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不平凡的一年,歷經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許多對保險業未來有決定性影響的政策實施,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認為唯有靠專業+愛+科技,才能持續為保險業帶來進步與發展。

       「今年是相當不平凡的一年!」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分別從「資金運用層面」、「商品面」及「金融科技面」來看這不平凡的一年帶給保險業的影響。

  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範圍擴及全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波動,股市大跌之後再緩慢回升,時至2020年底指數再度回升到2019年底的水準。以股市同期相比來看,似乎像什麼事都不曾發生一樣,然而過程實在是一波三折,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產生莫大壓力,如債券利率持續走低、新收保費的投資運用等,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9月,臺幣對美元升值約3%多,同時也面臨到巨大的匯損壓力。然而在壽險業嚴陣以待下,其實觀看2020上半年臺灣壽險業在財務治理方面,表現還算不錯。

  馬君碩亦表示,相較於財務面,新冠疫情及全球低利率對業務商品面的影響則是更為深遠。另一方面,從臺灣內部來看,從年初主管機關對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的監理要求,以及分別於2020年1月及7月2次調降責任準備金,還有7月對儲蓄險死亡保障門檻法則的上路,讓壽險業整體業績(FYP)相較於2019年上半年同期下滑3成多,即是所謂的「保費懸崖」,且對比於7月之前有2次的停售效應使保費收入增加,7月後的狀況則是更顯嚴峻。

  在各險種類別中,唯獨保障型商品有所成長,前3季大約成長了11%。在上述種種舉措下,可以看到的是對保費「量」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對「質」的改變,使原本的「虛胖」狀況變得更加精實,也確實使保險逐漸回歸到保障本質。

  另外,新冠疫情除了影響到資金運用及商品面,也促使民眾更加仰賴對於數位工具的應用,保險公司也因而更加提高了對數位科技的重視,著實推動了金融科技的加速發展。

2020年施行許多對未來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

  回顧2020年有許多重大政策的施行,馬君碩認為儲蓄險轉型、銷售投資型商品予高齡客戶時必須錄音,以及健保資料的逐漸開放,對保險業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則是儲蓄險轉型。至於接軌IFRS 17以及ICS 2.0的適用,一方面距今尚有一段時間,二方面方向明確,是屬於長期的政策,雖對保險業的影響甚大,卻是漸進式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保險公司的銷售模式及消費者的觀念都會慢慢適應儲蓄險中拉高的保障成分,亦可說是未來消費者在選購此類商品,所要考慮的不僅是回報率而已,包含的是消費者對於保障與儲蓄的認知。

  另一方面,基於消費者保護的原則,在對高齡投保者銷售投資型商品的過程中錄音,對保險公司而言也有一定的挑戰,除了增加法令遵循成本之外,也可能短期內會降低業務人員銷售投資型商品予高齡者的意願,但政策立意良善,相信度過陣痛期,勢必在商品與服務上更能夠貼近消費者所需。

  再者,若未來健保資訊的開放,將對保險公司未來影響甚大。如健康險的風險精算、保費精算等,過往都是引用國外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的數據做為類推適用,事實上與臺灣本土的實際情況有所差距。臺灣是高保險滲透度及高保險密度的環境,但一直以來都面臨著保障不足的狀況,當健保資料開放,我們就會有很完整豐富的去識別化資料用做精算,同時當精算數據能夠忠實呈現本土狀況時,未來為消費者提供保障型商品,在商品定價層面就會更加精準,而消費者則能有更多貼近需求的選擇。

疫情驅動健康意識及金融科技正向發展

  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有著偌大的影響,從保險業的角度來看,馬君碩認為以正面觀之,疫情確實提升了民眾對於健康的注重,從保障型商品業績提升即可以看出民眾更有健康風險的意識;另一方面,為了防疫也使人與人聯繫的方式有更大的比重仰賴數位管道,自然是更加促進了金融科技發展的速度,同時也推動第一線接觸客戶的業務同仁們,更加善用他們的社群媒體等數位工具。

  「我覺得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考驗著業務人員的數位素養及應變的能力。」過往拓展業務全然倚靠面對面的交流,然而在如今多了數位元素的「新常態」之下,業務人員該思考的是如何塑造並發揮自己的優勢。

  而疫情對保險業最大的負面影響還是全球低利率的狀態。利率走低促使保費提高,而客戶的預算有限,當保費提高、商品變貴,業務人員自然難以銷售,就算是保障型商品,仍是需要利率貼現,所以長期來看,可能會有終身型商品慢慢減少之情形,取而代之的是定期型商品慢慢增加比率,且短期內可能仍會持續保持低利率的狀態。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