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有什么潜规则吗?

就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导师和导师之间的,导师和论文编辑之间的种种?
关注者
11,883
被浏览
6,492,114

175 个回答

1 学生和导师之间

1.1 导师和学生的利益

1.1.1 导师的利益所在是,用最少的精力,金钱

  • 获得最大,最多的成果。成果包括:文章,专利,项目申请书,项目报告……
  • 建立人脉,跟学生的背景人物建立联系
  • 得到服务,包括:管理实验室,申报财务,代学生实验,修订各类文件,带孩子,养宠物,陪睡……

1.1.2 学生的利益所在是:

  • 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毕业。
  • 找到一份好工作。
  • 得到好的科研成果为接下来找教职开路。

1.2 学生的类型

1.2.1 能在学术界混出头的学生一般有四种:

  • 天纵英才型,学术能力爆表,许多事无师自通,导师几乎啥都不用干,学生自己就能一个一个的成果搞出来。这种学生,导师通常会抢着要,还会千方百计地笼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千方百计留在身边。如果这样的学生运气好一点,早早留校既有大老板的扶持,又有自己的成果,裂土封疆指日可待。
  • 自带资源型,本人资质一般,但踏实努力,且背后有大佬加持。老爹或者老母是一方诸侯或者是人民币玩家,导师希望强强联手。基本不会欺负这个学生,还会多加指点,出成果也是理所应当。
  • 服务周到型,服务到位,体贴入微。这种学生做学术能力差点儿,也没啥厉害的背景。但是勤奋刻苦,随叫随到,任劳任怨。导师团队建设必须要有这种秘书式的人物跑前跑后。有的导师心术不正,对服务的要求不可启齿,不过毕竟少数。总之,这种服务型学生也有可能出头,成一方诸侯。
  • 特立独行型,目标明确,有理有节,软硬不吃。跟导师是合作性状态,他想做的事从不偷懒,他不愿做的东西你不让他毕业他都不做。惹急了,他跟导师掀桌子,能把导师整得灰头土脸,不惹他他也勤勤恳恳,但是只限于他认为有用的东西。不确定哪一天这孙子就突然告诉导师,他要换导师了,要出国了,要去工作两年了。

1.2.2 在学术圈混不出头的学生有四种

  • 乖乖听话型,一门心思想着听导师话,导师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多的不想也不做,完全没自己想法。一心就想着毕业,恰恰让导师握住了软肋。
  • 只要文凭型,不想在学术圈混。
  • 自暴自弃型,阴差阳错读了博士,不喜欢也不知道能干点儿啥,整个人都在颓废。
  • 天真烂漫型,傻乎乎一堆不靠谱的想法,眼高手低,以为搞学术能改变世界。

1.2.3 导师最讨厌的学生有:

  • 自暴自弃型
  • 天真烂漫型
  • 只要文凭型
  • 特立独行型 (看情况)

1.2.4 导师最爱欺负和最看不起的学生是:

  • 乖乖听话型
  • 服务周到型(喜欢不见得看得起)

1.2.5 导师最尊重的学生是:

  • 天纵英才型
  • 特立独行型 (讨厌不见得不尊重)

1.3 导师的类型

1.3.1 导师的类型有五种:

  • 事业发展型
  • 混吃等死型
  • 行政交际型
  • 开山立派型
  • 闷声发财型


  • 事业发展型:

职称不是很高,文章不是很多,根基不是很稳。有理想,有抱负,努力实验,刻苦写文,希望用科研成果给自己开路,评上杰青,当上长江学者,晋升院士。学术界的中流砥柱。这种老板喜欢,“天纵英才型”,“自带资源型”,“服务周到型”,“天真烂漫型”学生,总之只要是能压榨的学生他们都来者不拒,而且不担心压榨不出油来。跟他们混日子非常苦,不过确实能学到东西,只是学到的东西仅仅限于学术,如果不是有志于搞学术最好不要贸然尝试,否则会哭死在厕所里。此类导师最痛恨“自暴自弃型”和”只要文凭型“,估计两年内就要将其扫地出门,其次是“乖乖听话型”,觉得这种学生没脑子,太麻烦,带不动。自带资源型学生一般不会分到这种导师手上,导师也不喜欢这一类型,因为不能使劲压榨。至于“特立独行型”,要看情况,利益一致的时候如胶似漆,利益冲突的时候天雷勾地火,鸡飞狗跳。

  • 混吃等死型:

