德國專家對於工業 4.0 的定義,可歸納為四個步驟:聯網化、可視化、透明化,以及適性化,首先透過網路蒐集數據資料,再聯網進行管理,接著將數據可視化,分析產線狀況、良率低的原因,最後提出如何對此預測、適性化調整。

至於華碩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戰?張權德分享,華碩在建樹林示範工廠當下便將所有的設備聯網,建置數據中台,讓數據呈現在戰情室裡,並花費一年半時間蒐集,確保資料能夠正確、自動地被上傳到系統,再進行 AI 分析處理,成為輔助決策的重要武器。

如果您想聽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聊更多 AI 實戰應用,例如「AR 智慧眼鏡如何協助遠端協作,節省人員的時間和跨國出差費?」、「自主移動機器人 AMR 如何發揮即戰力,快速協助單一產線各種少量多樣的生產?」、「智慧派工系統如何因應人、機、料、法等變數,做到高效輔助決策,讓原本耗時安排的工單排程,2 分鐘就得到解決?」立即收聽節目《全新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