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海热_百度百科

恋海热

约翰·梅斯菲尔德创作诗歌
收藏
0有用+1
0
《恋海热》是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首先去航海需要的条件,又强调了大海本身无法抗拒的巨大吸引力,接着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力之美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的崇拜。 [1]
该诗用词简单,清新自然,韵律有谣曲风格,两行一韵,节与节之间的相似使它们形成不可分的整体,而节内突变,如中心词语的变化又使诗歌显得很丰满,形式工整而又多变。
作品名称
恋海热
作    者
约翰·梅斯菲尔德
创作年代
20世纪
作品出处
《盐水谣》
作品体裁
诗歌
英文原名
Sea Fever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Sea Fever
I must down to the seas again, to the lonely sea and the sky,
And all I ask is a tall ship and a star to steer her by;
And the wheel’s kick and the wind’s song and the white sail’s shaking,
And a grey mist on the sea’s face, and a grey dawn breaking.
I must down to the seas again, for the call of the running tide
Is a wild call and a clear call that may not be denied;
And all I ask is a windy day with the white clouds flying,
And the flung spray and the blown spume, and the sea-gulls crying.
I must down to the seas again, to the vagrant gypsy life,
To the gull’s way and the whale’s way where the wind’s like a whetted knife;
And all I ask is a merry yarn from a laughing fellow-rover,
And quiet sleep and a sweet dream when the long trick’s over. [2]

中文译文

播报
编辑
恋海热
我一定得再去海上,去那偏僻的海天;
我想要的只是一艘高耸的船,一颗星星领它向前,
还有舵轮的反转,海风的歌唱,白帆的飘摇
海面上灰濛濛的雾气和灰濛濛的破晓。
我一定得再去海上,因为那奔潮的呼唤,
那么狂野,那么清晰,我无法躲闪;
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刮风的日子,有飞驰的白云,
还有浪花的拍击,海鸥长啸,咆沫飞瀛。
我一定得再去海上,去学那吉普赛人的流浪,
去那海鸥的路上,那海鲸的路上,那狂风利如刀锋的地方,
而我想要的只是漂泊中伙伴们的海外奇谈与哄笑,
还有长长轮值后一场美美的睡眠,一次甜甜的梦觉。
(金敏译) [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约翰·梅斯菲尔德是一个父母早亡的孤儿、一个流浪水手,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首忧郁的诗。在诗人的想象和经历中,大海是如此的神秘,值得人一生追随探索。《恋海热》就是诗人为表达对大海的这种狂热的情感而写的。 [1]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这首抒情诗非常简短,句子却比较长,共三节十二行,采用两行换韵的方式,读来很悠扬,而又不显拖沓;句首反复,句中“想要”句重复,有谣曲风味。反复出现的“我一定得再去海上”表明了一种态度,也是诗人的人生宣言,同时又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此吸引人?、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寥寥数语就呈现了他的海上生活。可以说,这既是一曲写给耳朵的歌谣,也是能够“看”懂的诗。海是那么美:“有飞驰的白云,/还有浪花的拍击,海鸥长啸,咆沫飞瀛。”这个空间丰满而有韵律感,难怪诗人对大海如此狂热(他用了“fever”一词)。读者只知道大海的壮阔,殊不知大海的美也简单明朗,只需要“一个刮风的日子”就能收获“那奔潮的呼唤”,它是“那么狂野,那么清晰”。只有最单纯快乐的心才能享有这份幸福。
海上生活也是一种简朴的、令人畅快的生活方式。诗的第一节就介绍了去航海需要的条件:“我想要的只是一艘高耸的船,一颗星星领它向前。”“星星”的设置非常巧妙,此时,它引领的不只是一艘航船,更是一种诗意的人生。此外,还有“舵轮的反转,海风的歌唱,白帆的飘摇”,这一切展露了诗人的最高审美标准——简单明快。三节中“我想要的只是”重复出现,进一步说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简单一点,率真一点。也许有人会觉得,每天日升日落、白云白帆的生活过于单调。只有水手才能理解海上生活的艰辛和美好,而艰辛与单调在这首诗里被最低限度地简化,就连“海面上灰濛濛的雾气和灰濛濛的破晓”也沾染了些许诗意情怀。第二节中诗人以“那奔潮的呼唤,/那么狂野,那么清晰,我无法躲闪”,强调了大海本身无法抗拒的巨大吸引力。第三节,诗人进一步描绘海上生活的美好,但写法上稍有变化,落脚于“路上”,通过描绘彼地的神秘进一步激起人们的流浪冲动。那路上有“海鸥”,有“海鲸”,也有“狂风利如刀锋”。因此,这也是勇者之旅。多年的海上生涯,使诗人崇拜力的美,崇拜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这首诗里,梅斯菲尔德的用词简单,清新自然。韵律有谣曲风格,两行一韵,节与节之间的相似使它们形成不可分的整体;而节内突变,如中心词语的变化又使诗歌显得很丰满,形式工整而又多变。可以说,这是一首常读常新的诗。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约翰·梅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1878—1967),英国诗人,生于莱德伯里,自幼独立谋生。第一部诗集是《盐水谣》(1902)。1911年以长篇叙事诗《永恒的宽恕》扬名诗坛。诗集有《歌谣》(1903)、《歌谣和诗》(1910)、《诗集》(19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诗篇《轰动一时的奇闻》、《致水兵》等。还写有戏剧、小说、论文、短篇故事等。剧本有《庞培大帝的悲剧》(1910)和《威廉・莎士比亚》(1911)。1930年被任命为英国22届“桂冠诗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