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子女教育金,掌握規劃要訣

0
716

★一九九二年加入保德信國際人壽,目前為保德信首席壽險顧問
★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週談成3張新保單(3W)持續1,139週
★為美國百萬圓桌MDRT終身會員
★二○○八∼二○一七年連續十一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金龍獎、銀龍獎等殊榮


日前看到一份HSBC調查報告數據指出,全球近9成父母為子女教育主要資金提供者,臺灣父母的平均支出金額全世界排名第5,平均一個孩子從小學栽培至大學的教育花費約為5萬6,424美元,約新台幣172萬元。若再加上三明治族目前所承受的高壓現況,龐大的教育支出,父母若未及早為孩子進行規劃,負擔將會非常沉重。

教育費的支出,大致可以分成3大區塊:其一為「學校開銷」,孩子接受國民義務教育,這部分的費用相較其他兩者來說並不貴,儘管念的是私立學校,學費對雙薪家庭的父母來說,應還算負擔得起。

龐大的教育費用主要是來自於——「生活雜支」與「培養教育費用」。一位客戶跟我分享,他的孩子光培養教育費用,每月就至少要2~3萬元,這費用還不包括日常的生活雜支;再者,臺灣父母有讓孩子提早遊學的習慣,遊學一次(一個月)的費用是30~50萬元起跳,加總下來教養的費用壓力愈發沉重。

或許很多民眾會覺得,生活雜支與培養教育費用可以降低,能省下多少就多少,但在社會上人們愛比較的環境下,父母沒有在教養上多做一些努力,可能會讓孩子在同儕間陷入格格不入的窘境。這價值觀雖然不盡正確,但卻很真實。

取決「預算」及父母「理財態度」

在薪資不漲、萬物皆漲的情況下,父母該如何用有限的預算,為孩子準備未來應備的教育金?針對此問題,還是必須回到「現金流」這個關鍵,取決於「預算」及父母的「理財態度」。

先從預算來看,臺灣雙薪白領階級加總起來的年收入若有達百萬元,以目前的薪資水準排位,應屬還不錯的薪資收入,但同時也代表著,年收入未達百萬元家庭者比比皆是,教育費用準備對他們而言,是個巨大挑戰。起因於現今民眾對金錢的態度還是大多為「收入—支出=儲蓄」,這樣管理金錢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須調整為先儲蓄再支出,也就是「收入—儲蓄=支出」。

因此在規劃上民眾要清楚現況:家庭年收入有多少?並瞭解日常開銷,挑出哪些開銷是可省、不必要的?對此精簡,將節省下來的預算,用來規劃孩子未來所需的教育費用。

但調整後會產生資金排擠!舉例來說,10元的收入,可能有5元是用在生活費用,甚至是更高,達6、7元,剩下來的3元若拿來準備孩子的教育金,那退休費用準備幾乎就得停擺。

這種現象導致現在很多父母辛苦地把孩子教養長大,但退休準備幾乎為零,只能說服自己靠勞保、勞退的退休金就已足夠,但這已然是背離現實。因為儘管投保到最高投保薪資,月領的勞保退休金也僅有2萬多元,這樣的退休生活品質,可想而知。

順應時勢,開源節流,資金分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育費準備需以有預算為前提,否則你只能祈求孩子求學路上都是念公立。薪資與物價漲幅你我都無法決定,這是事實,民眾只能順應時勢,開源節流,先把每項支出所需的預算先抓出,透過記帳瞭解家庭的現金流、收支損益概況,再將結餘進行資金分配。

如何將預算有效分配?先規劃好家庭的保障,所剩下來的預算就可以來進行子女教育準備。子女的教育準備方式有很多種,若以保守為優先考量,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規劃如有給付生存保險金功能的保險商品,以及繳費與給付更具彈性的投資型壽險,再搭配醫療、意外傷害等多種附約的規劃,可滿足家長與子女多面向的需求。等到儲蓄到有較多的「本」後,可再去思考更進一層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