快退休了,或者因为某些限制(比如年龄,学历)没法在学术上更进一步。所以混吃等死,带学生纯粹是为了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这种导师很可能比较好色……喜欢“服务周到型”,“天真烂漫型”,重要的是有指导江山的快感。所以天真型他们也来者不拒,不过能不能顺利毕业要看运气。一个不留神导师退休了或者没有博导资格了也是很可能发生的。虽然对学生不错,态度也和蔼,不过跟这种导师想在学术圈儿混几乎不可能。至于想在这种老板下面混个学历,你也要掂量掂量风险,有个可能三五年搭进去博士学位连影都没有还要换导师。当然硕士的话,在这种老师下面混学历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只要对老板恭恭敬敬,哪怕你兼职搞创业老板也还是会想办法让你毕业。对于“自暴自弃型“和”只要文凭型“如果只是要求硕士学位找这种老板最好。

  • 行政交际型:

主要精力不是搞科研,而是从事行政工作。院长,校长,书记……手下一堆人在他下面,所有成果都挂他名字,自己负责拉关系,拉项目,找钱。跟这种导师基本没办法直接从导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能不能毕业全看他指派给你的小老板。如果小老板不让你毕业,你基本就没可能毕业。这种导师业务繁忙,想见一面都难得。名气很大,可是水很深,而且他团队内部的斗争非常复杂。一些学术小白一个不留神就被坑得死死的。什么学生进去都可能整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哪怕是“特立独行”型和天纵英才型学生,在这种团队里也是会被整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因为有一张巨大的网,错综复杂,里面既有学术,也有人情,还有利益交换。不靠谱的小老板有可能是某校长的女儿,因此哪怕你能力超群,确实在某些有关学术问题上是正确的,可是得罪了这种小老板,大老板还是不会为了你去得罪人的。这种环境里可能“服务周到型”学生更能吃得开一点。至于天才型,如果对道家佛家没一点儿造诣,运气不好可能会被逼出神经病来。

  • 开山立派型:

本人已经德高望重,手下也是一个团队。不同于行政交际型,这种类型的老板本人是有学术热情和学术理想的,而且在学术宗派里也有一席之地基本无后顾之忧,也就是随时混吃等死都无忧无虑。但他们往往还在努力工作,其目标可能是想拿个诺贝尔奖或者其他野心。这种老板最喜欢“天才型”学生,简直爱到不行,能给的资源毫不吝啬。“特立独行型”如果有好的点子也会得到喜爱。不过这种老板一般不亲自带学生,手下有很多个项目,而且这种老板手下骨干都是本门根正描红的正宗的弟子,手下最德高望重的扛把子可能跟了大牛二十多年还要往上。大牛要维护自己团队的稳定,还是以论资排辈为主,贡献为辅。天才型学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不会太痛快。“特立独行型”可能会比较开心,反正也不指望在大牛手下常驻,而大牛资源多,相互合作能很愉快。

  • 闷声发财型:

从事的研究学术价值不太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很有价值。所以转而从事跟企业的合作。学术成果未必很多,职称也未必很高,可是钱海海的来,而且学到的东西都是工业界实实在在用得到的。这种老板特别喜欢“混毕业找工作型”的学生。一般二者一拍即合,课题都可能是公司里的某个项目,一毕业就有工作。这种老板一般是无名无姓,看起来好像在诸多导师中最不起眼,可是手下带的学生却很多,而且许多人抢着去。

导师的五种类型只是粗略的划分,实际上存在多种混合,总体而言选什么样的导师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大部分学生经验不足,全凭运气一顿瞎选。一般学二代有机会完美绕过坑,找到更靠谱的导师。所以选导师前多跟师兄师姐聊一聊,如果打算从事学术,那么看看学二代师兄师姐跟哪个导师,会是不错的参考。

最后,如果你既不是天才,也不愿服务,又没有想法,还没有资源,最好还是不要趟学术这摊浑水。这个圈子里,有十五岁大学毕业的天才,有某某院士校长的公子,有任劳任怨给老板扫地,带娃,陪聊甚至陪睡的服务业大牛,有骨骼精奇,软硬不吃能把导师欺负的牙根痒痒掉眼泪的硬茬子。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在学术圈立足?


