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線大病 尋找中西救「聲」 - 明醫網

聲線大病 尋找中西救「聲」

[2012-05-23]

由聲沙、爛聲到失聲,可以令人有口難言,更可以令人失去「搵食」工具。

要保養聲線,由日常護理開始,正確用聲、護聲方法,你掌握幾多?

一旦患上聲線毛病,現時治療選擇甚多,由最先進的手術治療,到最溫和的針灸治療都有。

但專家們一致提醒:飲多啖水、聰明用聲,才是錫聲之道。

撰文:謝慧心 攝影:徐子豪

部分圖片:Getty images

聲洪如鐘,多麼有氣勢!即使無需那麼威風,可以響亮、清晰地說話,讓別人聽見自己的意思,也是一種生活的質素。

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聲線明亮;即使擁有一把「靚聲」,不好好保養,同樣會有輕則聲沙、說話漏氣,重則失聲的問題。

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教授唐志輝指,我們所謂的「聲沙」,可以是在不同層次發生的問題:

水腫──最簡單的一種,即聲帶因充血、感染,黏膜層以下有水腫所致;

結節──聲帶黏膜層下的結締組織增厚,積聚液體,俗稱「生繭」;

囊腫──聲帶黏膜本身有分泌性腺體,因病脹大變為囊腫,它與結節的增厚有本質上的分別,狀如水泡般,需要以手術取走。

黏膜下水腫(Reinke's edema)──全聲帶腫脹(整個聲帶黏膜下的結締組織腫脹),常見由吸煙引起。

瘜肉──長期的黏膜下水腫,令聲帶生長出如瘜肉狀的物體,實則都是水腫。

聽來種類繁多,唐志輝也特別提醒不是所有聲沙都是直接由發聲問題引起:「最常見是胃酸倒流,引致聲帶灼傷;此外,喉癌所致的前期病變,都可令人失聲,但病理大為不同。」所以,若有聲帶問題求診,醫護人員都會建議人們先向耳鼻喉科醫生求助,而醫生首先會查詢病人有否吸煙習慣,「若有,幾乎所有聲帶病理樣本我們都要拿去化驗。粗略估計,只有大約5%以下的喉癌病人,是沒有吸煙的。」唐志輝補充。

由聲沙的老師說起

說到聲沙,不難認為與職業性相關。早年中文大學曾進行一項有關老師聲沙的研究,他們派出醫生與言語治療師,到學校替老師檢查聲線問題,結果發現,多達四成老師都有不同程度的聲線問題,而且班房學生人數愈多,老師患聲線障礙機會愈高。中文大學醫學院言語治療師羅家東指,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班房每多一個學生,老師便多6%機會患聲線障礙,但這比例卻以倍數增加,估計多十個學生的話,老師聲線出問題機會,會增加達80%之多,「小班教學的話,老師的風險明顯相差好遠。」羅家東說。若分析課堂時間長短的分別,以三十分鐘為界線,三十分鐘以上,老師出現聲線問題的機會會較高。

至於性別,女教師的比例明顯較高。羅家東解釋,聲帶內有透明質酸,作用是鎖水與吸震,聲調一般較高的女性,因聲帶每秒鐘拍動的次數較男性多,聲帶磨損的機會亦較高。「但同時,女性聲帶內的透明質酸,卻又比男性少,這些生理因素令女性的聲帶較男士脆弱。」

羅家東指,聲帶愈厚,其拍動會較慢,聲底相對較低沉;而聲帶較長,拍動時音調較低、聲帶短則音調較高。雖然這些先天因素,決定人們的所謂「聲底」,但因為製造聲音是「人為」的過程,所以我們仍可以調校高音、低音,即如唱歌般。

唱K的啟示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則有另一個有趣的用聲研究。港大聲線研究所所長姚文禮指,他們曾經研究唱歌對人們用聲的影響,發現一個人若不飲水連續唱K,最多只能唱到92.4分鐘,但若每唱畢一曲便飲一杯清水,則可以唱到130分鐘,可見飲水的重要性。

學過唱歌,是否等於懂得用聲?羅家東認為並不盡然。「唱歌只是一種方法。有些人天資好,很快已懂得將歌唱技巧用來說話,或將說話的方法套用來唱歌。見過一些職業或業餘歌手,轉介來接受言語治療,許多歌唱時好靚聲、技巧好好,但原來在日常生活中說話那把聲線,卻是用聲不良。平日講壞了聲線,或生活習慣令聲線有問題,最終都會影響唱歌。」羅家東提醒,每個人的聲線都有「限額」,言語治療師教授的說話技巧,可以令聲線「耐用」一點,老師們學習過後,每天下課時,由從前感到「好攰」變為只是「略攰」。「即使你練到好叻,都不是『無敵』,可以任講。」

