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是否被过誉了?如何理解其伟大?

关注者
1,454
被浏览
1,144,107

155 个回答

从最初接触平克到现在已有10多年。这1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只听过Dark Side,The Wall,和Division Bell三张。起初觉得并不怎么好听,但越听越有味道,终于忍不住买了他们几乎全部的唱片,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听得如痴如醉。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如此,初听并不惊艳,但却非常耐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咀嚼和阅历的积淀终于发现那是块瑰宝。而很多初听就很动人的作品却常常很快就让人觉得腻味,被逐渐淡忘。

我并不是摇滚专家,也无力对平克的整个历史做叙述,此处只是想聊聊我认为平克最出色的几张唱片:Meddle (1971), Dark Side of the Moon (1973),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Animals (1977), The Wall (1979), 和The Division Bell (1994),以及乐队在这段时间内风格的变化。

为什么选Meddle作为起点呢?因为我认为这是平克在不断尝试寻找之后,真正形成有延续性的稳定风格的起点,又是乐队最辉煌时期的起点,也是Waters开始成为乐队第二代创作核心的起点。从Meddle到The Wall,这一段时期是乐队的顶峰时期,几乎每一张唱片都是里程碑式的经典。乐队在1979年的The Wall之后走上崩溃的道路。其后解散,官司,各自出唱片。再随后除Waters之外的三人再重组以平克的名义出过两张唱片,其中的第二张,1994年的The Division Bell,以Gilmour为核心,达到了与乐队顶峰时期相比毫不逊色的高度。这是平克的最后一张录音室唱片,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平克唱片。

我觉得平克最特别且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思想深刻而不颓废,批判尖锐而不失理性,呈现出一种未被污染的个性,是一种刚正又柔软的风格。从音乐上看,他们从不介意创作非常好听的旋律,并不刻意的走晦涩小众的路线。而在旋律的变奏、织体的厚度上也相当丰富。这些特点在 Meddle,Dark Side,Wish you were here当中都是显而易见的。与同时代的很多其他乐队沉浸于性和毒品,糜烂颓废狂躁偏执的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1977年的Animal开始,温和柔软的风格被更尖锐的批判取代。而到了1979年的The Wall, 在表达深刻哲理的同时也展现了颓废、阴暗、自我毁灭的风格。这种变化,是Waters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加黑暗,并且在创作中逐渐变得独裁,压制Gilmour和Wright在音乐上的表现力的结果,也最终造成了乐队的解散。

Waters的才华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和让人惊叹的文笔和词作,在音乐上的风格是比较阴暗和单调的。Gilmour则在旋律创作和吉他演奏上有无比的才能,辅以Wright在作曲和键盘上的深厚功底,Gilmour和Wright构成了平克在音乐的美感和厚度上的中坚力量。从Meddle到The Wall,我认为是两方力量不断博弈的过程。当双方能够很好的调和时,诞生的是如Dark Side那样在思想和音乐上都很全面的伟大作品。当后期Waters占到压倒性的主导地位时,则产生偏废一方而不够平衡的作品。

1971-1979这几年的几张唱片,若以个人的体会来概括其中的气质,我愿意这样来形容:Meddle——诗,Dark Side of the Moon——诗与哲理,Wish You Were Here——诗与批判,Animals——理性的批判,The Wall——狂暴与毁灭。而1994年的The Division Bell则回归到Dark Side的气质——诗与哲理。

Meddle时期,Waters的深刻与阴暗还未真正显现,一首23分钟的Echoes可以称得上旷世奇作,是整个平克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Waters曾说过这首歌的主题是“人类所具有的感知彼此的人性并互相回应的潜力”。音乐仿佛穿行与时间与空间,带有明显的太空摇滚色彩。整张唱片显示出如诗般的舒缓和迷幻。

Dark Side无疑是伟大的,如诗的美感、深刻的哲理、以及疯癫、死亡等阴暗的主题互相交织,几乎在每一首曲子中共同呈现,又相互联系自成整体,形成完美的结构。这真的是整个乐队的全部才华最为平衡的展现。

Wish You Were Here的首尾是被人为一分为二的同一首曲子,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我认为这首连接起来共26分钟的曲子是平克在音乐上达到的另一个高峰,风格上与Echoes的优美诗意一脉相承。而这首尾之间夹着的是两首Waters的个人作品,以及Waters与Gilmour合作纪念乐队的首位核心成员Syd Barrett的歌曲Wish You Were Here。Waters的两首分别带有工业摇滚和朋克的意思,对唱片工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结构上看,整张唱片如同一个汉堡包,上下两层是一个风格,中间夹着的是另一个风格,并未像Dark Side那样把几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而又因为这一点,两种风格都比Dark Side发展的更为充分。这并不妨碍Wish You Were Here成为一张伟大的经典之作。