2 导师和导师之间

2.1 合作关系

通常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导师之间最容易合作。而且彼此很容易就会惺惺相惜。做学生的如果能够在中间牵桥搭线,从中撮合是会得到老板赏识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第一,跨专业合作的文章更容易取得突破

第二,不同专业不具备竞争性

第三,多认识个人多一条路子,多一些资源。

不知道为什么生物和医学领域在一区发表的论文比例似乎比较高,所以大家都喜欢挂在生物医学领域上说故事。搞材料的,搞图像的,搞算法的,搞化学的,一窝蜂都往生物医学上靠。我本人总觉得这事有些蹊跷,感觉是一种阴谋,不过没有证据。

2.2 竞争关系

同行是冤家,越是近越是恨。一个大老板手底下有两个干将,他们关系一定不好。一个老板手下有两个博士,他们必然对立。导师之间的明争暗斗在”行政交际型“大老板那里是最精彩的。知识分子的争斗也不像大家想的都那么文明礼貌,骂娘的也有的是。越是僧多粥少,内斗就越明显。

常见的手段有

  1. 造谣

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是知识分子最喜欢造谣的部分。跟学生乱搞啊,跟下属有一腿啊,这种谣言打听一下娱乐性堪比八卦新闻。有些老教授可能确实对漂亮的女学生偏爱一点,说起来也不算过分的事情。但是谣言一起来,那就有鼻子有眼了。又加上死无对证,简直是最常见的内斗手段。

2. 举报

科研经费怎么用是个灰色地带,如果每一笔费用都要存底,记录,申报,那是一个极度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除非你是大牛手下有专人打点这些琐事,否则一个导师要是天天处理这种破事儿也就没多少时间搞科研了。这也就是说,只要查,大家几乎都有违规的地方。所以问题就在于到底要不要查。匿名举报这东西也是知识分子惯用的手段,当面嘻嘻哈哈,背后捅刀子,这种文明的玩法可能特别适用于知识分子。

3. 拉帮结伙

总有交际能力比较强的人,而有时候为了交际,建立共同敌人是必要手段。孤立他人也是常见的手段。孤立的方式很多,不过总体的思路是让小圈子里所有的人都给当事者找点麻烦。不多不少,就一点点。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五六个人分别找一点点麻烦,这个人的日子会很难过。反过来,这些找麻烦的人因为只是找了一点点麻烦所以也不会有太大的负罪感。导师之间,经常有互相不说话的状态。

最后,知识分子都比较敏感,很多导师的性子还有点儿古怪。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人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吧,同行之间相互竞争绝对大于合作。你看一个学院里两个导师关系不好,他们肯定在很多地方有重叠。国内高校评职称,给行政职务都是有名额限制的,也即是,没有客观标准。这种体系下,同学院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竞争对手。


2.3 上下关系

开山立派的导师最爱用自己的徒弟。一者没有竞争关系,二者合作时间久更加熟悉。一般每个大老板手下都有一个最信任的人,这个人实际的权力比导师还要大。事业发展性的导师手下可能只有学生,但这个学生很可能也能晋升为得力副手。这种副手,要具备天才型和服务型两种特点,两手都硬,所以深得导师器重。对于这种小老板,如果得罪了,和解不了的话最好考虑另谋出路。

除了这种副手,一般教授也愿意让自己的队伍越大越好。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大牛或者有行政职务的学术带头人其实都是来者不拒。可是队伍大对小老板,也就是得力副手不是好事。因此得力副手对新招募进来的人都怀有敌意。如果不长眼,在大老板面前,不把功劳归给副手,不肯自己背黑锅,基本就会被副手收拾。

大老板对这些事其实也心知肚明,但是一来找个业务能力强的人不那么容易,二来找个能经过时间考验还忠心耿耿的人也不那么简单。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罪了副手,基本上大老板就不会让你在组里呆着。

大老板再牛到一定程度就会培植两个副手,二者争宠,大老板从中得利。这种局里,往往是斗得鸡飞狗跳。权术高的大老板会不断平衡,权术差的大老板有可能引火烧身。

3 导师和论文编辑

3.1 发文章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编辑其实没有太多专业知识。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的依据其实也很俗套。先看你是否在本期刊投过文章,如果已经在本期刊投过,那么自然会重视一点。然后看你文章后面有没有一派宗主加持,如果有基本上就准备接收了。如果没有大佬加持,那么要看看你的单位。单位好自然更重视,单位不好那么基本上先优先看那些单位好,有大佬的文章。

所以学术圈的等级森严并不是一句空话,这个等级森严的程度强到凭一己之力根本没法跨越。这里提醒一下准备考博的同学,你导师的档次对你学术成果的影响力达到80%。

早年我所在的研究所,一个所一年也就发两篇nature子刊级别的文章。去开会跟上海一大姐姐一聊,人家一个导师一年三五篇,大姐姐都有一篇已经接受。这个鸿沟可谓无法跨越。

当然我提到凭一己之力无法跨越,所以很多导师千方百计地找合作。出钱出力就为了挂上大佬的名字。挂上大佬的名字,投出去的文章才有人看!否则编辑连看都不看!

