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特斯拉全新车型 Model Y?

本问题部分内容被收录至专题 >>> 缺创新?更务实?特斯拉发布新车 Model Y ,更多内容可点击了解。缺创新?更务实?特斯拉发布新车 Model …
关注者
1,080
被浏览
1,299,979

172 个回答

这几日随着特斯拉Model Y的交付,这款2020年最受瞩目的电动汽车新品,也基本上拉开了神秘的面纱。之前Elon Musk对这款车的评价是

  • “something super special”
  • “a manufacturing revolution”
  • “the machine builds the machine”等。

听上去似乎Model Y的创新大都集中在制造方面,而非Model 3集中在用户体验方面。绿芯频道联合 @朱玉龙 制作了这期视频。

新能源工程师专业解读Model Yhttps://www.zhihu.com/video/1231703244101156864

以下是图文版。

的确这款车有点像是Model X在Model S上的同平台小改,但作为SEXY四款车型的最后一篇拼图,Model Y之前有很多的黑科技预告也让我们有很多的期待。我为大家梳理了网上的各种信息,让我们一起从以下几点,来分别看一下。

首先来看外观和大小的差异

作为同平台的车型,Model Y 在外观、内装、部份规格上都与 Model 3 相近。具体来说,比Model 3长了57mm,宽了72mm,高了181mm。如果说Model 3的长宽高尺寸与宝马3系、奔驰C相当,那你可以理解Model Y和宝马X4、奔驰GLC Coupe相当。

再来看轴距方面。Model Y的 ,只比Model 3长15mm,改变非常微不足道。可以判断的是在电池方面Model Y和Model 3将会有非常大的兼容性,也就是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与Model 3五座相比,Model Y五座一排在乘坐空间上增加不大,二排头部和腿部略有提升,这些对于乘员来说,还是有些变化。

更大的变化,是在储物空间上。Model Y在后备箱配有一键放倒功能,可以通过后备箱左侧拉手把二排座椅放平,可以得到一个1925L的后备箱,比Model 3的425L多了3.5倍,甚至比奔驰GLE或者奥迪Q7还要大一些。

虽然车背是流线向下的,尾部的高度空间会稍微受限。但加上前面Model Y 的前舱也能可以容纳一个随身行李箱,这款车的使用范围更广了。结合Model Y 搭载了电动尾门,应该是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比Model 3有了很大幅度的进步。相信这点进步对于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可能也是Model Y相比Model 3,最大的溢价点了。

其次是低温能耗的改进

对电动车来说,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续驶里程。从车主手册看到,Model Y在动力系统方面,最大的改进是搭载热泵空调。所谓热泵空调,指的是空调制热方式,从之前的PTC加热方式,改成了热泵加热。其实就是优化冬季低温用车能耗。

从特斯拉官网公示的信息中,Model Y长续航版的WTP工况里程508公里,相比Model 3的518公里只下降了2%左右。工况续航测试是不开空调的,整车尺寸和重量方面增加了这么多,能耗差异只有2%,个人感觉比较神奇。这到底是数据水分,还是整车和驱动系统效率更进一步,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测试。

另外,我们在另一个回答里分析过Model 3的特殊的冬季热管理模式,在下面的链接里。相信也会沿用在Model Y中。

最后,黑科技在哪里?

对于Model Y,马斯克在不断拉高技术人员的期待,有以下几点传说中的改进:

1)整车线束减少到100米?!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在一辆普通豪华传统车上,线束长度达到4000米是很正常的。Model 3通过将传统CAN网络架构改进成“域架构”大幅度减少控制器数量之后这个线束的长度降低到了2500米。

目前全球还没有Model Y的拆车报告,没办法确认Model Y是如何在Model 3的基础上做到所谓“将线束长度降低95%的”。等到6月份左右竞品车到了,拆开来看看,应该就知道了。应该是这里其实不仅仅是线束,而且整个电子电气架构,包括那些核心的控制器有哪些被重组了,这个是最值得我们最关注的事情。

