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 Mobile01
首先要謝謝 挖洗不良中年 與 Volf 兩位,在合作期間熱心的提供見解並不厭其煩交叉驗證中間的步驟。

對網路線影響如何影響聽感,一直很好奇。網路上看到用儀器證明的方式,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做分析最難的一步是取得樣本,自己在家裡也架了DAC對接錄音機,換線、換switch,連吹風機干擾都用上,就是沒聽到什麼差異。

直到有一次看到 Volf 在討論區提到:「雖然我不認為網路線會影響音質,但我仍尊重每位聽得出的大大,甚至想了解為什麼會有差異?在挖大傳兩段不同網路線的錄音給我時,很明顯可以盲測出差異……」,覺得機會來了!一開始也不知道能自己查出些甚麼,原本打定主意以不麻煩別人的方式進行,後來才發現其實大家都很熱心。

經過從挖洗不良中年(以下簡稱挖大)提供的影片分析中,學到了寬頻域型底噪,會讓聲音失去集中、有力程度。

在Volf合作錄音檔分析中,定位到於特定低頻頻帶才出現的雜訊,會影響低音下潛程度,以及聲音緊縮悶著等聽感。

在此次實驗量測,可發現不同網路線引入干擾不同的特性,錄音後以耳朵進行ABX測試,分辨出網路線差異,是可做到的。

—————— 分隔線 ——————

首先從與 挖洗不良中年(以下簡稱挖大) 合作分析兩段錄影檔說起。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挖大的想法:「用這套系統來錄音的想法是, 真空管機對線材可能比較不敏感, 器材總價也不高, 再加上手機錄音的傳真度較低. 如果這個都能聽出差異, 那就表示網路線造成的差異並不只屬於高階器材的世界」

器材: Lumin T1 + 管迷海德堡 Heidelberg 120 Gold , 喇叭ATC SCM11 V2 , 這是20萬以內等級的器材

影片:手機錄的,且背景噪音大,可能不容易數據分析。

百元塑膠switch

使用網路線:第一段是AIM NA7,第二段是一條幾百元的普通網線

測試的曲子: 古璇 璇曲蔓地 愛的箴言 前1分鐘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聽感差異:一個比較有能量感,一個比較柔和。 手機錄的音質有減損,在音響上實際播放無損檔原曲, 聚焦性跟活生感差別很明顯,都不用花精神去判斷

作業流程如下:
1. 由原始.mov錄影檔,抽出音訊軌道,保留原始音頻AAC 44.1K格式,另存為.m4a
2.由.m4a檔案,轉換格式為同樣44.1K .wav檔案
3. .m4a, .wav 檔由挖大確認聽感差異仍相同存在
4. 接下來頻譜分析,錄音檔裁切等,都在無壓縮的.wav操作
5. 裁切後wav檔,上傳雲端,製作ABX test網頁[可參考abxtest.com教學]。網頁上有三個鈕,分別可無縫播放A、B錄音檔,以及X未知是A或B。由使用者選擇X是A還是B,共有十個回合。若正確數有8次以上,則表示在統計上認為能正確分辨的信心度夠高。反之若不到8次正確,則表示與隨機點選的結果難以區別。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首先直接看頻譜其實相當接近,並不容易看出差異。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整個音頻大約到13kHz,更高頻的能量不高。 iPhone的錄音穩定度,調整的仍有一定水準。40秒及50秒兩個錄音都各有一個相同高頻到約20KHz。此錄音及壓縮演算法影響,相對之前分析另一位國外YouTuber上傳的相比要好多了。

接下來看兩個頻譜相減如下: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13KHz左右仍有個比較雜的相對差異帶,很難說是哪個環節造成的,先不看這部分。其他明顯幾條直向雜訊(通常是環境噪音、例如身體、物品移動),既不像聽感差異所描述,也不適合當作判斷依據。

在多方嘗試其他特徵指標時,將頻譜解析度拉高32倍。突然發現39-49秒的雜訊,藏著秘密。關鍵在30秒歌聲剛開始的這兩個地方: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兩個錄音的頻譜差異,竟然巧合跟第一段錄音的深色低能量處形狀長得如此相似。