Animal是Waters个人风格开始凸显并压倒Gilmour和Wright的一张唱片。舒缓优美的旋律不再出现(而这无疑是Gilmour和Wright的特质,在Gilmour独挑大梁创作的Division Bell中,由第一首Cluster One和第四首Marooned最为典型),取而代之的是更急促的节奏,高亢而往复的吉他,以及深具社会批判意义的词作。这与上一张“夹心”部分的两首Waters作品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与后面的The Wall不同的是,此时Gilmour和Wright在音乐的表现上与Waters仍是一个整体。他们虽然在创作上受到压制,但仍在全力发挥他们作为乐手在配器和演奏上的作用。整张唱片带有明显的Waters风格,但这批判仍是理性的,在音乐上也有极佳的厚度和表现力。

The Wall是另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但就我个人的口味来说,并不是一张很平衡的平克唱片,而更像是Waters个人风格的极致。因为Waters不光在词曲创作上占据绝对主导(全部歌曲中只有Young Lust, Comfortably Numb, Run Like Hell三首由Gilmour和Waters共同创作,其余全部出自Waters个人),在编曲和演唱上也大部分是一人操办。Gilmour曾说过:“像Comfortably Numb这样的作品,几乎是我和Waters能够合作共事的最后余烬。”此时键盘手Wright业已离队。Gilmour参与演唱和有大段吉他solo的主要曲目几乎只有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 and 2,Young Lust,Hey You,Comfortably Numb,Run Like Hell这几首。而这几首也是这张唱片中最大放异彩的佳作。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曲目则在音乐上显得单薄,很多时候几乎是一个简单的背景下Waters扭曲唱腔的独白。而整体传达出的狂暴、颓废、自我毁灭的气质我也并不喜欢。看了同名电影更觉得如此。不过狂暴、颓废、自我毁灭正与其他很多流派的摇滚乐的气质相吻合,而Waters在这张唱片中又达到其余乐队鲜有的思想深度,将这种气质发挥到极致。这也许是这张唱片能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和极高评价的原因吧。

其后在1983年以平克的名义发表的The Final Cut实际上是Waters的个人作品,乐队此时已经分裂。从这张唱片也更能看出Waters个人的创作风格和局限,侧重以词作表达思想,在音乐上显得单薄。而其他3人于1987年重组平克后发表的首张唱片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也并不成功。这张以Gilmour为核心的唱片明显想要摆脱过去尝试新的风格,但显得零散而局限。这两张唱片更显示出只有将Waters和Gilmour平衡的融合在一起,平克才是真正的平克。

而Division Bell的横空出世或许会让人改变想法。在经历了近10年的积淀之后,3个人的平克回归了本源,再次达到了音乐和思想的高度平衡,这次没有Waters。开篇的Cluster One仿佛回到Echoes时代那种穿过时间与空间的长河的感觉,从最初的混沌无物,到无序而冰冷的物质世界,再到生命与人,刹那间一切都有了色彩。而这生命与人是如此孤单,仿佛遥遥时空中的一座孤岛。这张唱片中的很多首曲子都有从时空的长河中审视人类处境的主题,由此引申出另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交流,就如它的封面和名字一般,两个分裂而相对的侧脸,却共同组成一张正面的脸。这与Echoes表达“人类所具有的感知彼此的人性并互相回应的潜力”正是一脉相承的。What do You Want from Me和Wearing the Inside Out的自省,Poles Apart的孤独隔膜,Coming back to Life和Keep Talking风起云涌的宏大叙事,无不展示了如Dark Side一般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深邃的思想。而最后一首High Hopes对平克三十年走过的历史作了回顾:对最初故人故地的怀念,向着心中的理想奋力前行,历经沉浮沧桑,仿佛站到世界之巅,而那理想之地似乎还像地平线上的摇曳灯火般不可及,脚下的路却早已走过无数遍。白发苍苍,眼神闪烁,回首朝气勃发的年代,悠悠岁月似如无尽之河平静流淌,那样从容不迫。是的,从容是这张唱片的整体风格。理性的审视时空长河,从容的前行,温暖的希望,这正是我最爱的平克。

Waters将平克带到了另一个巅峰,但在我看来那并不属于平克的气质。最后的他们,从容的回到那辉煌的起点,回到属于自己故地。在此引用一段来自豆瓣网友欢岛的评论为此序做结:“他们用本真的静谧之力战斗,但那不是空白或躁乱,真切的发自里面,而与外部纷扰无关。大多数人总说到过去痛哭流涕捶胸顿足,憧憬未来徘徊不前痛斥他物,永远在为他物摇摆,说到底是无内部的坚固的核支持,所以总有缺失。舍此逐彼,顾此失彼,不知道自己一转身就是彼处。而确有人内部曲线明晰,没有杂音,规律有力的走向尽头,比如平克。” 写的真好。

长篇大论的Pink Floyd

pink floyd没有被过誉,倒是很多其他同时代的乐队被低估了,所以造成给你pink floyd被过誉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