2)白车身的一体化铸造

特斯拉发布Model Y的白车身细节图,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结构特性上的改变,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Model Y可能采用了几个压铸件,分别是左右前减震塔总成和后下车体总成。前后减震塔总成采用压铸铝,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后下车体总成,是否采用一体铝铸造,这个技术难度比较大,需要在后续有实车以后才能确认,总体的来说,特斯拉在之前的技术上做了一定的改进,但是目前海谈不上在车身设计和制造上存在革命性的突破。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模具和连接点的数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综合成本的降低。这也是整个汽车产业在追求的目标。

3)自动驾驶FSD功能

这个硬件应该是和Model 3的HW3一致的,我估计特斯拉目前的做法就是小步迭代,一边向前兼容,一遍完全依赖于软件的提升,这个发展路径的潜力很大,但什么时候能实现完全自动我们不知道,我们判断判断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

总的来说,Model Y就是Model3它哥。从现有披露的信息总结来看,他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带来了一些空间和使用便利性方面的改进,实际体验与Model 3差不多。

但是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其在能耗技术方面,电子电器架构方面,车身制造方面如果能够带来大刀阔斧的改进,用大胆改革的勇气给整个汽车行业一个范例,是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


2019年3月14日,马斯克正式发布Model Y。舞台上,Model S/3/X/Y被摆在了一起,这一刻,特斯拉在汽车行业真正重新定义了SEXY。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关于Model Y的介绍仅有短短的10分钟,但做足了铺垫。
2020年3月14日,Model Y正式交付。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Model Y的“尺寸、配置、性能、黑科技”等各种猜想不绝于耳。可当真正看到实车的时候,不少人还是有一点失望的,毕竟期待太多。昨天,跟一名三电工程师聊天,他说这种期待更多是希望Model Y在技术引领上做出更大幅度的跨越,一方面为整个纯电汽车行业打开更多的空间和想象维度,另一方面也为一些跟随者指明方向,可是并没有等到什么真正的惊喜。
其实,没有惊喜可能也正常。特斯拉的SEXY蓝图早在2015年就规划好了,Model 3和Model Y按照规划是共平台开发,通过与Model 3共用尽量多的平台件,来降低Model Y的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因此,Model Y可能注定不会有较大程度的工程变革;现在想想,有时候提前交付可能反而意味着一些技术的妥协。
接下来,谈谈我的感受吧,还没拿到实车和更多数据,暂且云评一下,仅供讨论。

1. Model Y真的很大?
马斯克说过,Model Y,being an SUV,is about 10% bigger than Model 3,so will cost about 10% more & have slightly less range for same battery。

我们来看一下实车数据:
Model Y 长4751 mm,比Model 3长5.7厘米,1.2% longer;
Model Y宽1921 mm,比Model 3宽7.2厘米,3.9% wider;
Model Y高1624 mm,比Model 3高18.1厘米,12.5% higher;
Model Y轴距2890 mm,比Model 3长1.5厘米,0.5% longer;
Model Y四驱性能长续航整备质量2003kg,比Model 3重143kg,7.7% heavier;
Model Y四驱性能长续航56690美元,比Model 3贵6000美元,12% more expensive。

估算一下Model Y的体积,参考莲花汽车名义体积的计算方法——Sedan和SUV名义体积的公式如下:估算一下Model Y的体积,参考莲花汽车名义体积的计算方法——Sedan和SUV名义体积的公式如下:

式中,h为车身高度,b为轴距,w为车身宽度,l为车身长度;为了再严谨一点,我在车身高度h上减去了离地间隙(Model Y的离地间隙比Model 3高2.7cm)。
Model Y作为溜背造型SUV,按照Sedan的公式,计算得到Model Y的名义体积是10.693立方米,Model 3的名义体积是9.118立方米,17% bigger,看上去还算make sense(与粗略的通过长宽高的乘积来计算体积的结果相近,暂无点云,无法通过数据测量,仅供参考)。
结论是Model Y is 17% bigger than Model 3,bigger than it is thought,而看上去也确实和Model X体积相仿,加上三排7座的配置,不禁让人觉得Model Y的空间溢价很大,单看空间都具备成为爆款的潜质。可事实上,由于Model Y的电池和底盘等要和Model 3共平台,所以Model Y在X向空间并没有太多提升空间,轴距仅增加1.5厘米;Z向高度为了SUV更好的视野,会提高座椅H点,导致头部空间的挤压。