回到理論來解釋,noise floor(底噪)升高,對於高能量訊號本身影響有限,所以頻譜相減時,仍會幾乎一樣(也就是圖中偏白色處)。但對於低能量處,雜訊則主宰了頻譜能量,所以相減後,反而仍看到大量雜訊。因此推論,在開始唱歌這段時間,第二段錄音應該有較多寬頻域底噪。

最有趣的是,我原本一直聽不出差異。認為就算針對此處聽,也不過是很小的雜音罷了。但真正仔細注意聽時,聽感真的截然不同。在這段人聲,可聽出第一段錄音聲音集中有力。而第二段錄音,底部能量像是被散掉,好像從錄音室移到開放空間,多了空氣將聲音迴盪開(很難形容,但聽得出來)。

經由分析推論提示位置,用耳朵進行ABX盲測驗收,十次完全💯正確分辨無誤。終於第一次把聽感跟訊號特性對起來了。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與挖大的合作著重在分析流程建立,去掉可能導致洩題的環境雜音片段,建立 ABX測試網頁。可避免人為因素,以及利用無縫聆聽定位差異處,減少記憶聽感的難度。在武器齊備後,就發信找 Volf,請教他是否有興趣進行下一步合作:大量量測樣本。

Volf馬上爽快答應,下一章節會由 Volf 主筆:測試環境及流程。

—————— 分隔線 ——————

實驗說明:

主要方式請參考以下文章連結:

 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那如果討論到網路線不就...Wireworld Starlight 8 

1. 家中網路系統:上述連結已說明,很一般的網路系統,主臥先從壁插接一條1米Cat5e到WIFI機,WIFI機接一條1米Cat5e到電腦主機(Roon Core),WIFI機拉一條20米長的Cat6扁黑線到交換機。

2. 交換機:16年前燦坤買的平價交換機,支援最高網速100Mbps,用原廠電源線。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3. 網路線:LINKOMM Cat8 1米金屬頭網路線,Cat5 1米小白線,其中Cat6 20米扁黑線接WIFI機。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4. 串流綜擴:Bluesound PowerNode,使用原廠電源線。

5. 喇叭:Focal Aria K2 906。

6. 錄音設備:iPhone15手機。

7. 錄音軟體:AudioTools,其中SPL測試音量在60~70分貝,Recoder錄音格式選WAV。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8. 訊源:
(1) Roon+TIDAL:升頻到192kHz/24bits。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2) POWERNODE TIDAL: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8. 錄音:由於同2月底在皇帝位測的音量太小,約52分貝,底噪過大,因此只錄右喇叭,手機離喇叭約30公分,平板負責操控,手機與平板均固定位置不動,先確定音量在60~70分貝並固定,再啓動錄音。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9. 錄音過程:串流綜擴先播放15分鐘之後才開始錄,換網路線先播放一首歌後再正式錄。

(1) Roon+TIDAL:Cat8錄30秒共5次,檔案A1~A5,之後換Cat5錄30秒共5次,檔案B1~B5,錄音日期4/25晚上。

(2) POWERNODE TIDAL:Cat8錄30秒共3次,檔案A6~A8,之後換Cat5錄30秒共3次,檔案B6~B8,錄音日期4/27上午。

—————— 分隔線 ——————

本來只請 Volf 幫忙各錄三段,結果拿到各五段,再加碼換Tidal播放App各錄了三段(這部分是另一題,與本篇主題無關)。還好有 Volf 熱心的加碼,對後續數據挑選及分析,有莫大的幫助。

在分析不同線材差異性前,先檢視同一條線多次量測的一致性。先看A線,我以A4為基準,其他頻譜相較A4差異如下: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從時間軸分三段有不同現象:
1. 前5秒多段錄音有直條紋(寬頻雜訊),放大音量聽會聽到短暫「擦」聲,因為沒有重複性,推測很可能是環境噪音,例如人員、物品移動,我們可先不看這段。

