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汉语汉字)_百度百科

[jì]
汉语汉字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冀,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2],读作jì,最早见于西周 [3]。本义不明,也有资料显示本义指冀州,为古九州之一;可假借为“觊”,指希望、期望 [3-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UXLW
仓    颉
LPWTC
郑    码
TIEO
字    级
一级字、常用字 [2]
平水韵
四寘 去声 [1]
总笔画
16
注    音
ㄐㄧˋ
笔顺编号
2113525121122134
四角号码
12801
统一码
基本区 U+5180
结    构
上中下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
冀,初文像一怪头之上长有双角的人形,为独体字。到了《说文小篆,双角讹为“北”形,怪头人形讹为“異”形。成为合体字。隶变将“北”形简化为两点。楷书仍以从北从異结体。释形是就讹体为说 [3]
一说本义不明 [3]。“冀”,《说文》云:“北方州也。从北异声。”《说文》以州名释“冀”,并将之分析为形声字。从这个说解中,无法看出先秦动词“冀”的本义。不过,《说文》另有“觊”字,云:“㰟𡴘也。”段注:“欠部𣢆下曰:𣢆,𡴘也。覬𣢆㬪韵。古多作幾,漢人或作𩥉,亦作冀。於从豈取意。豈下曰:欲也。”另“𣢆”,《说文》云:“𡴘也。”段注:“𡴘者,吉而免凶也。覬下曰:𣢆,𡴘也。𣢆與覬音義皆同。今字作冀,古音不同。”从上述《说文》及段注来看,“冀”与“觊”“𣢆”可能有同源或通假关系 [11]
一说本义为冀州,古九州之一,冀州地处北方,约占有山西、河南之地,冀州不同于其他州,因为它是帝尧氏的都城,是九州之首。“異”从田,从共。“田”是农人聊以为生的土地,也泛指所有土地:“共”的篆文字形如平台上的两只手,既是供俸,又是劳作:“冀”今文为“北”“田”“共”的组合,“北”可看作两只翅膀是希望的翅膀。“冀”的字形表示农人用双手在田中辛勤地劳动,用身体把田地供奉起来,因为心中有着希望的翅膀,期望能有个好的收成。有希望才有动力,因此日日夜夜地在田中劳作;而辛勤的劳作又带来希望,是劳动给人以希望。“共”为“供”,双手将田中所产的粮食瓜果供奉给神灵,是心中有希望的翅膀,或是祈福、多子、保平安,或是要求丰收,以求上天能够显灵实现。先人以渔猎为生,逐水草而生,生活困顿颠簸,他们最大的希望是可以有田地,这样就能定居,过上安稳的耕织生活。所以“冀”从“田”,从“北”,为希望、期望之意 [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冀州。古九州之一。
Ji prefecture
冀,北方州也。——《说文》
两河间曰冀州。——《尔雅·释地》
河内曰冀州。——《周礼·职方氏》。朱骏声曰:“地亘今盛京直隶山西、河南各府州,淮南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书·五子之歌》。孔传:“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
古代国名。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
Ji state
河北省的简称。
Hopei province
京津冀
姓。
动词
假借为“觊”。希望,期望。
hope
吾冀而朝夕修我。——《国语·鲁语》
冀至珠庭焉。——《史记·孝武纪》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韩非子·五蠹》
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冀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冀缓急或可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冀其成功、希冀、冀图、冀愿 [4] [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北方州也。从北異聲。几利切文二 [11]

说文解字注

冀,北方州也。《周礼》曰:河内曰冀州。《尔雅》曰:两河閒曰冀州。据许说是北方名冀。而因以名其州也。假借为望也、幸也。葢以冀同觊也。觊者、𣢆幸也。从北。异声。几利切。古音在一部 [4]

康熙字典

《唐韵》九利切。《集韵》《韵会》几利切。《正韵》吉器切。音骥。《说文》:北方。从北,异声。《徐曰》:北方之州也。《玉篇》:北方州,故从北。《尔雅·释地》:两河閒曰冀州。《广韵》:九州名。《晋书·地理志》:冀州,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舜以南北阔大,分衞以西爲幷州,燕以北爲幽州。
又欲也。《左传·僖三十三年》: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又姓。《韵会》:晋大夫冀苪。
又《韵补》叶苟起切。音已。《楚辞·九辩》:心摇悦而日兮,然惆怅而无冀 [7]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

书写演示

笔画顺序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几利切
kjĕi
集韻
全清
几利切
kiɪ
韻略
几利切
增韻
几利切
中原
去聲
齊微
全清
ki
中州
去聲
齊微
江異切
洪武
全清
吉器切
ki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ær
先秦
王力系統
k
ǐə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jə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iə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jiədh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j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ĕ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e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j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e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