看一下Model Y五座和Model 3五座的一排和二排头部、腿部、肩部和臀部空间尺寸,一排空间确实增加不大,二排头部和腿部略有提升。不过,放平二排之后的Cargo Volume倒是从Model 3的425L提升到了1925L,多3.5倍。
总之呢,Model Y看上去much bigger than 10%,但实际空间需要自己去体验;价格呢,12% more expensive;是否值当,还需要综合考虑续航、配置、舒适性等因素。

2. Model Y真的有黑科技吗?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Model Y,马斯克提到过“something super special”,“a manufacturing revolution”,“the machine builds the machine”等,加上一些2019年特斯拉专利信息的公开,引起了行业内外对于Model Y的强烈期待。其中,部分期待的黑科技包括:(1)低压电气/电池架构,包括取消12 V蓄电池、线束减少到100米;(2)先进制造技术,主要是白车身的一体铸造;(3)自动驾驶,在Model 3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硬件能力。
首先来看看低压电气/电池架构。
Model Y并没有取消12V蓄电池,大概率依然是沿用Model 3的45Ah的铅酸蓄电池,详见Model Y用户手册。
大家期待的大小电池集成方案或者升级48V,没有应用在Model Y上,目前也没有任何下一步的线索。这里所说的取消12V蓄电池,不是从12V铅酸电池替换成磷酸铁锂或者三元锂电池,也不是简单的把12V蓄电池和动力大电池包做一个物理集成(如下图);而是真正的采用动力大电池包里面的电芯,通过BMS控制的方式,实现直接输出低压直流电,供低压电器使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纯电汽车具备动力大电池的优势,用马斯克的话说,it doesn’t make sense that electric cars still have lowly 12-volt (usual lead-acid) batteries on board to power the vehicle's 12-volt systems。

再来看线束减少到100米。
Model 3的低压线束实际总长接近2500米,1800多个回路,总重超过30kg,成本高于2700元。这是在功能域架构下优化之后的结果,比传统的CAN电气架构(Model S/X)已经节省了很多长度、回路、重量和成本。事实上,如果说Model S/X只是实现了动力系统的电气化,Model 3才真正开始慢慢实现汽车电气架构的创新。

Model Y的新线束架构猜想源于下面这个专利,符合马斯克说的“95% less wiring than Model 3”。如图,112为线束主干,分成多段。184为线束的分支,分成多段,为柔性电路板。186是连接到用电设备的插件,112A和112B以不同结构型式的190连接起来,112和184以不同结构型式的190连接起来。这种FPC(柔性打印电路板)排线结构最大的好处是更容易被机器人操作,实现“the machine builds the machine”,至于对轻量化、回路数量、电阻损耗的积极作用,还需进一步量化。

目前,由于没有拆车,无法百分百确定Model Y是否采用了这种集成柔性电路板。但是,从Model Y的车内Z向空间大小、地板形态和机舱局部来看,并没有FPC主干线的痕迹。此外,考虑到集成柔性电路板的综合成本、连接器的开发难度(所有控制器和电器都需要连接器)、试验标准、试验机构、测试设备、供应商资源等很多因素,大概率Model Y并没有完全采用这种全新的线束架构。此外,截至目前,马斯克和知名FPC供应商们,也并没有一些关于整车用集成柔性电路板的信息释放出来。
其次是一体铸造白车身。
Model Y的一体铸造白车身猜想也是源于一个专利“汽车车架的多向车身一体成型铸造机和相关铸造方法”。该专利是通过一台多向压铸机,包括一个具有车辆覆盖件的模具,以及几个可以相对于覆盖件模具平移的凸压模具实现。此类凸压模具会分别移动至铸造机中央的铸造区,负责不同部件的铸造,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绝大部分车架的铸造工作。这个想法很“疯狂”,疯狂到不可能实现。这里不说多难了,先看Model Y真正做了什么。