2. 5-24秒在A1到A3有明顯橫向條紋,A4,A5兩個錄音,則是正常頻譜差異量,沒有橫向條紋。

3. 24秒處應該是A4雜訊改變,所以每個相減的圖都看到。

再看B1-B5:
也有類似情形,只能挑B2, B4這組,一樣5-24秒還算乾淨。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第一關就遇到大魔王!」這是我看完十段錄音心裡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還好 Volf 有多錄到五次,A4, A5, B2, B4在24秒前頻譜還算乾淨可用,可以繼續分析,隨時間雜訊變動這題先記下來。

兩線聽感差異,主要在「鼓聲下潛」差異。跟 Volf 確認後,指的其實是過了鋼琴伴奏,有大量bass低音彈奏的12-20秒那段。雖然之前差異最明顯的兩米線,目前錄音時已換成了一米線,聽感差異沒那麼明顯,但仍可聽出下潛的差異。

因此接著先只專注在低音bass那段,進行製作A4/A5, B2/B4 ABX test網頁,請 Volf 測試是否聽感差異仍存在。結果是:A線低頻下潛與用喇叭聆聽有相同聽感可辨識,兩個組合10次中都能8次辨別成功。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為了仔細觀察低頻特性,將頻譜Y軸改為log scale,並針對bass出現前後5秒進行分析。

先看A4/B4這組,前五秒會發現A4在約50-60Hz有頻譜有橫紋,由B4-A4頻譜差異圖,看到此橫紋能量會一路到後面bass區(5-10秒黃色框內仍有藍色塊)。推論此橫紋增強了bass拖尾強度,所以才會觀察到頻譜拖尾變長,聽感多了下潛。B4沒有該橫紋, 少了下潛,因此就可辨別出來兩線差異。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接下來A5/B2這組,在bass出現前,A5仍有50-60Hz頻段,只是比A4稀疏稍弱,有可能因為較弱,所以不易在bass區頻譜觀察到拖尾明顯變化,但由最下面B2-A5頻譜相減圖,仍可看到藍色殘餘能量出現在A線。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最後是A6/B6這組,本來這是拿來探討用Tidal app播放器變因用的,不在此篇討論範圍。會用這組錄音,是因為聽感經Volf ABX測試,只正確4或6次,兩線在Tida app下此錄音無法區別網路線。檢查bass前五秒鋼琴區頻譜,A6, B6都沒有明顯橫紋狀頻帶干擾。同樣用前面的推論,因為沒有頻譜橫紋,bass下潛程度兩者無法區分。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整個推論不論正向關聯A4/B4、A5/B2,或是反向不關聯A6/B6,就全都講得通了。下潛聽感,與頻譜位於低頻50-60Hz處橫紋雜訊相關,可藉由此現象判別A/B線。

我在bass區聽感不如Volf,一直苦於無法辨別,現在利用在鋼琴區的聽感差異,可感受到聲音有點緊縮悶悶的,人聲在某個段落甚至會覺得有一點抖動不穩。雖然差異並不明顯,但在仔細專心聆聽下,仍可以100%分辨A/B成功。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之前沒研究的A1,A2,A3,同樣觀察bass前五秒低頻頻譜。除了A1,其他兩次錄音都有低頻橫紋。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而之前還沒看過的B1,B3,B5都沒有低頻橫紋雜訊。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總計A線5次錄音中有4次有明顯橫紋,B線5次都沒有。在此次錄音實驗中,利用此特性,區別A, B兩條網路線聽感,只要測試兩個樣本以上,就可分辨出差異。

最後將原始音檔進行同樣位置比對,原始音源此區相較能量並不高,只有稀疏點狀,沒有橫向條紋。推測橫向條紋應是播放時受干擾產生,而A線相較下,比較容易受到這種干擾。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殘留的問題至少還有兩個:先前暫記下來的隨時間變異頻譜特性從何而來?以及為何A線較容易有低頻橫紋干擾?這會需要設計釐清干擾源變異來源等實驗來分析,以及更多的錄音量測樣本。這些在這次的實驗中,尚無法提供回答。

實驗設計也仍有一些地方可再精進:例如A1-A2-A3-B1-B2-B3錄音順序,改採A1-B1-A2-B2-A3-B3、錄音改用較專業立體聲錄音設備、移到無響室進行錄音、甚至自動化流程治具大量樣本採集分析(再寫下去快變成業界產線了)…等等。

總之,在家動手做實驗的樂趣——無價!