「大聲」心理學

為何我們會用錯聲?除了量,也有質的問題。羅家東更指出,原來不僅「大聲」會講錯,「細聲」都會錯。

過分用力講話:習慣要壓着喉嚨很用力地講,「鍊梗條頸」、壓低聲調都不好。有些人想大聲,卻不懂得大聲的方法,以為「用力」便可。其實要大聲,最好的方法不是用力,「細細力」亦可以很大聲。

‧使用共鳴:多用口腔、咽腔的位置發音。

‧牙齒不合得太緊:略張開,講話時共鳴會較好。

‧聲線集中在面部的前方發聲,不是喉嚨。練習方法很簡單,可以先發音「唔……」,當你感到臉上有震動、痕癢感覺便是取得共鳴。然後以「唔……媽媽……唔……買餸」,加長句子來練習,加倍掌握說話時有共鳴震動的感覺。

竊竊私語:許多人以為刻意細聲是好,其實同樣是錯誤地用力壓着喉嚨。正確的細聲,是輕鬆地調校音量,無須「鍊」着喉嚨來講。

姚文禮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為什麼我們會「夾硬」大聲呢?無非是希望對方聽見自己。問題不一定是自己「細聲」,而是環境因素妨礙對方接收你的聲音。「如你講書,面向書枱,聲音的反射自然不是向着班房,浪費了。我講書時習慣會眼望最遠的一行來講。」太遠聽不到?太噪吵聽不到?何不索性走近一點,在班房的中間、或學生的桌前來講?用咪高峰也是理想的方法,但姚文禮指,曾聽說有校長認為老師用咪「不專業」,或擔心聲浪會騷擾鄰旁的班房。偏偏老師「硬撐」來講,最終又被投訴「聲沙」影響教學,老師的處境也頗為無奈。

嚴重聲帶問題 手術可治療

發聲其實是個複雜的過程,聲帶本身不會主動震動,需要頭頸許多組肌肉、加上神經系統控制。所以,唐志輝指,聲線問題不都只是用聲不當的功能性聲帶問題所致,還有不少複雜的原因,如先天性聲帶黏連(WEB),常見於兒童,成年人則以創傷為主,如接受手術時曾經插喉等。其次有神經性聲帶問題。

神經元(直接控制肌肉部分)、神經線和大腦都牽涉發聲過程,而控制聲帶的最重要神經為「回返神經」,它始於迷走神經,然後左邊經胸腔迴轉,右邊經頸部迴轉,若此神經出現病變,便無法控制聲帶震動。甲狀腺腫瘤、胸腔病(尤其病灶在左側的)、肺結核、肺癌及食道癌等,都可以影響「回返神經」,引致聲帶功能障礙。

唐志輝指,要決定聲帶問題需以何種方法治療,醫生要先了解病情嚴重性。若聲帶問題為一般的水腫結節,有機會自然復元,一般會採用保守治療,即言語復康治療。若病灶只屬「單側」(只一邊聲帶有問題)處理較易;若兩條聲帶均有問題,患者可能因聲帶麻痺而呼吸困難,嚴重性更大。

至於我們常說的聲帶結節、瘜肉問題,唐志輝指現時常用是以內窺鏡輔助進行手術,除了用硬鏡配合手術儀器,將聲帶凸出的地方磨平,或打開黏膜抽走水腫,另可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將結節組織「氣化」磨平,原理與激光美容相似,此法適用於估計出血較多的個案,如瘜肉已充血、腫瘤、或黏膜下水腫等。

事實上,若聲帶有問題,醫生需要先找出病原,如有腫瘤等要先治療;若是神經性問題,會觀察可否自然恢復,可以的話會先等候,期間亦可先接受延緩治療,如言語治療師提供的聲線訓練;若是聲帶不能閉合,則可注射物質入聲帶來臨時增厚它,現時會使用透明質酸;有時亦可用推移方法,在甲狀腺軟骨以微創手術開小洞,推回聲帶復位後,放入卷狀的Goretex物料以定位。若是聲帶麻痺,需要將聲帶移位、收緊,則可透過手術縫合,改變聲帶位置,或以神經重接技術,用其他頸部神經連接回返神經,此治療創傷性較大,一般適用於本身已需要在頸部施手術的病人,如甲狀腺癌患者。