今年2月份,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一张Model Y的白车身细节图(左图),后轮罩部分明显是压铸铝的结构特点,这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难道一体压铸实现了?后来,经过很多专业人士的分析,Model Y可能最多只采用了三个压铸件,分别是后下车体总成和左右前减震塔总成。其中,前后减震塔总成采用压铸铝,已经非常成熟,绝大部分BBA车型都会采用,部分中高端国产品牌也会采用,完全是成本的问题。至于,径长接近1500mm的后下车体总成,采用一体铝铸造,需要4000吨以上压机,虽然尺寸的问题不大,但作为一个车身重要的结构件,真正实现薄壁化(不过分冗余的轻量化)和足够力学性能是有一定挑战的。总之,Model Y的白车身技术并没有采用过多一体铸造的工艺;整体上,无论是压铸单件的制造,还是铸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难度不是特别大。

多说一点,特斯拉之所以这么做,显然也不是为了噱头,当然也不是为了轻量化(压铸铝的厚度会高于铝板金),真正目的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模具和连接点的数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综合成本的降低。因此,整车架的一体铸造是不存在的,但70 in 1是真的。Model 3的70个铝板如下图。这里插一个故事,美国蒙罗联合公司创始人兼CEO花费了6600个小时,对Model 3进行逆向拆解得出的结论之一:Model 3 在白车身上的失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采用钢铝混合的Model 3装配非常复杂,工人需要手动对齐缝隙。零件的增多导致了Model 3制造成本上升;不过有趣的是,马斯克已经把Model 3白车身工程师开除了。而Model Y,70 in 1的想法,可能是用一个错误弥补另外一个错误。

另外,这个埋个伏笔,Model 3的白车身约360kg,你们猜Model Y的多重?(Model Y整备质量2003kg,比Model 3重143kg,考虑到底盘、电池、电机、内外饰造型、座椅、开闭件方案等沿用Model 3,其实可以大致推算出Model Y白车身的重量,没有比想象中的轻。)
最后是自动驾驶。
非自动驾驶专业,有点写不动,只说一下配置,因为不少人期待Model Y在自动驾驶硬件方面有大幅度的变化。事实上,Model Y和Model 3提供同样的Autopilot软硬件,价格56000RMB,Model Y并没有升级版的硬件,与Model 3一样,八个摄像头(下图1、3、4、5),十二个超声波(下图2),一个毫米波雷达(下图6);当然最重要是娱乐和自动驾驶控制器Hardware 3.0(内置特斯拉自研的 Full Self-Driving,FSD芯片)。总之,在自动驾驶方面,整体上Model Y没有更多特别的提升。

插播一个新闻,3月19日,Navigant Research发布最新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2020年,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百度Apollo排名再次跃升,首次挺进NR报告国际自动驾驶第一梯队“领导者”中。第一梯队里还有Waymo、Cruise以及 Ford Autonomous Vehicle三家公司。特斯拉排在十名开外。当然,马斯克不会care这种榜单,这种榜单也丝毫不会影响特斯拉迎接其第一个100万辆电动车下线的辉煌时刻。

小结:
1. 粗略看下来,Model Y像是一款Model 3 Plus,但算不算bigger than bigger就见仁见智了。虽然没什么惊喜,但还是期待开一开、拆一拆、测一测。这里再多说一点,现在我真正好奇的是Model Y的能耗,Model Y和Model 3四驱长续航分别是508km和518km,差距不到2%。从重量增加、风阻增大、电池&电机共平台等角度看,理论上差距不止2%。当然,热泵空调勉强算是新技术,但目前看热泵是为了降低能耗而增加的唯一硬件,可实质上热泵的贡献并没有那么大,尤其是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因此,Model Y还有没有其他黑科技,还不能完全下结论。当然,也不排除Model Y电池放电区间更大的可能。期待进一步的实测。
2. 此外,发展到现在,电动汽车技术趋于同质化。特斯拉建立了真正属于电动汽车的新技术标准——“低能耗、长续航、大空间、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甚至造型”。BBA及其他新势力开始慢慢跟上新的标准,当然,也许BBA会重新定义电动汽车的豪华,显然特斯拉还没有,这也不是特斯拉的追求。多说一点,以小鹏P7为例,大家已经认同和学会了如何造一辆很好的电动汽车,也发现技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小鹏P7的706km是否真正领先,暂不讨论,起码在一个方向和起跑线了,而且局部还有超越)。但是,问题来了,在技术甚至造型趋同的情况下,新来的电动汽车怎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