—————— 分隔線 ——————

聲音由聽覺到聽感,因為牽涉到「感受」,就容易因人因時而異,不易量化。再加上雜訊干擾強度,也同樣因環境因時而變化。兩者乘在一起會有非常多可能性。我想這可能就是造成在各討論區,有很多不同觀點論戰的原因。

錄音ABX測試某程度上可減少人在這方面的變數,而在我的經驗中,原本無法辨別的,經由精確提示學習後,能找出差異。這同時也代表著ABX測試結果,並非直接代表事實,只適合當作受測者在當下對該樣本辨別能力的信心度使用。

最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雜訊對聽感的影響,顛覆了我的認知。學習到我們不一定是聽到雜訊,而是感受到雜訊與音樂交互影響後的結果。集中有力、飄蕩空氣感,緊縮悶住等等,都是這次才體驗到的。


最後,打開音響,輕鬆享受首曲子吧!


Reference:
1. Volf 設備配置分享: 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那如果討論到網路線不就...Wireworld Starlight 8 
2. Tacoseer 無響室量測分享: 請問各位串流撥放器換網路線或交換器音感有變嗎 
3. ABX test網頁架設:
    https://abxtest.com
    https://github.com/jaakkopasanen/ABX
4. 分析程式:
    ffmpeg, python 3.11(numpy, audalign, matplotlib, scipy, pydub)
5. iPhone錄音:AudioTools
6. ABX test測驗:
    iPhone12 mini+ AirPod Pro 2 (GoldBingo)
    iPhone15+Sennheiser CX Plus True Wireless (Volf)

—————— 分隔線 ——————

附錄一:ABX網頁架設

將較為詳細的設定方式整理於此,提供給有興趣玩玩ABX test的網友參考。

ABX結果,並非直接代表事實,是一種機率與統計的概念。隨機點選,也是有機會全猜對的。但測試次數越多,則隨機猜中的機率越低。解讀方式是當正確數高時,代表兩者相異的信心度越高。下圖取自GigaCalculator。一般常用p-value=0.05為分野,也就是10次中要正確8次才具較高信心度。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相同的,沒得到足夠高分,也未必代表實際上差異不存在。辨別度也會因不同人、受過訓練與否、是否針對差異處聆聽等等而異。通常適合拿來當作具差異性的對照組,變數較受控。

一般大家會使用常聽的唱片來測試,提醒要注意唱片的版權使用範圍,並不適合公開散佈錄音連結。若想公開的話,可考慮使用開放授權的網站所提供的音訊檔,例如提供無壓縮音訊且免費的freesound.org,只需註明出處即可。

——————— 分隔線 ——————

第一步:錄音
先假設您已經錄好音,準備好錄音檔後。若可以的話,先將有明顯雜音容易洩題的錄音去掉,剪出您最想比較的段落,例如使用在iPhone上的軟體 Audio Editor & Tool,類似軟體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

第二步:對齊
這一步,也是比較麻煩的一步,是將待比較的兩個錄音檔對齊。不論是用軟體眼睛比對或是建立python開發環境,都有一定學習曲線。因此寫了一個email機器人,能自動將寄到該信箱的郵件,抽出音訊檔附件,約3分鐘對齊好後回寄給發信人。收到對齊好的檔案,因演算法仍有能力限制,請再聆聽確認是否正確。

機器人信箱:[email protected]
(此信箱只有機器人會看,我不會去看及回信)

第三步:上傳
接下來請到ABX test網頁原作者GitHub,下載最基本的設定檔(如下連結)。
https://github.com/jaakkopasanen/ABX/raw/master/public/minimal.yml

現在您手上有三個檔:對齊好的A,B兩個wav檔,以及minimal.yml設定檔。請上傳到Dropbox。(Dropbox帳號申請、使用等步驟,請參考Dropbox官網說明)