唐志輝補充,許多治療的重點都在聲帶高頻的部分,所以本來聲線沙啞、漏氣的病人,可能發現術後自己的聲調轉高。

類固醇開聲之謎

以注射、口服或吸入性類固醇來「緊急開聲」堪稱民間傳說。唐志輝再度澄清:「失聲只是短暫聲帶水腫與炎症。類固醇作用是減低炎症,令聲帶黏膜沒那麼腫脹來開聲。吸入性類固醇較難確定可落到聲帶黏膜;注射、口服療效好接近,而事前要排除是感染所致,若然,用類固醇也無效。」

他強調,類固醇有其副作用,而且藥效過後,水腫會再出現。一般人其實無需使用這些方法,除非必須出席重要場合;而且若水腫情況嚴重,其實使用類固醇作用也不大,「我們一般都會建議病人取消這些工作。」

有一情況例外:「有些病人剛完成聲帶手術,或知道聲帶腫張因過敏而起,此時用類固醇便有治療作用,減低水腫,改善病人的呼吸,不會窒息。在醫院內較常用。」

-------------------------------------------------

聲帶也可「美容」?

隨着年紀增長,聲帶也會「衰老」。無論花幾多心思替臉蛋加工,一開腔講話或已「穿崩」。

唐志輝解釋,年老後,咽喉上升與肌肉移動定會減慢,令聲帶震動位置轉為聲帶的較後方,許多時候會令聲線變得低沉;有時問題並非聲帶受傷所致,如長者身體虛弱,也會令他們根本不夠氣去說話。

近年,外國醫學界開始出現「聲線美容」之說,其原理是給聲帶注射透明質酸,幫助加強聲帶不同部分的震動,補救發聲問題,「香港還未發展到,年紀大的人因感聲線底沉,想提高聲調而要求注射。」但唐志輝補充,這方法對個別患者卻有所幫助,例如先天聲帶不能閉合、或接受手術後聲帶受創引致表面不平滑,均可注射透明質酸將聲帶增厚,改善發聲。

-------------------------------------------------

護聲貼士

飲水──護聲首要,飲至小便變清為之足夠。

吸蒸氣──同樣可替聲帶補水,一早一晚洗澡時呼吸5-10分鐘蒸氣已足夠;閒時亦可哄鼻子到熱飲杯上吸氣。

間竭性休息──沒有無敵、任講這回事,無論如何, 爭取讓聲帶休息。

避免清喉嚨── 有人常以為喉嚨「有嘢」,但總清不到什麼來。原因往往是飲水不足,令聲帶分泌物較濃稠所致。多飲水,分泌物稀釋了,便沒有需要清喉嚨的感覺。

改變咳嗽方法──咳嗽時保持輕力,如「扯蝦」般已可代替咳。有咳聲,代表聲帶已拍過。

胃酸倒流護理──胃酸湧上可灼傷喉嚨及聲帶。減少晚上吃得過飽、或進食時間與入睡時間太近,若患上胃酸倒流,需要藥物配合治療。

吞嚥──細力點,避免大力吞嚥。

食物──避免刺激性飲食,如酒、咖啡因、酸、辣、油膩、朱古力等。至於蜜糖是否奏效,則因人而異,若沖調太濃,太甜可能反而「封喉」。

(建議提供:言語治療師羅家東、姚文禮)

-------------------------------------------------

港大研究:針灸治療

治療聲線問題,近年大眾可能從明星歌手的報道中,知道針灸治療的存在。近年,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亦展開針灸治療的研究,大約120名病人接受針灸療程。該學系高級註冊中醫師石敏棋指,研究選取有慢性聲帶問題人士參與,包括聲帶結節、瘜肉、喉炎及聲帶水腫問題,其中以女性(包括主婦與教師等)為多,而治療效果理想。

她解釋,聲沙人士不少的體質都屬於陰虛,其表徵之一是缺水,其他徵狀包括小便帶黃、大便乾身、經期少、睡眠質素偏差等,這些恰好與西醫對聲沙問題的解說互通。

研究中選取的針灸穴位,亦互為呼應:合谷(手掌虎口)、列缺(手腕)及照海(內足踝)的遠端穴位,前二者屬肺經,後者屬腎經,均有養陰生津的功效;而位於喉嚨的近端穴位──廉泉(下巴)與人迎(喉部),則有局部刺激的作用。醫師會在這五個穴位總共落九針,為時約三十分鐘。

最近港大亦正展開激光針灸治療的研究,原理是以微電流代替入針,增強刺激作用,每穴位的治療時間約三十秒,但需輪流進行。該學系現正招募有聲帶病變(肥厚、結節、瘜肉或慢性喉炎)、從未接受言語治療或聲線治療、沒有吸煙飲酒習慣、年齡介乎20-55歲的患者參與研究。

(網址:www.hku.hk/speech/clinic/voi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