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 教育百科 | 教育雲線上字典 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教育Wiki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

認知發展論的理論,可以分成兩階段說明:

  1. 其一是他理論中的重要觀念,這些術語代表其理論的要義或基本概念。
  2. 其二是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階段觀點。


理論

皮亞傑認為發展會以階段形式出現,透過平衡歷程從一階段演化至下一個階段。兒童會在環境中所遭遇到的經驗,以及經驗發生時他們所具備的認知歷程和結構,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若兒童既有的思考模式和既有的基模足以面對環境的挑戰,那麼兒童便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有時候兒童所接收的訊息與其既有的基模搭不上,導致認知失衡,於是會試圖藉由同化來重建平衡,也就是將新訊息併入其既有的基模之中的一種歷程;然而,也有可能需要藉由改變既有基模以納入新訊息,也就是調適。這兩種歷程共同作用的結果,賦予個體具有更高的適應性。

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過程或建構過程有四個核心概念:

  • 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與基模(schema,scheme)
    • 基模: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 組織(organization)與適應(adaptation)
  1. 組織:指個體在處理其周圍事務時能統合運用其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歷程。
  2. 適應:在其理論中,指的是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在在此過程中會因需要產生兩種彼此互補的心理。
      • 同化 (assimilation):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解決問題時,將遇見的新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此一新事物及同化在他既有基模之內,成為新的知識。
      • 調適 (心理學)|順應 (accommodation):在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知識時,個體主動修改其既有基模,而達到目的的歷程。
  • 失衡與平衡
    1. 平衡:當個體能輕易同化新知識經驗時,心理上自然會感到平衡。平衡有三種:
    • 第一種平衡是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繫。
    • 第二種平衡是個體基模中子系統的平衡。
    • 第三種平衡是一種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
    1. 失衡:當個體不能同化新知識經驗時,心理上自然會感到失衡。失衡時會產生一內在驅力,驅使個體改變既有基模。

階段觀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2. 前運算階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
  3. 具體運動階段 (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
  4. 形式運算階段 (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歲)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

這四個階段有以下的特色:

  • 發展順序不變,但具有個別差異。
  • 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別性)。
  • 依賴認知發展,……
  • 可普遍化為其它功能。
  • 各發展階段都是在邏輯上有組織的整體。
  • 各階段的順序是自然的階層(所有成功發展的階段都會有前面階段的元素參與合作,但後一階段比起前面的階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統整)。
  • 每個階段,在思考模式上會表現出質的不同,而不僅僅是量的差異。
參考資料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