第四步:修改設定檔
使用iPhone上的Dropbox app為例,將步驟整理如下:
1. 三個上傳好的檔案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2. 點選A檔案右邊三個點點,然後選擇「共享」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3. 複製共享網址連結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4. 回到三個檔案的畫面,點minimal.yml右邊的三個點點,然後選擇「編輯」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5. 先將剛剛複製下來的網址,取代掉綠色範例。黃色處,改成您想要的名稱,兩處要一樣。紅色處name可依您喜好更換,repeat則改成10。一般來說測試次數10次以上,較具代表性。修改完儲存。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6. 回到三個檔案畫面,換點B檔案右邊三個點點,重複步驟3-5。只是改的地方換第二個測試的設定。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7. 恭喜您,已經完成修改了!回到三個檔案畫面,最後選minimal.yml右方三個點點,選擇「共享」,然後複製網址備用。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第五步:網頁網址
這個步驟就是將您剛剛複製下來的網址,替換掉以下範例中綠色部分: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打開此網址,就可開始進行ABX測試了。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若是您會卡在此畫面的「Loading audio…」,無法點選「START!」,請換成無痕私密瀏覽。該網頁有個bug,有時會誤以為您上次測試未完成而卡住。

受到小時候電視上「馬蓋先」利用身邊環境及物品,克服種種問題的情節不少影響(看過這部戲的,就應該跟我差不多年紀[])。雖然沒有辦法達到無響室、專業錄音器材精確,但能隨時動手量測,多一個不同角度可討論,也是另有一番樂趣。

—————— 分隔線 ——————

附錄二:email robot產生頻譜,iphone保真錄音更新

更新兩個地方,希望達到只需用手機基本app以及email給robot,就能做到這篇文章中實驗大部分動作。

1. Email robot新增功能:
新增頻譜圖及頻譜相減功能,可分別將兩個(最多10個)音訊檔以附件形式,用email寄到 [email protected]。機器人收信後,除了原本會將音訊對齊的功能外,同時也會回寄出如以下兩張頻譜圖:

A. Y軸頻率為線性,利於觀察中高頻特性: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B. Y軸為log scale,利於觀察中低頻特性: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2. 錄音流程簡化:
只需iPhone內建語音備忘錄app,即可錄製無損音訊,該app也具備基本裁切編輯功能。只要進入iPhone設定: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將語音備忘錄中音訊品質選項由「已壓縮」改為「保真」。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接下來使用語音備忘錄錄音時,雖然副檔名仍為.m4a,但內容編碼已經由以壓縮的AAC格式換成保真ALAC。

錄好後,將檔名改為簡單英文數字(沒教機器人處理特殊符號、中英空白交錯等等複雜檔名),再分享到「郵件」,寄到地址[email protected]。各個錄音可分開寄,三分鐘內收到的信,機器人會合併處理。(機器人可處理wav, m4a, mp3, mp4, mov, wma, alac, aac, flac等等大部分音訊編碼)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文章關鍵字
goldbingo wrote:
首先要謝謝 ...(恕刪)

2024/5/3 07:39 補充說明我的錄音過程:



我就站在上述照片的右側,人面對手機和平板,先按手機錄音,再按平板播放,讀音樂檔跑30秒後按下停止錄音鍵,再關掉音樂,將音樂歸0,再將錄的音樂存檔,之後再重覆上述的動作共5次。

錄音期間我完全沒有動!唯一的動作只有右手食指按播放音樂與關錄音,30秒期間連口水都不敢吞,但我得誠實說我有正常呼吸!

分格線———————————————

先搶頭香!

晚上吃飽飯後就一直在等,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搶到頭香了!並立馬收藏。

感謝g大專業又熱心的分享!100分奉上都不夠,但系統只能讓我奉上五分!



g大不像我有時間常上01,在我昨晚提供資料給他之後,他很著急想完成文章,我還勸他說不急!結果他應該是花了很多時間趕在今天完成,真是太辛苦你與謝謝你了!

過去網路線對聽感的影響始終陷入兩派爭論不休!認識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不是燒友,只是一個喜歡聽音樂與熱心回饋01的朋友,畢竟在三年多前剛入坑時受到許多前輩的協助,也從01的舊文章中學習很多!我本身應該算是科學派的,但前輩有一句話我一直很受用,玄學尊重!我們知道的稱之為科學,不了解的稱之為玄學,當有一天懂了玄學即是科學!