后来我跟了一个大佬,虽然不是顶级的,也算一方诸侯。去的时候实验室已经破败不堪,价值连城的仪器有的连拆封都没拆封。实验室里真正产出的成果一年也就三篇左右的文章。可是大佬名下的文章一年有三四十多篇。一看都是所谓合作发表的。成了大佬以后,日子就是那么爽!

3.2 编辑如何选文章

这个在某次吃饭的时候听老板们聊过,不过依然属于小道消息,姑妄言之。帅选文章有多个编辑,看完投稿人的信息,接下来就要看文章了。先让外行来看文章,标准是故事好不好

怎么评判故事好不好呢?

比如你发现火星上某个地方有许多甲烷,这不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是,我们可以殖民火星,因为那里的甲烷可以产生足够的水和能源。

比如你测定了Xe离子在激发下的光谱,这不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是,Xe离子发的光可以用于做极短紫外光源,让芯片的光刻精度达到5nm,让计算机芯片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性能提高100倍.

故事这东西最重要的要落到应用上,而如何落到这上面,学问就非常大。

当然,吹这些牛,教授和博士们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码事儿。

实际上,科研很多时候是被现有条件绑定的。那些好听的故事大都是糊弄人的。说白了就是骗经费。很多时候真正实用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不见得在各大高校的实验室里。

【三国笑谈】曹操:混学术圈的几大规则


规则一:不发表,真要出局

修入见操曰:“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

操曰:“言语不逊,吾故慢之。”

修曰:“丞相尚容一祢衡,何不纳张松?”

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李连江老师告诫我们——不发表,就出局!

曹操老师告诫我们——不发表,小心让你出丧!

颤抖吧,老铁们,还没发表?如下图所示吧——





规则二:没发表,别拿出来嘚瑟

张松没有发表,惹得学术大佬曹操勃然大怒乱棍打出。这里,再说第二条规则,文章没发表,千万别拿出来嘚瑟!

学术大佬曹操苦心科研,即将冲刺顶刊的大作《孟德新书》就要投出去了!这时候,曹老板的学术秘书杨修脑子犯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把曹老板未发表的文章给提前秀出来了——




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

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

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

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

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有点悲剧!曹大佬没发表的文章这么拿出来一秀,可就立马被张松完美的复制了!作为学术大佬的曹操怎么办?

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

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








二十年殚精竭虑的心血之作,就这么毁于一旦了!不过曹丞相的学术精神还是值得称赞!与其留下重复率100%的“污作”流传后世,真不如一把火给烧了。

终曹操一生,《孟德新书》一把火也许比赤壁之火更扎心!怪谁呢?

要怪就怪嘚瑟,既然没发表,就别拿出来秀!

之后的杨修之死,千百年来讨论纷纷,有人说杨修才气过高引得曹操嫉妒,有人说“鸡肋”。直到今天,终于破案了!杨修之死,就是把老板未发表的文章先给秀出来,并被西南地区成都某高校专家完美截胡copy的结局。

杨修啊杨修,你死的冤吗?




规则三:学术论坛,点评请温柔点!

杨修死的冤不冤?不好说,可是有个叫刘馥的家伙可就死的有点冤。

问:刘馥死在哪里?

答:学术论坛上;

问:刘馥因何而死?

答:comment而死!

学术交流没有禁区,论坛讨论要火热,提出批评的意见就是帮助作者……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来一起看看这个“学术评论”的惨剧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

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

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

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

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曹丞相兴致勃勃,在“长江论坛”上公开宣讲了自己的新作《短歌行》。这个“长江论坛”可不简单,曹丞相可要凭借论坛向学术圈公开自己的惊世大作,为自己涉足南方学术界造造声势。论坛组织的也好,参会人员——“众和之”,纷纷进行精神按摩,阐发自己对文章的敬仰崇拜之情。一时间,“众皆欢笑”,整个学术论坛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真是一次成功的论坛、团结的论坛……

等等,就在这个时候,在读博士生刘馥要求举手发言——“我要comment一下!”。

刘博士站起身,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的说——“曹老师,我认为您的文章有硬伤!”

曹老板保持着优雅的微笑,轻轻的挤出几个字——“刘博士,文章硬伤在哪里?”

刘博士——“这个分析方法XXXXX,这个理论模型YYYYY,这个研究意义ZZZZZ”

……

“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来了兴致,继续续写;没有兴致,可能烂尾;仅供喷饭,谢谢观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学习是一个不断拔毛的过程

ID:laibamao

(“来拔毛”的拼音,欢迎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