對於網路線對聽感的影響我也抱持同樣的態度,其實每個人的系統都不同,聽得到差異與否沒有標準答案,但起碼的互相尊重一定要有!過與不及都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希望g大的文章可以開啟互相尊重之路,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讓更多同好可以來01討論,大家共勉之!
systemctl
在以前幾個主題的回復,知道V大在影音領域很有料,想不到這麼有料[100分]
Volf
systemctl [謝謝]其實是樓主有才!我只是剛好聽得出差異的其中一員,層別實驗的設計只是想確認自己是不是腦補?總之和樓主一起配合,玩得很開心![笑]
Goldbingo大的求真求實精神實在太讓人敬佩了。  
Volf
[讚][拇指向上]
先加分,但看的頭暈暈的。
Volf
[讚][拇指向上]
樓主令人欽佩啊,做這些分析應該是無法獲利。在我看來,音響器材線材的科技也不算高,實在是沒資格被以玄學看待,主要是廠商不會公開自己的技術內涵,而相關實驗也未必能從中獲利。
Volf
[讚][拇指向上]
加分先,這或許就是我一直糾結的點:從數位資料上看不到差別,但感受上確有說不出來些微不同的現象。
本來一直不願意用錄音的,總認為數位轉類比發聲後再用數位去收音會有兩個變數在苦惱著的。大大的作法開了另外一扇窗,一定要點讚的。
Volf
[讚][拇指向上]
tacoseer
兩次實驗費體力,那兩個壞人還吃掉我六千多人民幣跟一盒雪茄 :P
139140F wrote:
樓主令人欽佩啊,做這些分析應該是無法獲利。 

絕對無法獲利的!

樓主應該是很忙的年輕人,還很擔心不常上01無法即時回覆大家,如果有知道的我就協助即時回覆,但拜託各位好朋友有話好好說,不要再爭論不休!

以我自己的例子,如果2月底測試時是用TIDAL APP播放,那結論可能就是聽不出明顯差異了!所以事情沒有絕對!

另外這次合作樓主還教我如何使用錄音軟體,讓我受益良多!甚至還要送我錄音APP,但小錢做實驗值得了!當然是婉拒樓主的好意。

還有這次合作中發現ABX真是好用,可以完全排除記憶與疲累的問題,讓我們更專心在聽感的不同!我可以盲測過關的都只做一次,TIDAL APP測不出來的,共測六次也測不出來!是很客觀的評斷工具!

假如有朋友想要聽ABX檔,請直接私訊我,因為擔心版權的問題就不直接放在板上,樓主比較忙,我答應他協助提供,請有興趣的朋友直接私訊我,感謝大家!
KAWAINE
[讚][^++^]
Volf
KAWAINE [謝謝]
tacoseer wrote:
本來一直不願意用錄音的,總認為數位轉類比發聲後再用數位去收音會有兩個變數在苦惱著的。大大的作法開了另外一扇窗,一定要點讚的。 

我4/25晚上錄音時也有同樣的疑惑,因為在錄音位置根本聽不太出來變化,當錄完音後回放,感覺有些差距但又不明顯,本來想實驗可能失敗了!但樓主做成ABX讓我測試,在排除記憶與疲憊的問題後,可以分辨出細微的差異,一次就盲測過關!另一段ABX也是。
KAWAINE
[讚][^++^]
Volf
KAWAINE [謝謝]
真是太用心了,加分加分
科學實驗的精神及實際聆聽ABX的感受,真的值得鼓勵與稱讚.

樓主應該轉譯成英文版本,分享到海外的論壇
台灣之光阿.
Volf
[讚][拇指向上]
bluenode用的是兩頭沒有接地的電源線
不知道用遮蔽網+金屬頭的網路線對播放機的作用何在
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效果?
挖洗不良中年
Volf大實聽是有正面效果
Volf
挖洗不良中年 是的!挖大真了解我![讚][拇指向上][100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